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說謊成為一種需要,言不由衷就會挺直腰桿。
耶魯大學的查爾斯·戴克博士說:“有一些這樣的人,他們每天清晨起床,就忍不住要編造一些故事。”比如,普利策獎得主、著名歷史學家約瑟夫·埃利斯曾滔滔不絕地給學生和同事講述自己在戰爭中的故事,但實際上他從未上過戰場。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一位法官聲稱自己曾效力于中央情報局并擁有心理學碩士學位,結果2001年,他的這些謊言被揭穿,他也因此脫下了法官服。電影《貓鼠游戲》中迪卡普里奧扮演的弗蘭克·阿巴尼爾可是確有其人,他在效力于政府之前曾先后假扮醫生、聯邦特工、律師等,在26個國家開出了價值250萬美元的假支票。
孩子從三至四歲就開始學著說謊,他們通常是為了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或者使自己免受懲罰。用幻想來抵制現實是孩子自我發展和自我保護的重要階段,但如果這種做法持續到成年,就會成為一種病態。
病態說謊癥的患者通常非常自信,有魅力,很受歡迎。而且,一個人受教育的程度越高,說謊的水平也就越高。因為一個人越在乎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就越可能說謊。
在說謊時,大腦消耗的能量遠遠超過說真話所需要的能量。說謊一旦超過某個特定的程度,就會出現問題。
但面對說謊者,我們真的毫無辦法嗎?大部分人都有一個錯誤的看法:說謊者害怕目光的接觸,他們會轉動眼球來掩飾;一個人說謊時通常會向右看,如果在回憶或者思考,則會看向左邊。其實,這些辦法都只對判斷普通的說謊者奏效。真正高明的說謊者非常注重眼神的交流,他們需要通過對方的目光和表情來判斷談話的進展,從而更有力地控制局面。他們會非常專心地觀察對方,以至于面部肌肉和語音語調都不會發生太大的變化,這才真正地出賣了他們。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rensheng/549141.html
相關閱讀:長成一棵樹
揭秘人生道路上的100個真相(2)
心若靜,風奈何
成功只是多說一句話
人生的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