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
“恰當的說法是沒有歷史,只有傳記.”――愛默生
模仿是這樣一種過程:把復雜的事情或一系列的事件分解成足夠小的單元,以便于掌握與重復.NLP(Neuro Linguistic Programming)領域已經發展出人類思考技能的模型. NLP的模仿過程是通過分析語言模式 (“Linguistic”)與非語言溝通來弄清大腦(“Neuro”)如何運作.分析的結果被量化為一步步的策略或程式(“Programming”),這樣技巧就可被傳授給其它的人,并運用在各種各樣不同的情境之中.
事實上,NLP最初就是Richard Bandler與John Grinder模仿以下三位大師的語言模式與行為的產物,他們是:Fritz Perls(完形療法創始人),Virginia Satir(家庭治療與系統治療創始人)以及Milton H.Erickson, M.D.(美國臨床催眠協會創辦人).NLP的第一個技術是RB與JG觀察這些杰出的治療師行為中的語言與非語言模式得到的.他們第一本著作的標題---“神奇的結構”,暗示著那些看起來難以被解釋的神奇現象的背后通常都有一個更深的結構,一旦明確的勾勒出這個結構,這些神奇現象就不再僅是那些天賦異秉的“魔法師”的專利,而也能被普通人所理解,分享與用于自我實踐.NLP把這些人的相關行為有機地組織成一個可以運作的模型.
NLP已經發展出能夠辨別與描述人類語言與非語言行為(也就是人們所做所說的方面)的技術與區分方式.NLP最基本的目標就是模仿卓越的能力,并授之于他人.模仿的用意就是把所見所述的化為有生產力的行動,提供更豐富的行為選擇.
NLP的模仿工具讓我們能夠辨別有效率的被模仿對象的語言與行為中精微與重復的模式.雖然大部分的NLP分析是通過實際觀察與傾聽被模仿對象在實際中的表現來完成的,但從文字記錄中也能找到許多有價值的訊息.
在本書中,我將會試圖通過分析他們流傳后世的手稿與文字記錄中的語言模式,來模仿一系列被公認為各自領域天才的歷史人物的思考過程.我還會剖析他們天才成果背后的創造過程.最后,我們將把這些信息加以綜合,變成一組組“程序”或策略,希望能借此提升我們自己的創造力與智能.
模仿層級
談到模仿一個個體時,我們可以探索一個人的各個方面,包括在各種層級,系統與子系統上的行為.我們可以看看這個人生活的歷史背景與地理環境-也就是這個人行為的時間(when)與地點(where);我們可以探索這個人特定的行為與舉動-也就是在這種環境中做了什么;我們也可以看看在這種環境中選擇指導他的行為的認知策略與能力-也就是這個人在這種情境下如何生成他的行為;我們可以進一步搜索這個人在特定環境下為了完成他的行為目標所發展出的思考策略與能力背后的信念與價值-比如為什么這個人在此時此地做他所做的事;我們還可以更深一層,檢查這個人的對自我的感知與認定,這塑造了他在特定環境中的一系列信念,能力與行為-也就是隱藏在為什么,如何,什么,哪里與何時之后的誰.
當然,我們也想了解這個自我認定本身是如何與這個人的家庭,同僚,同時代的人,西方社會與文化,這個星球,上帝相聯系的-也就是聯系這個人自我認定的超個人部分(who else). 換言之,也就是這個人的行為,能力,信念,價值觀與自我認定是如何與這個人所屬的個人的,社會的,最終精神的大系統相互影響的.
一種將這些元素之間關系可視化的方式就是把它看作一種聚焦于個人的自我認定作為其模仿核心的洐生網絡.如下圖所示:
總之,模仿天才的過程意味著探索一系列不同層級的經驗的交互作用,包括: 精神――-愿景
A. 我是誰-自我認定 使命
。拢业男拍钕到y 價值觀,后設模式,承諾與動機
C.我的能力 狀態,策略,方向
。模易鍪裁 特定行為與舉動
。牛业沫h境 外在情境與交互
環境決定一個人行動的外在機會與限制,與天才所處的時間與地點有關;
行為是一個人在此種環境中特定的行為與反應,與天才做什么有關;
能力是指通過大腦藍圖,計劃或策略給予行為以指導與方向,與天才如何做有關;
信念與價值觀提供了加強或限制能力的強力(動機與承諾),與天才為何做有關;
自我認定指的是一個人的角色,使命與自我感知,與天才的我是誰有關;
精神指的是一個人所屬的并與之交互的大系統,與天才的超個人(who else and what else)部分有關;
因此,通過以上的內容,我們能辨別出不同的模仿策略層級.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nlp/2182.html
相關閱讀:感官敏銳練習
把規條與信念分辨清楚
NLP系列29《神奇實用的NLP》提要
NLP故事——小頑童與老頑童
NLP執行師課程和NLP教練技術有什么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