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應該怎樣做才能尊重與保護幼兒的探索天性?
實錄
津津在進行“泥土”的主題探索活動。他一個人蹲在小草坪當中已有3分鐘了。我輕輕地走過去問:“發現了什么?”他說:“這種草和旁邊的草長得不一樣。”“什么地方不一樣?”我問。“這種草綠綠的、軟軟的,還有點濕乎乎的,這邊的泥也有點軟。旁邊的草和泥都有點硬。”他一邊用力按著地面一邊說。果然,我第一次發現,小草坪當中有一塊井口大小長著青苔的地方。“如果踩上去,不知有什么不一樣的感覺?”我提了一個建議。
過了一會兒,當我再注意到他時,我吃驚地發現,他正赤腳在草地和青苔地之間走來走去,還對欣欣說:“你來走走,這里又滑又軟,用力踩,還有腳印呢!”
思考
幼兒已產生了理智感,它突出的表現是好奇、好問和好嘗試,故幼兒期又有“疑問期”之稱。在這一時期,許多成人看來習以為常,甚至視而不見的事物,卻往往能夠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因為對于他們來說,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聽到的、身體所觸及到的,都是新鮮的。能夠自由自在、不受約束地沉浸在對這些事物的觀察、體驗之中,甚至通過自己的行為使事物發生變化,可以使幼兒產生極大的滿足感。而探索型主題活動,正是為幼兒提供了這樣一個寬松、自由、開放的環境,它使幼兒的心靈世界向外開放了,使他們的天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因此,幼兒對外界的感受豐富起來了,也有了許許多多奇妙的發現。
上面這個例子是幼兒在研究主題活動“泥土”中的一段實錄。從中可以看到,當幼兒擁有了足夠的探索時間,就會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觀察和比較事物之間的差別。特別是在得到了教師的支持后,幼兒表現出了更大膽的探索舉動——赤腳去感受草地和青苔地的不同,并對此表現出強烈的滿足感,而且還欣喜地邀請其他幼兒去體驗他的感受。
作為教師,應理解幼兒這一“意外”行為,并支持幼兒的大膽嘗試,從而使幼兒的探索天性得到尊重與保護。
在探索型主題活動中讓幼兒活動自由地探索與表達
幼兒園教學活動評析:龜兔第二次賽跑辯論賽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er/262942.html
相關閱讀:《有趣的鞋寶寶》教學設計
運動教學活動??趣玩軟墊(中班)
《裝糖(活動)》教學設計
幼兒辯論活動“給河里小動物喂食”
小班數學游戲:快快躲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