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中國出土1.6億年前新恐龍物種化石 名綦江恐龍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考古發現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科技訊】4月21日消息,據外國媒體報道,加拿大阿爾伯達大學古生物學家在中國發現一種恐龍新物種,它的脖頸長度相當於身體的一半。研究人員猜想,也許遠古中國人看到類似那類恐龍的骨骼,后來流傳出“龍”的神話傳說。這具化石的長頸脊椎骨連接頭部,命名綦江恐龍,那是2006年在中國南部綦江市附近建筑工地發現的恐龍化石。

宮下哲人(Tetsuto Miyashita)、邢立達(Lida Xing)、著名加拿大古生物學家柯里(Philip Currie),都有參與這項研究,相關報告在《古脊椎動物學期刊》(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發表。

宮下哲人說:“一個理論說,中國人就是看到地下的恐龍骨骼,取得龍的靈感。他們無意中發現這種長頸生物,不知那是什么。于是他們結合所知鱷魚、蛇,描述出巨大、神秘的生物,好似龍。”

宮下哲人說,很多恐龍物種有長頸,但通常是體長的三分之一,這種恐龍脖頸長達7.5米左右。

據介紹,綦江恐龍的脖頸充滿空氣,防止頂部過重。這種恐龍可能是食草動物,在大約1.6億年前的侏羅紀末期生存。而它僅在中國發現,可能因為該區四周有遠古淺海。此外,發現恐龍化石頭頸相連很罕見,在已發現的化石中,頭頸相連的大約只有5%。

“可能龐大的恐龍無法在淺海走動,或是游過淺海。亞洲十分孤立,你可以想像,在孤立的環境中,很多極端事情可能發生,因為有屏障保護。”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362640.html

相關閱讀: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