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我正在學步的小女兒達娜想將一把小椅子搬到廚房里去,因為她想站在上面去拿冰箱里的東西。一看到這種情形,我急忙沖過去想扶住她,但還是遲了一步,在我還沒來得及奔過去的時候,她已經從椅子上結結實實地摔了下來。就在我扶起小女兒想要看她摔傷了沒有時,只見她用自己尚沒站穩的小腳,朝那把椅子狠狠地踢了一腳,嘴里還十分生氣地罵道:“就是你這個壞家伙,害得我摔倒了!”
如果你留心一下幼兒的生活,你一定會發現生活中有很多類似的情形。對小孩子而言,他們的這種行為是極其自然的,他們喜歡責怪那些沒有生命的東西,或者毫不相干的人物,以此在心理上減輕自己跌倒的痛苦。孩子的這種表現,實屬正常。但是,如果這種反應模式和習慣一直持續到成年,那可就麻煩了。
自古以來,人們就普遍存在著一種諉過于人的不良傾向。亞當偷吃了禁果,最后卻把過錯全都推諉于夏娃——就是那個婦人引誘了我,我才吃的!
一個人邁向成熟的第一步,應該是敢于承擔責任。我們生活在世上,難免要面對生命中的許多責任,當你長大以后,你絕對不可以在受難或跌倒的時候,像孩子一樣去踢椅子出氣。
為什么會有如此多的人喜歡諉過于人呢?仔細想一下,其實并不奇怪,因為責怪別人肯定比自己擔負責任要容易得多。你回想一下,你是否習慣于責怪父母、師長、老板、丈夫、妻子或兒女?我們甚至喜歡責怪祖先、政府以及整個社會,責怪自己不應該來到這個世上。
對于那些不成熟的人來說,他們永遠都可以找到一些理由——當然都是一些外部環境的理由——來解脫他們自身的某些缺點或不幸,比如,他們的童年極為窮困、父母過于貧苦或過于富有、教導方式過于嚴格或過于松懈、沒有受過教育或健康情況惡劣等等,他們都會以此作為責備父母的理由。
我認識一名年輕的女子,她常常抱怨自己的母親影響了她的一生。原來,在這個女孩還很小的時候,她的父親就因病去世了,守寡的母親無奈之下只好外出工作,以維持生活并養育年幼的女兒。由于這位母親既能干又肯努力,后來成為一位極有成就的女實業家。她細心照顧女兒,讓女兒接受最好的教育,然而結果卻并不盡如人意,因為女兒一直以來把母親的成功視為自己最大的障礙!這個可憐的女孩宣稱:自己的童年被徹底毀了!因為她隨時都處在一種“與母親競爭”的生活狀況里。她的母親迷惑不解地說道:“我太不了解這個孩子了,這么多年來,我一直努力工作,為的就是想給她創造一個更好的條件,將來讓她能夠得到比我更好的機會,可是實際上,我只是給她增添了一種無形的壓力……”
這個女孩的想法實在是很奇怪,她對母親辛苦為她創造的優越條件并不以為然,反而視作一種沉重的壓力,用通俗的話講,就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比起喬治·華盛頓的童年,她應該幸福多了。喬治·華盛頓雖然沒有高貴的出身或功績顯赫的父母,然而他一樣能推動歷史的發展,成為舉世聞名的人物。亞伯拉罕·林肯幼年時家境貧寒,物質條件匱乏,生活中的一切都必須靠辛勤的勞動獲得,但是這些都沒有對他產生不良影響,而且林肯也從沒去責怪任何人。他曾說過:“我對美國人民、基督教世界、歷史以及上帝的最后的審判,均負有責任。”可以說這一直是人類歷史上最勇敢的宣言,除非我們也能在其他人面前以同樣的勇氣承擔下自己的責任,否則我們就還不算成熟。
生活中的大多數人在面對責任的時候,一般都采取逃避的態度。而最簡單也是目前最流行的一種逃避責任的方法就是去找一位心理醫生,然后躺到他的診療椅上,花一整天時間談論我們生活中的種種問題,以及我們為什么會變成目前這個模樣。這是極奢侈的一種現代享受。
假如有人告訴你,你的一切麻煩都來自于幼年時期所受到的不正常待遇,比如占有欲超強的母親或過度專制的父親。假如這種說法聽起來能讓你覺得舒服,并且價錢又不是太貴的話,我倒不反對你一輩子就這么依靠心理醫生的支持。
威廉·戈夫曼醫師曾寫過一篇題為《幼兒精神病學》的極精彩的論文,文中提到目前日益增多的“心理密醫”是如何把大家寵壞的。戈夫曼醫師指出,許多向心理醫生求助的人通常喜歡“為自己的弱點及與世俗格格不入的行為找到一個心理學上的借口”,這樣他們就似乎得到了某種精神上的安慰。當心理學一直為那些不能面對成人世界的人尋找托詞的時候,會有更多的人繼續把他們的諸多困難歸咎于外在的各種因素。
早些時期,星相學一直是人們熱衷的對象。16世紀時,人們就常用“我的生辰八字不好”或“我沒有一顆幸運星護佑”等借口來逃避生活中的諸多困難或不幸。但是,莎士比亞在《愷撒大帝》一劇中,卻讓羅馬名將愷撒說出了如下一段話:
“親愛的布魯塔斯,過錯并非是由于我們所屬的星辰,而是我們有一種認命的習慣。”
假如你相信《圣經》中對耶穌事跡的描述,你便會明白耶穌最引人注意的品質之一,便是他擇善固執、毫不妥協的性格。當有人找他幫忙或治病的時候,他不會浪費時間去細查對方的潛意識,或者找出何人該對此人目前的困境負責任,而是說:“拿起你的被褥回家去吧!不要再犯罪,你的罪已被赦免……”
耶穌的態度很顯然是在表示:最重要的事情是把生活改造得更美好,而不是整日沉溺在自憐的深淵里。
對于那些希望自己具有成熟人格魅力的人來說,他們邁向成熟的第一步應該是: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勇于承擔自己行為的后果,而不是像三歲小孩一樣,犯錯誤時只知道踢椅子。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rensheng/704532.html
相關閱讀:長成一棵樹
心若靜,風奈何
揭秘人生道路上的100個真相(2)
人生的附件
成功只是多說一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