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不是每一件事都要有意義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人生感悟 來源: 記憶方法網

  人生要有意義嗎?
  
  窮是過,富也是過;順境是一時,逆境也是一時;光輝是終生,黯淡也是畢生;樂觀是一世,達觀也是一世……
  
  活出真我風度,是人生意義?活出自我價值,是人生意義?坐擁財產之城,是人生意義?閱人無數,行路無疆,是人生意義?
  
  好像是,又似乎都不是。
  
  活著,就是活著,沒必要強加上一個意義,讓自己跟本人過不去。從容、達觀、隨性、不違逆、不強求,如斯一來,人生自是芳香自是春。跟意義何干?
  
  意義,有時是一道虛偽的反光,順著它指引的方向走,反而背道而馳,越走越遠。
  
  郎朗成功了,有人認為他就是自己的意義所在。于是在黑白琴鍵上,好多人猖狂地追夢,到頭來收效甚微事小,迷失方向事大。
  
  韓寒寫作成功、丁俊暉舉桿成名、李娜揮拍耀世,朝陽陽剛一唱圓夢……每一個勝利者的背地總有一幫尋夢者跟隨,并且認定這才是最有意義的。卻不知,在追隨的途徑上,庸才制作了驚世大梗塞,蠢才形跡可疑。意義哪能嫁接?別人的意義,豈能隨便生吞活剝?
  
  不是每件事都非要有意思不可。
  
  意義就像游覽的目的地,真正的游興不是目標地的到達,而是沿途賞景的愉悅。進程中的喜怒哀樂,滌蕩壓制心靈的“意義”,無論成果是否令人滿足都不影響美的閱歷。
  
  有一個男孩,歷時13天,行程3700多公里,搭了25輛順風車,從南京回到烏魯木齊的家。他叫胡蓓蕾,在南京師范大學讀大四。他的浪漫且危險隨同的豪舉,在網絡上飛濺起無數浪花。
  
  有人將胡蓓蕾此行回升至“檢測中國人信賴感的行動藝術”,他回應說:“不是每件事都要有意義。&rdquo,勵志人物;
  
  與其說他此行是功莫大蔫的行為藝術,倒不如說他此言是發人深省的至理真言。
  
  意義能夠在事后貼金,也可以是總結講演里的賀詞,但不貯存于蘇醒、睿智的腦筋當中。
  
  由于,不是每一件事都要有意義。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rensheng/247324.html

相關閱讀:人生的附件
成功只是多說一句話
長成一棵樹
心若靜,風奈何
揭秘人生道路上的100個真相(2)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