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秦始皇陵布局之謎基本破解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考古發現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40年來秦始皇陵考古勘探的最大成就之一,就是秦始皇陵的布局已基本清楚了!边@是秦兵馬俑博物館名譽館長、秦陵考古隊首任隊長袁仲一的看法。
作為1974年參加秦兵馬俑考古發掘的第一代考古工作者,袁仲一幾十年來一直致力于秦陵考古研究工作。1961年秦始皇陵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62年考古工作者就對秦始皇陵園進行了第一次全面考古勘探,調查了內外城的構造,獲得了一些基本數據。秦始皇兵馬俑則是1974年因農民打井發現的,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隨后近30年來其考古勘探工作從未停止。

袁仲一認為,秦始皇陵整個陵園坐西向東,以封土為中心可分為四個層次,即地下宮城(地宮)為核心部位,其它依次為內城、外城和外城以外,主次分明。“秦始皇陵園就像是一座設計規整、建筑宏偉的都城,占地面積達56.25平方公里,其城內面積約2.13平方公里。如此大的‘都城''建制,使一些外國元首觀后不斷戲稱這比他們的國土還要大!

袁仲一介紹說:“這座‘都城''南高北低,南北落差達87米,是一座南北大于東西的長方形陵園。陵園的城垣由內外兩重構成,兩座城垣都是呈南北向的長方形,相互套合,呈南北長東西窄的‘回''字形,其城墻總長約12公里,與西安的明代城墻長度相近!

他說,陵園布局的核心是地宮,其它城垣、建筑、陪葬墓、陪葬坑等皆圍繞著它,如眾星捧月一般。秦陵地宮位于內城南半部的封土之下,相當于秦始皇生前的“宮城”。地宮之上有巨大的封土堆,即平常人們所說的秦始皇陵墓,它占據著內城南區三分之二的面積。

在宮城和內城之間的廣大區域分布著許多用于祭祀、陪葬的建筑。這些設施的基本內涵說明這兒相當于秦始皇的宮廷。作為重點建設區,這兒地面與地下的設施最多,尤其是內城南半部較為密集。除地下的宮城外,寢殿及車馬儀仗、倉儲等眾多陪葬坑均在南半部;北半部的西區是便殿的附屬建筑區,東區則是后宮人員的陪葬墓區。

外城即是內城垣和外城垣之間,是外廓城部分。在外城西區(西內城垣與西外城垣之間的區域)的地面和地下設施最為密集,其中建筑基址約占據了西區空間的三分之二。其內涵為象征京城內的廄苑、囿苑及園寺吏舍,是為皇帝玩樂游弋等活動服務的。由南向北依次分布著:曲尺形大型馬廄坑、31座珍禽異獸坑、三組四合院式的園寺吏舍建筑基址等。外城東區的南部則有一大型“石鎧甲陪葬坑”,試掘方內出土了大批石鎧甲及少數車馬器,惟妙惟肖的“百戲俑”坑就在其南側不遠處。

最外圍是外城垣之外的地區,這里有眾多為建設、陪葬和管護秦始皇陵園而設置的機構、場所和坑池,屬于秦始皇陵園的邊圍。以外城西邊的打石場為例,這處遺址東西長1500米,南北寬約500米,由石料堆放區、材料加工區和居住區構成,面積達75萬平方米,并出土過10件鐵刑具,有的大錘更是重達6.8公斤。而舉世聞名的秦始皇兵馬俑坑和新出土的青銅水禽坑則位于外城垣的東區,由此不難看出秦始皇陵園的龐大與復雜。

袁仲一說:“在秦陵外圍東邊,除分布著眾所周知的秦兵馬俑坑外,尚有98座小型馬廄坑及眾多陪葬墓,三處修陵人員的墓地與磚瓦窯址等。在北邊還發現了藏有禽獸肢體及鱉的倉儲坑、陵園督造人員的官署和酈邑建筑遺址。而陵園南部與驪山相接處尚有一寬約40米的防洪堤,用以阻擋來自驪山的洪水。秦陵規劃的規律xing與科學xing顯而易見!

中國人有“四十不惑”的說法,袁仲一說,“秦陵經40年的考古勘探和研究,困擾人們多年的謎團??秦始皇陵園的布局之謎終于被解開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351234.html

相關閱讀: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