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心靈疆界”系統來看,當我們能夠深刻、全心全意地“愛”,把對方看得遠比自己重要,這就是“自性層次”的一種展現,能達到這個層次,對“心靈”而言,是一個非常難得的經驗,但是,卻常常在面對“死亡”時呈現。
臺灣大學附屬醫院的住院病房分為單人病房、雙人病房和三人病房 ,其中,三人病房也稱為健保病房,雖然,房間里住了三位病人和他們的家屬(或看護),小小空間擠了六個人以上,彼此很容易相互干擾,但是,因為病房費用完全由健保給付,所以,通常住在三人病房的多是一般平民。
2006年的夏天,臺大醫院腫瘤科的健保病房里,住著一位將近八十歲的老太太,她已經是癌末了,全身瘦得只剩皮包骨,也非常虛弱,看到她的樣子,不禁讓人聯想起“風中殘燭”這句成語。
照顧老太太的是她八十幾歲的老公,雖然老先生自己也是瘦瘦弱弱的,但是,卻無微不至、全心全意地照顧著老太太,每天陪在她身邊,晚上就躺在老太太病床邊的小床,每天早上、下午,都費盡力氣地“抬”老太太下病床,以輪椅推老太太到走廊透透氣、曬曬太陽。
這對老夫妻的經濟狀況似乎不是那么富裕,也一直沒看到有什么其它的家屬來探望,看到這樣的情景,我內心不由感到非常的悲傷、心疼,但是,當我看到老先生臉上一直都是那么溫柔,老太太經常默默地抓著老先生的手貼在自己的臉頰,我好像又感受到他們內心那份深刻而且豐富的“愛”,以我施行“心靈疆界”的經驗,我相信這就是“自性層次”的展現。
很多宗教都認為我們所生活的這個世界并不是一個完美的世界,比如說,基督教認為我們人有“原罪”,佛教認為我們這個娑婆世界是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的五濁世界。
有一天,我在電視上看到兩位出家師父為信眾主持一場問答,主題是“放生”。
有一位信眾舉手發問:“師父,小時侯,我曾經吃過蛇肉,這件事一直讓我耿耿于懷,我心里很想放生蛇,不知可不可以?”
一位師父先回答:“我不能告訴你不可以,因為,如果我告訴你不可以放生蛇的話,蛇會把我當仇人。我只能和你分享我的一個經驗。曾經有一位信眾,捐了一尾海魚要放生,當時,我有些困擾,因為,這條魚專吃小魚,要是把它放生到海里嘛,不知將有多少小魚要被它吃掉。不將它放生嘛,又于心不忍。后來,由一位信眾,發信向政府租了一小塊海域,把這條魚放養在箱網里,而且,每天喂它飼料,直到它老死。我們放生,也必須周延的思考。”
另一位師父接著回答:“我們所處的這個裟婆世界,是一個很難完美的世界,就像我們因為不愿殺生而吃素,但是,植物也有生命啊,不過,我們活在這個世界,需要飲食,兩害取其輕,我們就吃素了。有時候,我們只要盡心就可以了。”
我非常贊同“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很難完美”這句話,不只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我們的身體,也一樣無法完美,即使醫術再高的醫師,也沒辦法讓自己不死,也無法讓我們長生不老,您說是嗎?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nlp/3859.html
相關閱讀:NLP系列29《神奇實用的NLP》提要
NLP故事——小頑童與老頑童
NLP執行師課程和NLP教練技術有什么區別?
把規條與信念分辨清楚
感官敏銳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