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LP前提假設:
1、沒有兩個人是完全一樣的。
2、一個人不能改變另外一個人。
3、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
4、溝通的意義取決于對方的回應。
5、地圖不是實際的疆域:只有經由感官經驗所塑造出來的世界,而沒有絕對真實的世界。
6、凡事至少有三個解決方法。
7、重復舊的做法,只會得到舊的結果。
8、有選擇就是有能力。
9、在任何一個系統中,最靈活的部分就是最能影響大局的部分。
10、沒有失敗,只有回應。
11、把動機與行為分開。
12、動機和情緒總不會錯,只是行為沒有效果而已。
13、每一個人都選擇給自己最佳利益的行為。
學NLP的人,最先開始一定學的就是NLP的這十幾條前提假設。
我們把NLP隱喻為一個金庸筆下的擁有“絕世武功”的武林高手,那么NLP的前提假設便可以說是NLP大師所運用“絕世武功”背后的功力所在——信念和價值觀了。
這些前提,之所以不稱它們為“規定”或“原則”,是因為NLP并不認為它們是可以強加于人的。一如NLP的范疇,——比較寬泛,只講效果,不執著于形式。
其中,“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這句話,最徹底、最集中地反映了NLP的價值觀——技巧為主,結果導向,多個選擇比一個選擇更重要。靈活就是一切。
這其實與NLP發源于西方的背景是分不開的。
與東方人較重視“道”和“理”相比,西方世界也的確可以說是技巧的天堂。如果NLP產生于中國,也許NLP的前提也許就變成“悟道比技巧更重要”。但技巧的豐富,也恰恰是NLP的活力所在。
雖然NLP認為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但是我個人認為恰恰是因為技巧的有效后面是道的存在,是道讓技巧產生效果。而且在我們學NLP的過程中,如果不洞悉技巧后面的“道”,我們便無法活用技巧。這也算是我個人的NLP觀。
從這個意義上說,NLP中的道和理并非真的不重要,只是在操作時我們需要以方法和技巧為主導;過程也并非不重要,只是復制過程本身仍要以結果為導向。
因此,NLP的前提假設就是NLP的道和理所在,是任何一個NLP大師所認可的信念和價值觀。
學NLP,就是把NLP的信念和價值觀融入到我們的生活,當我們在這么做的時候,我們的生活便開始了邁向卓越。
值得一提的是,任何的信念和價值觀并沒有對錯,只是你對世界的回應。它是人們在無意識狀態下的一種選擇。
NLP大師的信念和價值觀也同樣如此。只會說說沒什么用,那還是別人的。只有把這些信念安裝在你身上,它們才會發生作用。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nlp/2166.html
相關閱讀:NLP執行師課程和NLP教練技術有什么區別?
感官敏銳練習
NLP系列29《神奇實用的NLP》提要
NLP故事——小頑童與老頑童
把規條與信念分辨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