由于,我對我所看到、學過的"經營管理"知識、技巧,覺得很多都有"功利"、"理性思考"、"不太柔軟"的傾向,我一直相信"經營管理"、"領導"…都是我們"生命"中的一環,而我所體驗的"生命",祂并不只是"功利"、"理性"而已,也非只是"硬梆梆"的,所以,我在寫"NLP與領導"這個專欄時,我要我自己盡可能用"NLP"的思維、語言來表達,期望這么做,可以提供企業主管多一種角度的參考,讓企業主管的"領導"可以更加豐富一點。
所以,介紹維琴尼亞·薩提爾(VirginiaSatir)大師的十六種工作型態,并非宣揚只有吻合薩提爾大師這樣精神的領導才對、才最好,而是想提供企業主管在帶領部屬時,可以多一點領導模式的選擇。
接下來,我們要談的是薩提爾大師的另一個工作型態─"幽默感"。
在各個領域,"幽默"一直都廣泛地被應用,相信您早已耳熟能詳,我也不必多費篇幅介紹,應用于"諮商",它的效力依然不容忽視。
有時,個案對某些"障礙"卡得很緊、跳不出來,正經八百地協助對方是一種選擇,但是,可能既吃力又費時,這時,薩提爾大師就會來個"幽默",在會心一笑的剎那間,個案心情很快地就受到影響,變得更有資源,對原來卡得很緊的"障礙",一下子松了開來,與薩提爾大師之間也更加親和,于是,"改變"的空間就這么自然地流露出來。
其實,"幽默"不只對個案有幫助,對"諮商師"同樣也可以有幫助。有些"諮商師",往往從個案身上接收一堆"垃圾",懂得"幽默"的"諮商師",經常有能力"不接受"或"轉化",這就增加了很強的"抽離"能力。"幽默感"同樣也很有助于"領導",我見過很多"部屬很樂于親近、人際關系很不錯、很有創意"的企業主管,他們通常都很有"幽默感"。
接著,我們再介紹維琴尼亞·薩提爾(VirginiaSatir)大師的另一個工作型態─"挑戰局限信念"。
個案遇到困擾,就是受到自己"信念"的"局限",只要能改變局限自己的信念,就可以擺脫"困境",這個道理很明顯。
向"信念"挑戰,并不一定只有陷入困境的"個案"需要,其實,我們一般人最好也不要忽視。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認同的"疆界",只要是生活在這個"疆界"里的話,我們就感覺輕松、自在、舒適,如果超出這個范圍,就會有壓力、感覺不舒適,所以,有人就以"舒適圈"來稱呼這個"疆界"。
想生活在自己的"舒適圈"里,是絕大多數人的期待,我們如此,部屬也是如此,這本來是一件很愜意的事情,但是,長期活在自己的"舒適圈"里,卻會產生一些副作用。例如,有人說:"這個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變。"世事如此多變、不停地變,這將讓我們原先所認同的,不斷地被汰換,因此,"舒適圈"就會越來越縮小,換言之,不"舒適"的就會越來越多。
再比如說,我們一次又一次地過著"舒適圈"內的生活,這就是習慣的強化,一次又一次的習慣強化,就會讓我們越來越不容易"改變",有人就說這種現象是"舒適圈的保護殼越來越堅硬",換個說辭,這就是"僵化","僵化"就是"老化"的一種現象。
構成"舒適圈"的,就是我們自己的"信念","NLP"專家建議我們,即使沒遇到什么困擾,也可以撥出一些能量,百分之一、百分之十、百分之二十…都可以,主要是衡量自己所能承受的程度,持續向自己"信念"的"極限"挑戰,這將讓我們的"舒適圈"不但不會縮小,還可能更擴張,讓我們過得更舒適、幸福。
"向信念的極限挑戰"這個概念,對我們有所幫助,對我們的部屬也同樣很有幫助,企業主管不妨把它列為參考。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nlp/14021.html
相關閱讀:NLP系列29《神奇實用的NLP》提要
NLP執行師課程和NLP教練技術有什么區別?
把規條與信念分辨清楚
NLP故事——小頑童與老頑童
感官敏銳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