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程中,一定有一本書,放在我隨身的背包里。就算在錄像的空當也一樣,總會有一本書,在觸手可及的地方。
這已經是一種習慣。好像寫作對我來說一直是一種習慣。
多年來,保持著這種習慣。習慣,是一種鎮定劑、一個護身符,我靠它得到安穩。我是一個很喜歡挑戰的人,也常常想要改變軌道,從來不肯循規蹈矩,然而,卻不喜歡改變日常生活的習慣。不管在什么樣的日子里,只要有一本書,再寒涼的天氣,也像在口袋里放了一個暖爐。
有時,它還真的能夠發揮無窮作用。
寫這篇文章時,我正在北京往臺灣的飛機上,包包里有一本名叫《追逐日光》的書。
歷經臺風的威脅、轉機的訂位紀錄莫名其妙地被取消、被迫拖著大行李箱上機,而行李箱里的酒又被海關“依規定”沒收──實在讓人一肚子烏煙瘴氣,剛坐到座位上那一?那,我的神經還緊繃著。伸手探進背包里,我好像氣喘發作的病人探到了救命噴劑似的。啊,還好我身邊有一本書。
《追逐日光》是尤金·歐凱利的最后傳記,他是美國KMPG──世上最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的總裁兼執行長,這本書出版時,他已經去世了。
這本書是他最后一段生命旅程的記錄。
那一年他五十三歲,功成名就,且樂觀開朗,有堅固的婚姻,有兩個可愛的女兒──最小的女兒才十四歲,同時還是兩個稚齡孫子的外公,還有用不完的錢,許多尚待實現的夢想……在這個年齡,一般人想有的他都有了。
忽然,他那當過護士的太太發現他臉頰有點凹陷,他聽從建議做健康檢查;忽然,醫師說,他只剩三個月可活,而且他的身體狀況將受癲癇威脅,就算他接受治療,也多撐不了幾個月。
忽然,一點希望都沒有了。
可他還是在極短的時間內,走出了“為什么是我”的怨尤,決定盡情享受這三個月中的每一分每一秒,享受有限的快樂和無可計量的痛苦。他為自己創辦的公司找到接班人,然后帶著太太到他們一直想要旅游的歐洲城市,安排好自己死亡后的追思禮拜。
他的膽識與能耐,在面臨死亡時仍然發揮得淋漓盡致。他將面臨死亡的機會當成一份最后的禮物。過去的歷練使他具有“接受現實的能力”,讓他分得清什么是情緒,什么是現實,決定要勇敢面對。
“難道生命的盡頭非得是最糟的部分嗎?為什么不可以讓它變成積極而有建設性的經驗,或人生最棒的部分?”歐凱利說。
他明白,現實已經不容反抗。雖然死亡對每個人來說都是艱巨的,但卻又是必然的。人生自古誰無死?他為什么不能夠用不同凡俗的方式?
死神可以帶走他,但不能摧毀他的信念。他仍擁有人生美麗的回憶,也為他的妻子和孩子留下一個典范。
他走了以后,和他一樣熱愛打高爾夫球的妻子說:“他留下我孤單一人在高爾夫球場上追逐日光──但是,他卻幫我把球擺得好好的,讓我能輕松打完這一局。”
一個能夠在聽聞噩耗后如此清醒而平靜的人,是一個真正的英雄。
人生,不是得到,就是學到。
如果注定要塵歸塵,土歸土,每個人都必須空手而來,空手而返,那么,一定要學到。
總有某些堅韌的東西,會留在一個不被摧毀的地方。
那就是我們在一生中學到的東西吧。如果將它稱作寶石,每個人所制造的款式和材質,如此的不同。
仔細想來,我喜歡旅行的基本原因,和喜歡挑戰、喜歡新鮮事是同樣的理由。我想要偶爾離開既定的軌道。我是個膽子不算太大的俗人,所以旅行對我來說,是一個最安全的“出軌”方式。
不時離開軌道,我才能抽離我最習慣的環境思考,我的心才不會在不知不覺中變老。
這半年來,我每個月都到北京主持節目。每次三到四天,由于不能直飛的緣故,路程迢遙且旅途勞頓,一下飛機常直奔攝影棚──四十八小時內,要錄完一個月的分量,總也還有些烏龍的狀況出現……說不累是騙人的。
可是,每一次往返,我總是愉快的,總有些收獲,總認識了些新朋友。因為我沒有把這個行程設定成“工作”,我將它設定成“旅行”。
旅行,總會有些不按牌理出牌的事情發生。
經過了一些歲月的歷練,一些酸甜苦辣的洗禮,我也領悟一個神秘的道理:嘿,我知道我的腦袋里有一個秘密按鍵,如果我將它設定為“享受”,那么再辛苦多半是愉快的。就像有人覺得高空彈跳是個享受(目前對我來說那形同自虐),有人爬世界第一高峰也算享受(對我來說那是找死),有人把到亞馬孫河參加馬拉松被毒蟲咬當享受(這是馬拉松名將林義杰說的),而我自小把寫作當成享受……因為享受,所以頂多發幾句牢騷,無論遭遇到什么事情,總還能抿嘴一笑,沒有任何恨意。
寫《追逐日光》的尤金·歐凱利也是“更改了設定碼”而已。他決定不要讓憤怒侵蝕自己最后一段時光,他選擇把必須接受的事情,當成禮物。
心態漂亮,雖敗猶榮。
我們都只能擁有有限的時光。
在北京錄像的時候,有一位記者來采訪我,他很認真地準備了采訪的問題。有一題是:“聽說你寫了不少有關愛情的書,請問你是因為戀愛談得很好嗎?”
當然不是。
當然是因為本來對愛情毫無認知,一派任性和傻氣,于是自嘗苦果,于是開始質疑。有句古話說,三折肱(三次折斷手骨)成良醫,我在感情中折斷手臂或許不到三次,但大傷小傷、碎心爆肝總都少不了。
不敢說自己成了良醫,但至少學會了怎么跌傷勢會輕一些。
學會療傷,學會為自己敷藥。
學會盡快找到傷口,而不是忽視傷處。被忽視的傷口只會暗自化膿,變成更大的禍害。
學會珍惜,知道一切都不是理所當然該給我的;也明白記恨無益,留不得時,強留更是無聊。
學會改變一下頑固。我認為“一定是這樣的”東西常不是真的,這時要勇于承認自己的無知。
學會在該堅持時堅持,該把持時把持。
也學會了更改設定碼:“愛情,不是得到,就是學到。”凡是陪過我們一段的人,必有他出現的因由,他有他存在我們記憶中的價值,也許不愿提起,但也不需抹殺,不必言恨。
如果愛情曾經傷害過我們,何嘗不是我們先點頭同意。
如同生與死,是人生必有的入口與出口;苦與樂,都是愛情的面相──如果沒有得到什么,那就學到些什么吧。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rensheng/712662.html
相關閱讀:人生的附件
長成一棵樹
揭秘人生道路上的100個真相(2)
成功只是多說一句話
心若靜,風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