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數學本身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嚴密的邏輯性等特征,再加上的抽象邏輯思維發展還不夠好,所以,在我們設計活動過程中,都很注重幼兒的操作環節,因此,“操作”被普遍認為是幼兒學習數學的主要方法,大家都無可非議。所以,我們教師也都為幼兒提供豐富的材料和環境,以促進幼兒對數的概念的建構。但事實告訴我們:來自教師的語言刺激和提示歸納對幼兒的數學學習同樣重要。
“教師的語言刺激和提示歸納”就是我們數學的另一種方法——語言介入式學習,它是指教師能夠充分運用“數學語言”(既能體現或隱含一定的數學概念和知識,有助于幼兒進行邏輯思考的語言)向幼兒提出問題或和幼兒討論。如在我們《分燈籠》的環節中,在讓幼兒操作之前,教師拋出問題:現在手里有9個燈籠,你們能用幾種方法來把它們分成兩排?在交流各自的操作情況時,教師根據幼兒們的操作反饋可以問:請你們找一找剛才XXX的分法中有什么特點?那你們說一說:怎樣的分法是又快又不會重復或遺漏呢?可以看出,我們教師的語言有效地刺激了幼兒,讓他們帶著問題進行邏輯思考,幫助他們完善和鞏固正在形成的數學概念,如果鼓勵提示幼兒用一定的“數學語言”表達和交流,那么我們幼兒的數學多元表征和邏輯思維能力也就會更快的發展。
因此,幼兒園的數學教育不能成為只是基于操作的“啞巴數學”,而是應當鼓勵幼兒和同伴、教師進行交流,用數學語言進行合乎邏輯的、確切的表達,以逐漸提高幼兒演示、解釋數學問題和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er/881452.html
相關閱讀:語言活動《小狗抬花轎》教學反思
語言活動:一、二、三自己爬起來
小老鼠找家
幼兒園圖畫書閱讀設計:月亮的味道
幼兒園漢語拼音教案:拼讀練習(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