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之前談到伊曼努耶爾?康德(Immanuel Kant),是一位非常有意思的哲學家。
他先天體質不是很好,身高不滿五尺,終身未婚,日常起居作息,都有非常準確、固定的時間,終生過著非常規律的生活。
康德生活規律的程度,遠遠超過一般人的想象,比如說,他每天定時散步,當鄰居們遇見他走出家門,走在小菩提樹路(康德死后,改稱為“哲學家之路”)上時,大家就知道,一定是下午四點三十分了,鄰居們便一邊親切地向康德打招呼,一邊調整自己的懷表(以前機械式鐘表,通常都不是很準,每天總是會慢幾分,或快幾分,萬一忘了上發條,那就差得更遠了)。
有關康德生活規律的程度,德國大詩人海涅(Heinrish Heine,1797~1855),就曾經這么說:“我不相信哥尼斯堡教堂的大鐘,能比市民伊曼努耶爾?康德(Immanuel Kant)來得準確。”
除了異乎常人的準時、規律生活之外,康德的“教學”,也相當值得一提。
他在大學講課,經常這么對學生說:“我并非教你們哲學(Philosophy),而是教你們如何哲學思考(Philosophizing)。”顯然,康德非常崇尚“啟發式”教學,回異于當時傳統的填鴨、灌輸式教育方式。
聽說,康德講課更是生動、活潑、風趣、有感染力、有啟發性,甚至,連讓一般人都感覺非常枯燥、刻板印象的“倫理學”,從他口中講授起來,竟然還是一樣吸引人、感動人。
他的學生雅赫曼就曾經這么描述,他上康德“倫理學”課程的感想:
“聆聽他(康德)卓越、雄辯、有力、獨到的倫理學說,是一件其樂無比的事。不知多少次,我們被他感動得熱淚盈眶,不知多少次,我們內心被他激起萬丈洶涌波濤,不知多少次,我們從自私的唯我意識中被他解脫出來,讓我們的心靈升華為自由、理性、規律、責任感、崇高的心智。”
德國思想家哈曼(J.Hamann),也曾經這么形容康德的學生,他們上康德講座時的狀況:
“學生們必須在康德教授上課開始前一個小時(也就是早晨六點鐘),趕著進教室,否則就要向隅了。”
顯然,康德是一位非常好的老師。
我們再回到伊曼努耶爾?康德(Immanuel Kant)受到休姆(Hume)質疑“因果律”的沖擊這個話題。
一七六九年是伊曼努耶爾?康德(Immanuel Kant)哲學思想發展非常關鍵的一年。因為,他受到休姆(Hume,英國經驗主義哲學家)所說:““因”與“果”之間并沒有必然的關系。”,““因果律”,只不過是一種人們的“習慣”、“信仰”,“因”與“果”之間并沒有必然的關系。”的啟示,竟然因而從萊布尼茨-沃爾夫(G.W.Leibniz,1646~1716,德國哲學的創始者,熱衷于中國的陰陽、八卦思想,而倡導Monadologie:單子論)學派哲學的“獨斷的美夢”中清醒過來。
休姆(Hume)所投出的“震撼、沖擊”,不但沒有摧毀人類的心靈,居然還激發了一位照亮人類心智的哲人。我們探索“無名層次”,經常也需要藉助巨大的心靈沖擊、震撼,借著所產生的火花,豁然進入桃花源。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nlp/3845.html
相關閱讀:把規條與信念分辨清楚
感官敏銳練習
NLP故事——小頑童與老頑童
NLP系列29《神奇實用的NLP》提要
NLP執行師課程和NLP教練技術有什么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