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第 四冊教材的開篇語――《生物的命名和分類》。對于初中學生來說,學習簡單、必要的生物分類是十分有用的,這也能夠培養他們在今后的學習、研究中更嚴謹的科學態度。同時,生物的命名和分類也是本章節《生物的多樣性》的基礎知識,有助于學生對后面知識的理解。
二、學情分析、設計思想:
本章內容以概念為主,不容易記憶和理解。因此選區大量資料作為引導,幫助學生理解記憶。同時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自己對生物進行分類,也可以考核學生的理解情況。
三、目標:
1.知識目標:
(1)讓學生知道生物命名的正確方法,理解命名的意義
(2)讓學生初步了解生物分類的基本方法
(3)讓學生知道生物分類的等級、單位以及生物五 界的名稱
2.能力目標:
(1)通過對幾種常見動植物的分類,培養學生觀察、對比、歸類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
(1)通過對生物命名和分類工作嚴肅性的認識,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和嚴謹認真的科學態度
四、重點難點及解決方法
1.重點:生物分類的等級、單位以及生物五界的名稱
解決方法:用舉例說明的方法幫助學生記憶
2.難點:生物命名的正確方法,理解命名的意義
解決方法:選擇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例子幫助學生理解
五、媒體:
1.圓白菜的圖片
2.超市地圖
3.各種生物的圖片
六、板書設計
第十四章生物的多樣性
第一節生物的命名和分類
一、生物的命名
二名法 = 屬名 + 種名
二、生物的分類
1.分類依據: 形態、結構、生活習性、親緣關系
2.等級單位: 界 門 綱 目 科 屬 種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哺乳綱 靈長目 人科 人屬 人
高 低
三、生物分類
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 菌物界、植物界、動物界
七、教學過程
階段目標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媒體
導入
(利用生活實際引起興趣)講述:我想大家一定都跟爸爸媽媽去買過菜吧,那對我我們常吃的蔬菜名稱一定都很了解了。
提問:那我說一種蔬菜名看你知道不知道是什么?― ―連花白思考回答
講述:很多同學都沒聽說過吧,看 看圖片我想你應該知道是什么了吧。這就是我們大家非常熟悉的圓白菜?墒沁@個稱呼也只是北京人對它的叫法啊,可陜西人 就叫他連花白。還有很多其他的蔬菜水果也有這個問題啊。世界上的生物物種已經被記載的有150萬種,可 以確定的是,至少有兩倍于此的物種未被記載,由此可以推斷,世界上物種約有500萬種。名稱的問題在生活中好像不算是什么小事,可這會給科學研究帶來非常大的麻煩的。演示圓白菜的圖片
設問:你能不能想個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呢?思考回答
講述:正如大家所說,給它們一個科學、統一的名稱,同時將他們分類,就可以便于科學家管理了。板書:第十四章生物的多樣性
第一節生物的命名和分類
生物的命名提問:想一想媽媽讓你去超市買東西的時候你是怎么找到你想要買的商品的?思考回答演示超市地圖
講述:超市里的工作員把商品都分類擺放了,便于我們快速 的找到他們。讓我們來試一試吧
提問:請你快速地說出在超市的哪個部位找到這兩件商品,為什么?思考回答
講述:盡管它們的名字很相似,但我們大家能很快找到它們的依據什么呢?我們的生活常識告訴我們它們不屬于一類,所以要從不同的歸類中找。
提問:可是要是沒有這樣生活常識的人在他去超市時怎么幫助他們呢?告訴他們在哪一類中找
講述:同樣的道理,我們在給生物命名的時候是不是也可以利用這個辦法呢,現說是哪一種再說是什么。這種命名的方法就是瑞典的分類學家林奈創立的“二名法”。根據“二名法”,生物的學名由兩部分構成,第一部分是屬名,代表它的分類,第二部分為種名,代表它叫什么。而屬名和種名都必須使用拉丁文斜體來表示。
我們看看書上第2頁的例子,你總結一下生物的學名都有哪些要求。(屬名首字母大寫)
生物的分類提問:我們現在知道了生物的學 名是怎么來的了,那我有一個新的問題了――既然學名是由屬名和種名和在一起組成的,那這個屬,也就是他們的分類是怎么劃分的呢?你覺得應該以什么為依據將生物劃分成類呢?討論演示各種生物的圖片
講述:大家講生物劃分的時候都考慮了哪些因素?應該有生物彼此之間在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等自然特征上的相似程度,以及他們彼此之間的親緣關系。
瑞典科學家林奈由于在世界上首次創立生物命名系統,因而被譽為現代生物分類學的奠基人。
閱讀:請你閱讀P5的“閱讀”,請你說說:
1.林奈當時把生物界分為了幾個部分?
2.在他劃分的每個部分里又分出了哪些更細小的單位?
3.他的不足之處是什么?
1.動物界和植物界
2.綱、目、屬、種
3.人為分類,還不夠精確和科學
講述:科學家在長期的研究中也發現了林奈的分類還不夠科學,于是科學家不斷的研究分析,根據生物的形態、結構、生活習性、親緣關系將他們做了更細致的劃分。
我們現在采用的生物分類系統包括七個等級:最高的單位是界,其下依次為門、綱、目、科、屬、種。重視分類的最基本單位,單位的級別越高包含的種就越多。
以我們人類自己為例,我們屬于動物界,脊索動物門,哺乳綱,靈長目,人科,人屬,人。
現代生物分類的發展講述:我們人類只是動物界中非常渺小的一個物種,而動物也只是生物的一部分而已。19世紀以后,生物學在不斷研究的過程中發現,生物除了有動物植物之外還有一些既不屬于動物界也不屬于植物界的生物。一些研究生物分類的科學家、學者將這個龐大的生物類群進行了分類,但是很多觀點并不統一:從林奈的二界系統到達爾文的三界系統,再到上世紀五十年代末外國學者提出的五界系統,再到我國生物科學家提出的六界系統,總之,隨著人類認識世界的手段方法的不斷提高,借助電子顯微鏡技術的不斷成熟,對生物的分類也是越來越細。我們所學習的是簡化了的五界系統: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菌物界、植物界、動物界。病毒不具有完整的生物結構,但它在我們的生活中實在存 在并造成了不小的影響,許多科學家認為病毒應單獨建立一個病毒界。
結束 (開放式結束)講述:我想現在大家對于生物的分類已經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生物命名的原則和分類的等級和單位是我們這節課的重點。那生物分成的這五類一級病毒都有哪些特點,我們將依次向大家介紹
附錄1:人為分類法和 自然分類法
人為分類法:是人們從自身需要出發,根據生物的形態、結構、功能、習性、生態或經濟用途等方面進行分類,不考慮生物彼此之間的相似程度和親緣關系。例如將生物分為陸生生物、水生生物和沙生生物。或將植物分為糧食作物、油料作物和香料作物等。
自然分類法:是利用現代自然科學的先進手段,從比較形態學、比較解剖學、古生物學、生物化學和生物生態學等不同角度,反映生物界自然演化過程中生物彼此間親緣關系的分類系統,既符合生物系統發育的原則。這是因為系統發育的親緣關系是生物進化過程的實際反映。所謂系統發育是指任何分類單位的起源,即進化的親緣關系。
附錄2:人科
物種分類:脊椎動物->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哺乳綱->獸亞綱- >真獸次亞綱->->靈長目->類人猿亞目(猿亞目)->->人科->->->
分類簡介:體毛退化,身體直立,手足分工, 前肢解放出來成為勞動的器官,后肢支持身體和擔任行走功能。大腦高 度發達。人次分類地位上屬于人科人屬人種,全世界人類都屬一種,即現代人。人和類人猿有著共同的祖先,他們的共同祖先是1―2千萬年前生活在熱帶森林中的森林古猿。人是由猿進化而來,但又本質上區別于一切動物:人類的手轉變成為勞動器官,能制造工具,有語言,能進行邏輯性的思維和過著社會性的生活。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er/73616.html
相關閱讀:探究種子萌發的外界條件
人類染色體與性別決定
動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認識生物多樣性
了解自己增進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