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偶然”只是因為還沒有辨識出其因果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NLP學院 來源: 記憶方法網

  我們談過了兩則“動態環境”的“假設前提”之后,接下來,我們再談較細致的“動態變化關系”,那就是:
  “有果必有因;有因必有果;“偶然”只是因為還沒有辨識出其因果。”
  “有果必有因,有因必有果”的意思是說,每個“現象(果)”的背后,都有形成這個“現象”的原因、因素(因);每個“現象”發生后(成為新的因),也都將造成“影響(成為新的果)”。
  談到“因、果”,很多人就會直接聯想到“因果循環”、“輪回”,而搞得高深莫測,如果用英語““Cause(原因、起因、由來、理由)”and“Effect(結果、效果、影響)””兩字來說明,就非常容易理解多了。
  其實,“因果律”無所不在,任何的“事”、“物”或“現象”,都有其“造成的原因(這就是“因”、“Cause”)”,也有“其“作用”與“影響”(這就是“果”、“Effect”)”,這是科學研究的基本思考,對我們企業界來說,更是耳熟能詳,經常在使用的思維模式。
  當我們面對一個“問題”時,我們就會思考造成這個“問題”的“原因(因)”;當我們面對一個新的“課題”時,我們就會思考有那些“因素(因)”會影響這個“課題”;我們可能從經驗里邊找,也可能從推論中去發現,或者靠創意思考來發想(“腦力激蕩法”就經常被我們所使用)。
  當我們找到了關鍵“原因(因)”或“因素(因)”,我們就會付諸實踐,在實踐之前,我們可能還會評估“效果(果)”,是不是將可達到“目標(果)”。
  如果,行動有效果、達成了目標(都是果),我們就會認為找到了正確的“原因”或“因素”(都是因);如果,效果不彰或無效,我們就會認為沒找到正確的“原因”或“因素”,那就重新再來過,重新再找新的關鍵“原因”或“因素”。
  這不就是我們企業界經常在使用的“問題分析、解決及決策”模式嗎?您看,這不就是“有果必有因,有因必有果”的精神嗎?
  “有果必有因,有因必有果”這一條“假設前提”,也有很多衍生出來的說法:比如說,NLP專家常說:“我們目前的一切,系我們過去很多選擇與作為的結果;而我們的未來,則決定在我們現在的選擇與作為。”
  因此,NLP專家又據以推說:“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絕大部分都可以從“自己”找到關鍵原因。”
  這句話的背后,隱含了“我們自己所做的選擇,就是在種自己身上的“因”,自己現在的一切,就是在嘗我們自己過去選擇所造成的果,一點也怨不得別人。”這樣的“責任”精神。常聽到有些年輕人把“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這句話掛在嘴上。這句話其背后的立足點,和上述想法似乎頗有神似之處,只是,語氣聽來充滿批判就是了。
  比如說,“心靈疆界”技巧認為:“前因造成后果,因因果果密切相繼,其中都有“模式”,只要掌握“模式”,就能掌握未來。”
  “模式”當然比單獨個別的“因”復雜一點,假如,我們環境適應不良,或者,遭遇困境時,背后雖然都有我們的原因,除了這些各個原因之外,更重要的,我們還有自己面對“環境”的“模式”,如果,這個“模式”沒有改變,困境就將一再重現。
  另外,還有一個特別值得留意的地方,“有果必有因,有因必有果”是針對“環境層次”而言,所以,我們不能忽視在“因”與“果”之間,還有“環境”因素的存在,而“環境”是一直不斷在變動的,所以,每個“因與果”,都是獨特的。
  很多個案會認為,“不管什么人,只要做了什么事,就是種了什么“因”,就都應該得到什么“果”報”。這實在是一個相當一廂情愿的看法。
  以“心靈疆界”技巧面對個案的經驗來看,這個推論似乎很難印證,“做同樣的一件事(其實,很難見到完全一模一樣的兩件事)”的背景(環境)條件,可能面對的是不一樣的“對象”,相關的人也可能有不一樣的心情、想法和反應,何況,因與果之間,還有個一直不斷在變化的“環境”,其結果怎會完全相同呢?
  所以,“心靈疆界”技巧,通常,都只將“因果”這條假設前提用在解決自己的問題,而不用以評斷他人。
  另外,“因、果”也有大有小,有的很具體明顯,有的則深奧難解,具體明顯的充斥于我們日常生活周遭,我們習以為常;深奧難解者,通常我們看不到它、感受不到它,以“心靈疆界”技巧的經驗來說,這個部分,通常,需要以較深層次的心靈來體驗。
  相對于“柯巴里恩(Kybalian)”,它也有這么一條秘傳格言:“因果相生,一切依法則而發生;因果關系層面極多,沒有什么逃得過法則。”它就被稱為“因果律(Principle of Cause and Effect)”。
  “柯巴里恩(Kybalian)”所談較深層面的“因果律”,和印度教徒所稱的“業”(Karma),或我們中國人常講的“因果報應”、“因果循環”就非常相似。
  對“心靈疆界”技巧而言,有些個案確實可能觸及這個部分,不過,我并沒有夠深、夠多的經驗,也無法提出一套完整合理的解釋。
  之前,我們曾經提到“NLP”的四個基本精神:“尊重、親和、相信、多贏目標導向”,我們說,“相信”是開啟資源寶庫的鑰匙,是激發我們能量的撞針,是未來的預言。
  一方面,“有果必有因,有因必有果”這條“假設前提”用于個案相當有效,再加上,“NLP”一向強調“有用比正確重要”,因此,本“假設前提”就在“有果必有因;有因必有果”的后面,加上了:““偶然”只是因為還沒有辨識出因和果。”這么一條尾巴,這是“心靈疆界”技巧的“相信”。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nlp/3884.html

相關閱讀:把規條與信念分辨清楚
NLP執行師課程和NLP教練技術有什么區別?
NLP故事——小頑童與老頑童
NLP系列29《神奇實用的NLP》提要
感官敏銳練習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