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佛陀坐在王舍城的竹林精舍里,出去托缽的弟子們陸陸續續地回到精舍,一個個威儀具足,情態安詳。弟子們悄悄地走到水池旁邊,洗去沾在腳踝上的塵土,而后端端正正地坐在坐具上,等候佛陀的開示。
佛陀結金剛座,慈愛地說:“世界上有四種馬:第一種是良馬,主人為它配上馬鞍,套上轡頭,它能日行千里,疾速如流星。尤其可貴的是,當主人一揚起鞭子,它一見到鞭影,便知道主人的情意,敏捷緩急,前進撤退,都可能揣度得恰到利益,不差毫厘。這是可以明察秋毫的第一等良馬。”
第二種是好馬,當主人的鞭子抽過來的時候,它看到鞭影,不能立刻警惕。然而等鞭子掃到了馬尾的毛端時,它也能知道主人的意思,奔跑奔騰,也算得上是反應敏銳、矯健善走的好馬。”
“第三種是庸馬,不論主人多少次揚起鞭子,它見到鞭影,豈但毫無反響,甚至皮鞭如雨點地抽打在皮毛上,它都金石為開,反映敏感。等到主人動了怒氣,鞭棍交加打在它的肉軀上,它才開端覺察,順著主人的命令奔跑,這是后知后覺的庸馬。”
“第四種是駑馬,主人揚鞭之時,它視若未睹;鞭棍抽打在皮肉上,它仍毫無知覺;直至主人震怒之極,雙腿夾緊馬鞍兩側的鐵錐,剎那痛刺骨髓,皮肉潰爛,它才如夢方醒,放足疾走,這是愚劣無知、冥頑不化的駑馬。”
佛陀說到這里,忽然停頓下來,目光柔跟地掃視著眾弟子,看到弟子們目不轉睛的樣子,心里十分滿足,持續用肅穆而溫和的聲音說:&ldquo,勵志名言;弟子們!這四種馬好比四種不同根器的眾生。”
“第一種人聽聞世間有無常變異的景象,生命有隕落生滅的情境,便能悚然警戒,奮起精進,努力創造嶄新的生命。好比第一等良馬,看到鞭影就知道向前奔跑,不用等到逝世亡的鞭子抽打在身上,而喪生失命懊悔莫及。”
“第二種人看到世間的花開花落,月圓月缺,看到性命的起起落落,無常侵逼,也能及時鞭策自己,不敢懈怠。好比第二等好馬,鞭子才打在皮毛上,便知道放足馳騁。”
“第三種人看到自己的親族摯友閱歷死亡的煎熬,肉身壞滅,看到顛沛窘迫的人生,目擊骨肉告別的苦楚,才開始憂怖驚懼,善待生命。好比第三等庸馬,非要受到鞭杖的歡天喜地,才干幡然省悟。”
“而第四種人當本人病魔侵身,四大離散,如風前殘燭的時候,才懊悔當初不及時盡力,在世上空走了一回。比如第四等駑馬,受到透骨徹髓的劇痛,才曉得奔馳。然而,所有都為時過晚了。”
佛言:“人生苦短,生命寶貴,咱們應該做一匹理智的良馬,日益精進,馳騁不息。”讓我們奮起精進,努力做第一等良馬,時時刻刻開啟智慧,內觀自心,了知無常。在每一個心念生起確當下,像花兒一樣輕松綻開。在每一個心念滅去的時刻,像鳥兒一樣從天空飛過而不留痕跡。內觀的力氣會激勵著我們專一當下,讓花兒一樣的心時時開啟,努力發明簇新的生命,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念念離塵勞,步步擺脫天。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rensheng/248589.html
相關閱讀:成功只是多說一句話
人生的附件
長成一棵樹
心若靜,風奈何
揭秘人生道路上的100個真相(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