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燈籠
某日,一位盲居士到寺院拜訪一位禪師。辭別時,因為天色已暗,禪師就給他一盞燈籠,讓他照路回家。
盲者謝絕了禪師的好意說:我不需要燈籠,天色無論明暗,對我來說都是一樣的啊。
禪師解釋道:我知道你不需要燈籠,但如果你不帶燈籠的話,別人也許會撞著你。因此你最好還是帶著吧。
盲者居士覺得禪師此話有理,就接過了禪師手中的燈籠。但沒走多遠,還是被人撞了個正著。盲者對那撞了他的人道:難道你沒有看到我手里的燈籠嗎?
那人說:你手上的燈籠是滅了的啊。
盲者道:是你沒有打燈籠,所以才撞我,怎么會與我盲人的燈籠相關呢?
那人無語,道歉而去。
【趣讀我說】
作為盲人,燈籠對于他來說,確實是多余的。禪師給他一盞燈籠,不是讓他照亮自己腳下的路,而是要他警示其他的路人,不要莽撞地將他撞倒。但在路上,燈籠被風吹滅了,他卻不知,還以為燈籠是亮著的。等到有人撞上了他,他才知道燈籠已經滅了。
其實,他不應該責怪那個撞他的人。他習慣了黑暗,憑著記憶和經驗,就可以抵達目的地,就可以回到家。但對于只習慣光明而不習慣黑暗的一般人,若是手中也無燈籠,就很容易撞上別人,甚至掉入溝渠里面。
所以,無論盲者還是不盲者,在夜路上走,都需要一盞燈籠。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rensheng/912800.html
相關閱讀:揭秘人生道路上的100個真相(2)
長成一棵樹
人生的附件
成功只是多說一句話
心若靜,風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