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價分析:
這段《做饅頭》的音樂,我前幾周的一個音樂教學活動,它雖然只是一段旋律,但孩子們卻非常感興趣。每次,只要我一彈奏這旋律,孩子們便神氣十足,知道自己要做的那個角色。平時的音樂,基本都是歌曲之類的,讓幼兒大膽去唱,但最近我發現,孩子們喜歡這旋律遠大于平時所唱的歌曲,有點出乎我意料之外。可以說孩子們剛戶外活動回來需要的是休息,其實不然,孩子們即使玩得再怎么累,他們依舊喜歡動、喜歡玩,他們喜歡用肢體動作或行動來表現自我,雖然有時經常會玩這樣的游戲,但玩的興趣卻一直存在著,在這里孩子們充分扮演了一個做饅頭人物的角色。這樣,他們反而覺得是最開心的。這就證實了一句話“孩子的天性在于玩”看來的確如此。
所思所悟:
在戶外活動回來時,由于孩子們要上廁所、洗手、喝水。他們有時浪費的時間比較多,特別是對于平時幾個慢性子的人來說,大家為了等他們,而造成了時間上的隱形浪費,這樣,孩子會趁這些時間而自由懶散,從而影響了秩序。而且,我覺得,有時往往就是在孩子自由活動的時候,孩子的一個個動作或一句話,使孩子們之間不開心或者鬧矛盾。有些小事情就是這樣發生的。所以,要多帶動幼兒唱唱、玩玩、跳跳。在上課的時候嚴格他們,在玩的時候盡興的玩,這樣,才能讓孩子對你心服口服。
作為老師,要管理好自己的班級,關鍵在于每個環節之間都要讓孩子們有事情做,也就是一直在你的視線之下。這樣,才有可能把班級的制度管理的更好。
音樂活動:《我是小雪花》課后反思
健康活動快樂拉一拉反思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er/607637.html
相關閱讀:中班科學活動《小熊過生日》課后反思
中班科學活動《小球站穩了》課后反思
中班歌唱活動《鴨子上橋》反思性說課
《關愛身邊的殘疾人》教學反思
中班口語運用《勇敢的小傘兵》教案與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