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語言
文字語言是心(焦點)的表達工具和形式。
一個人的文字語言,來自內心的深層,除了文字所代表的意思外,亦包含了很多內心的訊息——信念。
因此,一個人說的話,其實表達了很多很多的資料。盡管如此,能夠說出來的話不代表所有要說的話或真話。
也就是說,在沒有了解NLP中的“語言”之前,我們只注意別人說話表面的意思而進行回應。而實際上別人說的話很多時候并不代表他的內心世界和真實狀況。
原因有幾個:
第一,在對方話說出來的同時,我們忽略了語言表達過程中會有刪除、扭曲、泛化的現象;
比如,你在說“這件事情我總是做不好!”的時候,就出現了語言的“泛化”現象,將自己“這次”的實際狀況泛化成了“總是”。
再比如:
當我聽到我的兒子和鄰居家的小孩在談論學校,鄰居家小孩問他在學校最喜歡做什么。“我不知道,”他回答,“我不太聰明”。兒子只有6歲,但他的話反映了他做出的或已經習慣的一種選擇。
這也是一種語言的泛化,而這種語言從大人嘴里說出來,會影響孩子們未來的潛力。
第二,當我們把說話看成一種表達的語言,同時忽略了他還有其他的語言形式,如身體語言、情緒語言等等,有時這些語言比說話內容會透露當事人更多的想法;
比如,當你在為了某些特定的目的,對某個人說一些客氣話時,你卻表現出如語氣不屑、眼光藐視等等抗拒的情緒和身體語言;
針對說話人語言的刪除、扭曲、泛化,NLP有一個有效技巧“檢定語言模式”可以幫助你更好地“聆聽”。
掌握檢定語言模式,不僅會使我們更快、更易、更深地洞察對方的內心狀況和困擾所在,更會使我們自己的思考能力有極為重要的提升。
“檢定語言模式”能夠幫助我們把說話人的內心信念重新審視,使我們思路更清晰、敏捷、全面——從更多的角度來看原來這個信念,從而產生醒悟和新的選擇。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nlp/2167.html
相關閱讀:NLP故事——小頑童與老頑童
NLP系列29《神奇實用的NLP》提要
感官敏銳練習
NLP執行師課程和NLP教練技術有什么區別?
把規條與信念分辨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