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是最好的職業計劃文章:如何擇業、跳槽、成長
據說是最好的職業規劃文章:告訴你如何擇業、如何跳槽、如何面對逆境、如何在成長,網友評估為“見過的最好的職業規劃文章”。這篇文章可能不會讓你成為一個頂尖的風波人物,卻清楚地告訴你了如何成為一位優良的普通人。事實上,我們大多都是普通人。
職業的選擇,總的來說,無非就是銷售、市場、客服、物流、行政、人事、財務、技術、治理幾個大類,有個有趣的現象就是,500強的CEO當中最多的是銷售出身,第二多的人是財務出生,這兩者加起來大概超過95%,F代IT行業也有技術出身成為老板的,但實際上,后來他們還是從事了很多銷售和市場的工作,并且表現杰出,公司才獲得了成功,完全靠技巧能力成為公司老板的,幾乎沒有。這是有起因的,因為銷售就是一門跟人打交道的知識,而管理其實也是跟人打交道的學識,這兩者之中有很多相通的東西,他們的獨特目標就是“讓別人去做某件特定的事情。”而財務則是從數字的層面了解生意的本質,從宏觀上對待生意的實質,對于一個生意是否掙錢,是否可以畸形運作有著最深入的認識。
公司小的時候是銷售主導公司,而公司大的時候是財務主導公司,銷售的局限性在于只看人情不看數字,財務的局限性在于只看數字不看人情。公司初期,經營本錢低,有訂單就活得下去,跟客戶也沒有什么會談的條件,別人肯給生意做已經謝天謝地了,這個時候訂單壓倒一切,客戶的請求壓倒一切,所以當然要顧人情。公司大了以后,一切都要標準化,省得因為不規范引起一些不用要的危險,同時運營成本也變高,必須進步利潤率,把有限的資金放到最有產出的地方。對于上市公司來說,股東才不論你客戶是不是最近出國,最近是不是那個省又在搞嚴打,到了時候就要把業績拿出來,拿不出來就拋股票,這個時候就是數字壓倒一切。
前兩天聽到有人說一句話覺得很有情理,開始的時候我們想“能做什么?”,等到公司做大了有范圍了,我們想“不能做什么。”很多人在工作中覺得為什么領導這么守舊,這也不行那也不行,錯過很多機遇。很多時候是因為,你還年輕,你想的是“能做什么”,而作為公司引導要斟酌的方面很多,他比較關懷“不能做什么”。
我并非宣傳大家都去做銷售或者財務,畢竟選擇什么樣的職業,和你究竟要選擇什么樣的人生有關系,有些人就愛好放工按時回家,看看書聽聽音樂,那也挺好,但就不合適找個銷售的工作了,否則會是折磨自己。有些人就喜歡出風頭,喜歡成為一群人的核心,如果選擇做財務工作,大略也干未幾,因為普通老板不喜歡財務太踴躍,也不喜歡財務話太多。先想好自己要過怎樣的人生,再決定要找什么樣的職業。有很多的不快活,其實是源自不知足,而不滿意,很多時候是源自于心不定,而心不定則是因為不清晰究竟自己要什么,不明白要什么的結果就是什么都想要,成果什么都沒得到。
我想,我們還是因為生活而工作,不是因為工作而生活,生活是最要緊的,工作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我總是覺得生活的各方方面都是彼此影響的,如果生活自身一團亂麻,工作也不會順利。所以要有娛樂、要有社交、要錘煉身材,要有和氣的家庭……最要緊的,要開心,我的兩個銷售找我聊天,一肚子苦水,我問他們,2年以前,你什么都沒有,工資不高,沒有客戶關系,沒有事跡,處于被開的邊沿,現在的你比那時前提好了很多,為什么現在卻更加不開心了?如果你做得越好越不開心,那你為什么還要工作?首先的首先,人還是要讓自己愉快起來,讓自己心態好起來,這種發自心坎的改變會讓你更有耐心,更有信心,更有氣質,更能容納……否則,看看鏡子里的你,你滿足么?
有人會說,你說得輕易,我每天加班,不加班老板就會把我炒掉,每天累得要逝世,哪有時間娛樂、社交、鍛煉?那是人們把目的設定太高的緣故,如果你還在動不動就會被老板炒掉的邊緣,那么你當然不能設破太高的目標,豈非你還想每天去打高爾夫?你沒時間去健身房鍛煉身體,但是高低班的時候多走幾步可以吧,有樓梯的時候逛逛樓梯不走電梯可以吧?辦公的空隙扭扭脖子拉拉肩膀做做俯臥撐可以吧?誰劃定鍛煉就一定要拿出每天2個小時去健身房?你沒時間社交,每月加入遠足一次可以吧,周末去參加個什么音樂班,繪畫班之類的可以吧,去嘗試意識一些同行,和他們找機會交換交流可以吧?開始的時候總是有些難的,但邁出這一步就會向良性輪回的方向發展。而每天工作得很苦悶,剩下的時間用來咀嚼苦悶,只會陷入惡性循環,讓生活更加蹩腳。
跳槽與積累
首先要闡明,工作是一件需要理智的事情,所以不要在工作上耍個性,天邊上也許會有人覺得你很有個性而叫好,煤氣公司電話公司不會因為覺得你很有個性而免了你的帳單。當你很帥地炒掉了你的老板,當你很酷地諷刺了一番應聘的HR,賬單還是要照付,只是你賺錢的時光更少了,除了你自己,沒人受喪失。
我并不反對跳槽,但跳槽決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而且頻繁跳槽的成果是讓人覺得沒有虔誠度可言,而且不能安心工作。現在很多人從網上找工作,很多找工作的網站常常給人出些餿主張,要知道他們是盈利性企業,當然要從本身盈利的角度來考慮,大家越是頻繁跳槽頻繁找工作他們越是生意興旺,所以煽動人們跳槽是他們的工作。所以他們會常常告訴你,你拿的薪水少了,你享受的福利待遇差了,又是“薪情快報”又是“驚嘆自在奔放的靈魂”。至于是否會因此讓你不能安心,你跳了槽是否解決問題,是否更加開心,那個,他們管不著。
要跳槽確定是有問題,個別來說問題產生了,躲是躲不開的,很多人跳槽是由于這樣或者那樣的不開心,如果這種不開心,在現在這個公司不能解決,那么在下一個公司多半也解決不掉。你必需信任,90%的情形下,你所在的公司并沒有那么爛,你以為不錯的公司也沒有那么好。就像圍城里說的,“城里的人拼命想沖出來,而城外的人拼命想沖進去。”每個公司都有每個公司的問題,沒有問題的公司是不存在的。換個環境你都不知道會遇到什么問題,與其如斯,不如就在當下把問題解決掉。很多問題當你真的想要去解決的時候,或者并沒有那么難。有的時候你覺得問題無奈解決,事實上,那只是“你認為”。
人生的曲線應當是崎嶇向上的,偶然會遇到低谷但大趨勢總歸是波折向上的,而不是象脈沖波一樣每每回到起點,我見過不少口試者,30多歲了,四五份工作閱歷,每次多則3年,少則1年,30多歲的時候回到出發點從一個低級職位開始干起,拿基礎初級的薪水,和20多歲的年輕人一起競爭,不覺得有點辛勞么?這種日子好過么?
資本靠的就是積累,這種積累包含人際關系,經驗,人脈,口碑……如果常常調換行業,代表幾年的積累付之東流,一切從頭開始,如果換了兩次行業,35歲的時候大概只有5年以下的積累,而一個沒有換過行業的人至少有了10年的積累,誰會占上風?工作到2-3年的時候,很多人覺得工作不順利,似乎到了一個瓶頸,心境沉悶,就想辭職,乃至換一個行業,覺得這樣所有一切煩惱都可以拋開,會好很多。其實這樣做只是讓你從頭開始,到了時候還是會發生和原來行業一樣的難題,熬過去就向上跨了一大步,要知道每個人都會經歷這個進程,每個人的職業生涯中都會碰到幾個瓶頸,你熬過去了而別人沒有熬從前你就當先了。跑長跑的人會知道,開始的時候很輕松,但是很快會有第一次的難熬難過,但過了這一段又能跑很長一段,接下來會碰到第二次的好受,過了以后又能跑一段,如此往復,難受一次比一次厲害,直到堅持不下去了。大多數人第一次就堅持不了了,一些人能堅持到第二次,第三次雖然大家都堅持不住了,可是跑到這里的人也沒幾個了,這點資本足夠你平穩活這一輩子了。
一份工作到兩三年的時候,大部分人都會變成熟手,這個時候往往會陷入一直的反復,有很多人會覺得厭倦,有些人會覺得自己已經搞懂了一切,從而勤得去追求提高了。很多時候的跳槽是因為覺得失去興致了,覺得自己已經實現比賽了。其實這個時候比賽才剛開始,工作兩三年的人,無論是客戶關系,人脈,手下,和領導的關系,在業內的名氣……還都是遠遠不夠的,但稍有成就的人總是會自我感到良好的,每個人都覺得自己跟客戶關系鐵得要命,覺得自己在業界的口碑好得很。其實可以肯定地說,一定不是,這個時候,還是要拿出前兩年的干勁來,步步為營,積累才剛剛開始。
你足夠了解你的客戶嗎?你知道他最大的煩惱是什么嗎?你足夠了解你的老板么?你知道他最大的煩惱是什么嗎?你足夠了解你的手下么?你知道他最大的懊惱是什么嗎?如果你不知道,你憑什么覺得自己已經積聚夠了?如果你都不了解,你怎么能讓他們幫你的忙,做你想讓他們做的事情?如果他們不做你想讓他們做的事情,你又何來的成功?
等待
這是個急躁的人們最不喜歡的話題,原來不想說這個話題,因為會引起太多的爭論,而我又無意和人爭辯這些,但是考慮到對職業生涯的久長規劃,這是一個躲避不了的話題,還是決定寫一寫,不愛看的請分開吧。
并不是每次穿紅燈都會被汽車撞,并不是每個罪犯都會被抓到,并不是每個過錯都會被處分,并不是每個貪官都會被槍斃,并不是你的每一份盡力都會得到回報,并不是你的每一次保持都會有人看到,并不是你每一點付出都能得到公平的回報,并不是你的每一個善意都能被理解……這個,就是世道。好吧,世道不夠好,可是,你有顛覆世道的勇氣么?如果沒有,你有更好的解決措施么?有很多時候,人需要一點耐心,一點信念。每個人總會輪到幾回不公正的事情,而通常,安心等待是最好的方法。
有良多時候咱們須要等待,需要耐得住寂寞,等待屬于你的那一刻。周潤發期待過,劉德華等待過,周星馳等待過,王菲等待過,張藝謀也等待過……看到了他們現在的功成名就的人,你可曾看到當初他們的等候跟耐煩?你可曾看到金馬獎影帝在街邊擺地攤?你可曾看到德云社一群人在戲院里給一位觀眾說相聲?你可曾看到周星馳的角色甚至連一句臺詞都沒有?每一個勝利者都有一段消沉苦悶的日子,我簡直能想象得出來他們借酒澆愁的樣子,我也能設想得出他們為了生存而掙扎的困頓。在他們畢生最中殘暴美妙的日子里,他們盼望成功,但卻兩手空空,一如當初的你。不人保障他們未來必定會成功,而他們的選擇是耐住寂寞。假如當時的他們總念叨著“成功只是屬于特權階層的”,你感到他們今天會怎么?
曾經我也不清楚有些人為什么并不比我有能力卻要坐在我的頭上,年紀比我大就一定要當我的領導么?為什么有些爛人不需要努力就能賺錢?為什么剛剛改造開放的時候的人能那么容易賺錢,而輪到我們的時候,什么事情都要正規化了?有一天我忽然想,我還在上學的時候他們就在社會里掙扎奮斗了,他們在社會上奮斗積累了十幾二十年,我們新人來了,他們有的我都想要,我這不是在要公平,我這是在要搶劫。因為我要得太急,因為我忍不住寂寞。二十多歲的男人,沒有錢,沒有事業,卻有蓬勃的愿望。
人總是會碰到挫折的,人總是會有低潮的,人總是會有不被人理解的時候的,人總是有要低聲下氣的時候,這些時候偏偏是人生最要害的時候,因為大家都會遇到挫折,而大多數人過不了這個門檻,你能過,你就成功了。在這樣的時刻,我們需要耐心等待,滿懷信心腸去等待,相信,生活不會放棄你,機會總會來的。至少,你還年輕,人生,你沒有坐牢,沒有生治不了的病,沒有欠還不起的債。比你可憐的人遠遠多過比你榮幸的人,你還怕什么?路要一步步走,固然達到終點的那一步很沖動人心,但大部門的腳步是平凡甚至單調的,但沒有這些腳步,或者耐不住這些平常干燥,你終歸是無法迎來最后的那些激動聽心。
逆境,是上帝幫你淘汰競爭者的處所。要知道,你不好受,別人也不好受,你堅持不下去了,別人也一樣,千萬不要告知別人你堅持不住了,那只能讓別人失掉堅持的信心,讓競爭者看著你微笑的面貌,失去信心,退出競賽。成功屬于那些有耐心的人。
在最失望的時候,我會去看片子《The Pursuit of Happyness》《Jerry Maguire》,讓自己從新鼓起勇氣,因為,無論什么時候,我們總還是有生機。當所有的人離開的時候,我不失去希望,我不放棄。每天下班坐在車里,我喜歡哼著《隱形的翅膀》看著窗外,我知道,我在悄悄等待,等待屬于我的那一刻。
下面的話我很喜歡,抄寫在這里:
每個人都盼望,自己是舉世無雙的特別者
含著金匙出身、投胎到好家庭、工作部署到電力局拿1w月薪這樣的小概率事件,當然最好輪到自己
紅軍長征兩萬五、打成右派反革命、胼手胝足就義尊嚴去斗爭,最好留給祖輩父輩和別人
天然,不是每個吃過苦的人都會得到回報
但是,任何時期,每一個既得好處者身后,都有他的祖輩父輩奮斗掙扎乃至流血付誕生命的身影
愛慕別人有個好爸爸,沒什么不能夠
問題是,你的下一代,會有一個好爸爸嗎?
至于問到為什么不能有同樣的贏面概率?我只能問:為什么物種競爭中,人和猴子不能有同樣的贏面概率?
物競天擇。猴子的靈魂不一定比你低微,但你身后有幾十萬年的類人猿進化積淀。
入對行跟對人
在中國,或許很少有人是一份職業做到底的,雖然如此,第一份工作還是有些需要注意的地方,有兩件事情分外重要,第一件是入行,第二件事情是跟人。第一份工作對人最大的影響就是入行,古代的職業分工已經很細,我們根本上只能在一個行業里成為專家,不可能在多個行業里成為專家。很多案例也證實即便一個人在一個行業非常成功,到另外一個行業,往往完整不是那么回事情,“你想改變世界,還是想賣一輩子汽水?”是邀請百事可樂總裁約翰?斯考利加盟蘋果時所說的話,結果這位在百事異常成功的約翰,到了蘋果表示平平。其實沒有哪個行業特殊好,也沒有哪個行業特別差,或許有報道說哪個行業的平均薪資比較高,但是他們沒說的是,那個行業的均勻壓力也比較大?瓷先ズ苊赖男袠I一旦進入才發現很多地方其實并不那么完善,只是外人看不見。
說瞎話,我自己都沒有發大財,所以我的提議只是讓人快樂工作的建議,不是如何發大財的倡議,我們只探討一般普通打工者的情況。我認為選擇什么行業并沒有太大關系,看問題不能只看面前。比如,從前年開始,國家開始整理醫療行業,很多醫藥公司開不下去,很多醫藥行業的銷售開始轉行。其實醫藥行業的不景氣是針對所有公司的,并非針對一家公司,大家的日子都不好過,這個時候跑掉長短常不劃算的,大多數正規的醫藥公司即使不做新生意撐個兩三年總是能撐的,大多數醫藥銷售靠工資撐個兩三年也是可以撐的,國家不可能永遠捏著醫藥行業不放的,兩三年以后光景總償還會好起來的,那個時候別人都跑了而你沒跑,那時的日子應該會好過很多。有的時候覺得自己這個行業不行了,問題是,再不行的行業,做得人少了也變成了好行業,當大家都覺得不好的時候,往往卻是最好的時候。大家都覺得金融行業好,金融行業門檻高不說,有多少人削尖腦袋要鉆進去,競爭鼓勵,進去以后還要時時防備,一個忽視,就被后來的人給擠掉了,壓力宏大,又如何談得上快樂?也就未必是“好”工作了。
太陽能這個貨色至今還不能進入實際利用的階段,但是中國已經有7家和太陽能有關的公司在紐交所上市了,國美蘇寧永樂其實是商業型企業,也能上市,魯泰紡織持續10年利潤增加超過50%,賣茶的一茶一座,賣衣服的海瀾之家都能上市……其實選什么行業真的不重要,關鍵是怎么做。事情都是人做出來的,癥結是人。
有一點是需要記住的,這個世界上,有史以來直到我們可能預感得到的未來,成功的人總是少數,有錢的人總是少數,大多數人是正常的,普通的,不太成功的。因此,大多數人的做法和見解,往往都不是間隔成功最近的做法和見地。因此大多數人說好的東西不見得好,大多數人說不好的東西不見得不好。大多數人都去炒股的時候解釋跌只是時間問題,大家越是熱忱高漲的時候,跌的日子越近。大多數人買房子的時候,房價不會漲,而房價漲的差未幾的時候,大多數人才開始買屋子。不會有這樣一件事情讓大家都變成功,發了財,歷史上未曾有過,將來也不會發生。有些東西即使一時福氣好得到了,還是會在別的時候別的地方失去的。
年青人在職業生活的剛開端,尤其要留神的是,要做對的事情,不要讓本人今后多少十年的人生老是膽戰心驚,更不值得為了一份工作賠上自己的青春年華。我的公司是個不行賄的公司,以前很多人不懂得,甚至自己的員工也不理解,不外如今,我們是同行中最大的企業,客戶愿意和我們打交道,尤其是在國度打擊腐朽的時候,每個人都曉得我們做生意不給錢的名聲,都敢于和我們做生意。而敢于給錢的公司,不是倒了,就是跑了,要不就是天天睡不好覺,人仍是要看久遠一點。許多時候,看起來最近的路,其實是最遠的路,看起來最遠的路,實在是最近的路。
跟對人是說,入行后要跟個好領導好老師,剛進社會的人做事情往往沒有教訓,需要有人現身說法。對于一個人的發展來說,一個好領導是無比重要的。所謂“好”的尺度,不是他讓你少干活多拿錢,而是以下三個。
首先,好領導要有寬闊的心懷,如果一個領導每天都會發脾氣,那幾乎可以肯定他不是個氣度廣闊的人,能發脾氣的時候卻不發性格的領導,多半是十分厲害的領導。中國人當領導最大的弊病是容忍不了能力比自己強的人,所以經常可以看到的一個景象是,領導很有才能,手下一群庸才或者手下一群閑人。如果看到這樣的環境,還是不要去的好。
其次,領導要樂意從下屬的角度來思考問題,這一點其實是從面試的時候就能發明的,如果這位領導總是從自己的角度來考慮問題,幾乎不聽你說什么,這就危險了。從下屬的角度來考慮問題并不代表批準下屬的說法,但他必須懂得下屬的態度,下屬為什么要這么想,而后他才有辦法壓服你,只關心自己怎么想的領導往往難以取得下屬的佩服。
第三,領導敢于承當義務,如果出了問題就把責任往下推,有了功績就往自己身上攬,這樣的領導不跟也罷。選擇領導,要選擇關鍵時刻能抗得住的領導,可以為下屬的錯誤買單的領導,因為這是他作為領導的責任。
有可能,你碰不到好領導,因為,中國的領導往往是屁股決定腦袋的領導,因為他坐領導的地位,所以他的話就比較有道理,這是傳統觀點官本位的誤區,可能有大批的這種無知無能的領導,只是,這對于你其實是好事,如果將來有一天你要超過他,你愿望他比較聰慧還是比較笨?絕對來說這樣的領導其實不難搞定,只是你要把自己的身段放下來罷了。多認識一些人,多和比自己強的人打交道,同樣能找到好的老師,不要和一群同樣愁悶的人一起控訴社會,控告老板,這幫不上你,只會讓你更消極。( )和那些比你強的人打交道,看他們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學習他們,然后跟更強的人打交道。
選擇
我們每天做的最多的事情,其實是選擇,因而在談職業生涯的時候不得不提到這個話題。
我始終認為,在很大的范疇內,我們究竟會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決定權在我們自己,每天我們都在做各種各樣的選擇,我可以不去寫這篇文章,去別人的帖子拍拍磚頭,也可以寫下這些文字,輔助別人的同時也收拾自己的思路,我可以多注意下格局讓別人易于瀏覽,也可以寫成一堆,我可以就這樣發上來,也可以在發以前再看幾遍,你可以選擇不刮胡子就去面試,也可以選擇出門前照照鏡子……每天,每一刻我們都在做這樣那樣的決定,我們可以掉以輕心,也可以多花些心理,成千上萬的小選擇累計起來,就決定了最終我們是個什么樣的人。
從某種意思上來說我們的未來不是別人給的,是我們自己選擇的,很多人會說我命苦啊,沒得選擇阿,如果你認為“去微軟還是去IBM”“上清華還是上北大”“當銷售副總還是當廠長”這種才叫選擇的話,確實你沒有什么選擇,大多數人都沒有什么選擇。但每天你都可以選擇是否為客戶服務更周密一些,是否對共事更耐心一些,是否把工作做得更過細一些,是否把情況了解得更清楚一些,是否把不清楚的問題再弄清楚一些……你也可以選擇在是否在苦楚中持續堅持,是否擯棄掉自己的那些負面的主意,是否諒解一個人的毛病,是否相信我在這里寫下的這些話,是否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生活每天都在給你選擇的機會,每天都在給你改變自己人生的機會,你可以選擇賴在地上撒野打滾,也可以選擇咬牙站起來。你永遠都有選擇。有些選擇不是吹糠見米的,需要累積,比如農夫可以選擇自己常常去澆地,也可以選擇讓老天去澆地,誠然你今天澆水下去苗不見得今天立刻就長出來,但常常澆水,大部分苗畢竟會長出來的,如果你不澆,收獲一定很糟糕。
每生成活都在給你機會,他不會給你一疊現金也不會拱手送你個好工作,但實際上,他還是在給你機會。我的家庭是一個一般的家庭,沒有任何了不起的社會關聯,我的父親在大學畢業以后就被分配到了邊境,那個小縣城只有一條馬路,他們那一代人其實比我們更有理由抱怨,他們什么也沒得到,年輕的時候文明大革命,書都沒得讀,聲援邊疆插隊落戶,等到老了,卻要給年輕人機會了。他有足夠的理由象成千上萬那樣的青年一樣坐在那里埋怨生不逢時,牢騷滿腹。然而在分配到邊疆的十年之后,國家恢復招研究生,他考回了本來的學校。研討生畢業,他被調配到了安徽一家小單位里,又是3年當前,國家第一屆招收博士生,他又考回了原來的學校,成為中國第一代博士,那時的他比現在的我年事還大。生涯并沒有廢棄他,他也沒有放棄生活。10年的等待,他做了他自己的選擇,他沒有放棄,他沒有破罐子破摔,所以機會到來的時候,他轉變了自己的人生。你終極會成為什么樣的人,就決議在你的每個小小的選擇之間。
你選擇相信什么?你選擇和誰交友人?你選擇做什么?你選擇怎么做?……我們面臨太多的選擇,而這些選擇當中,意識狀態層面的選擇又遠比客觀條件的選擇來得重要得多,好比選擇做什么產品其實并不那么主要,而選擇怎么做才重要。選擇用什么人并不重要,而選擇怎么帶這些人才重要。大多數時候選擇客觀條件并沒關系,大多數對于客觀條件的選擇并沒有對錯之分,要緊的是選擇怎么做。一個大學生畢業了,他要去微軟也好,他要賣豬肉也好,他要創業也好,他要做游戲代練也好,只有不犯罪,不害人,都沒有什么關系,要緊的是,選擇了以后,怎么把事情做好。
除了這些,你還可以選擇時間和環境,比方,你可以選擇把這輩子最大的艱苦放在最有膂力最有精神的時候,也可以走一步看一步,等到了40歲再說,只是到了40多歲,那恰是一輩子最懦弱的時候,上有老下有小,如果在那個時候碰上了職業危機,切實是一件很苦惱的事情。與其如此不如在20多歲30多歲的時候吃點苦,好讓自己軟弱的時候活得從容一些。你可以選擇在溫室里成長,也可以選擇到野外磨礪,你可以選擇在辦公室吹寒氣的工作,也可以選擇40度的炎熱下,去見你的客戶,只是,這所有最終會累積起來,領導你到你應得的未來。
我不敢說所有的事件你都有得取舍,然而絕大局部事情你有抉擇,只是往往你不把這當作一種挑選。當真看待每一次選擇,才會有比擬好的將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rensheng/123477.html
相關閱讀:董建華為自己定長遠目標
職業規劃易犯十大錯誤
職業規劃:智聯CEO給職場人的一封信
專注:用少量時間達成大目標
你距離你的目標有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