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價值是什么,生活的意義又是什么,生存的技能又有著什么特殊的意義?這“三生”是否“有幸”得到新的解釋,從而為人生的意義注入新的說明?無論此生是否足夠幸運獲得幸福,這三件事還是要搞明白的。
此生如若幸福,需要搞明白三件事
在香港的兩天,和莉妮聊天。在她的面海的房間里,暢談人生。女人的心愿原來不管事業做到多么大,都有脆弱和柔軟的底子。
越是天真到了極致的人才可能有機會活出純粹的境界。我們探討事業和幸福感的關系;男人應該和可能做到的是否是我們需要的?
我這個實踐經驗很少,理論境界挺高的人當然有發揮的機會了。
我總結人生要過得好,絕不能依靠任何人,連自己依靠起來都有難度。因為我們那個渺小的自我總是會在算計中,讓想象的意義大于生活本身。提防“自我”泛濫都是最難的修行,何況別人呢?
如果有足夠的幸運獲得此生的幸福,總還是要搞明白三件事:
首要的一件:生命的價值,是最高的價值觀
平常看不見,關鍵時的行為選擇和幸福指標卻和他息息相關。對生命的理解,一定要在溫飽解決后才能平心靜氣地思考;或者經歷生死考驗,也能頓悟此道。平凡人家倒不一定非要得到什么概念的說明才能顯得生命有意義。
換成一般講法,有他,生命就豐富,無他,空虛感就無處不在,有錢也不一定管用。這個東東的抽象性就在此處。否則,有些急乎乎的億萬富翁也就不一定非得跳樓了此一生了。由此可以得出:能夠有機緣明了自己生命的價值是人生幸福的最高境界。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第二件:生存的技能,是游走人生和社會的方法論和獨門秘技
在任何時候,我們都會給人貼上標簽和定位,以示區別。這樣才能顯示分別和高下,才能在秩序和邏輯之上進行社會進步的建設。一個人的才能如果對社會也就是其他人沒有用處,基本就無法顯示他的價值。所以,人們爭著學習各種有用的技能,期待自己能賣個好價錢。我這樣講,有些人不愛聽,什么賣不賣的,是為社會做貢獻。成為有用的人。
我不反對。但是真理有時化了妝,很難被人認出來,所以,我還是愿意直接一點。但是,學了很多技術,卻經常懷才不遇。總是怨社會不公平,不好,十分壞。沒有絕對的平等,在家里掖著自己的才能等著上天的恩寵。沒有滿意就罵社會。
好像一旦“社會”了,就虛指了。就可以罵了。什么都罵。真有意思。如果社會是個人,估計沒人天天抱怨。啥人不得在鋪天蓋地的抱怨中死無葬身之地之地啊。說到這里,我想任何技能的修煉都得跟基本技能掛上鉤,才能展示真正的本事。否則,學了用不上,學也白學。
說到此基本技能,除了我們每個人愛好的專業外,這個基本的技能是最最重要的。所以,以被人認可和接受為標志,以被什么人認可和冊封為結果的關系建設和維護體系成為技能的根本和獨特的學問。不管你學成什么技能,最最重要的是被人接受和認可的溝通技能,理解人情,把握人性,洞察人心應該成為人生最重要的學問來研究。
低層次說,懂人情就可以通過會說話被人接受;中等里講,通人性就可以通過把事說對被人認可;往高級里努力,了解人心,就可以使人言聽計從。表達就是生產力啊,他可以代替千軍萬馬,直取人心。人心都得了,還要什么呢?
太基本了,太重要了。我就說了多些。而溝通技能的根本是找到出發點:從小處著眼,從概念入手,從自己做起,要度人者先自度。說的都是這個意思。所以,佛祖在心經中,才通過對眼耳鼻舌身的五蘊最準確的分類,對色聲香味觸的極其明晰的分辯。
使實的相和虛的“意”在一起,表達了他對人身深刻的洞察。和虛的“意”相對,“法”使他將虛化實,在法無定法中,找到說理的基礎。這樣,佛祖在“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中,使思想的辨證和科學的邏輯完美呈現。他才能創立佛教度人。
找到這個根本,人生的方法論就是從自己入手了解人性,從人性入手建設社會,這樣,總是錯不了的啦。
如此,脫俗者可像耶穌佛祖一樣成道度人,非凡者也可向毛澤東一樣用思想武裝人民;一般文人學者也可留名經史。而那些在活著時無論怎樣孔武有力權傾朝野的管理或技術人才,最終都會受到史者文人的評斷,后人難辨真假時,歷史也就可圈可點的有些意思了。
由此看來,掌握謀生的技能時要記得: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才算是懂得了第一點的重要。這第二點掌握好了,進入社會歷練時,不管經歷多么復雜,最終幸運一定跑不了的。
第三件:生活的意義,以人身的行動力來解決
沒有行動的人生無異于行尸走肉。思想再復雜價值觀再高超,沒有身體的表現都是悶葫蘆;技能不到位,表現錯了就是瘋子或傻子,行動不到位,連瘋傻都不如。
真正的價值和技能歸根結蒂都得通過一個人的行為來體現。沒有聽說過崇高的道德不被人知道,也不會有人創造了杰出的成就卻永遠默默無聞;世人做事總要露出行跡,憑行跡任何人都可以作出評判。
這次,在馬來西亞,一位老華僑說:人做事,天在看。我們大呼過癮。太對了。自律會表現在行為上;行為總要被人看到和評價。如何潔身自好,過好一生不是為任何人,我們只是為自己。也只能為自己的心負責。沿著心的發現走,人生可以有過,卻能解脫;沿著欲望的追求奔,也能人前富貴,卻可能身后寂寞;蛘吒臼秋孁c止渴。
由此理解,活在當下,就是對自己負責,每一時刻止住妄想,活在完滿的行動中。身心合一。這是幸福的本源。能夠在身心合一的境界中度過此生的人一定可以擺脫欲望的糾纏和思想的幻影,從而讓自己獲得安寧祥和的人生。
以我有限的經驗,任何簡單和復雜的定義都是頭腦的游戲。活在當下的全然中,我們的幸福勝似一切理論。幸運總會在無求時降臨。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rensheng/887843.html
相關閱讀:揭秘人生道路上的100個真相(2)
人生的附件
成功只是多說一句話
心若靜,風奈何
長成一棵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