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傷仲永
一、通假字
日扳仲永環謁于邑人(“扳”通“攀”,牽,引)
二、詞的積累
①重點詞語
世隸耕(屬于)
稱
前時之聞(相當)
仲永之通悟(通達智慧)
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關系)
彼其
受之天也(他)
泯
然眾人矣(完全)
賢于材人(賢:勝過。材人,有才能的人)
環謁
于邑人(四處拜訪)
其文理皆有可觀者(文采和道理)
稍稍
賓客其父(漸漸)
或以錢幣乞之(求取)
則其受于人者不至也(沒有達到要求)
②詞類活用
形容詞作意動詞
“邑人奇之”之中的“奇”,是“以……為奇”的
意思
“把……當作奇才”
“父異焉”之中的“異”,是“以……為異”的意思“對……感到驚異”的意思
名詞作意動詞
“父利其然”之中的“利”,是“以……為利”的意思
“把……當作有利可圖”
“賓客其父”之中的“賓客”,是“以……為賓客”的意思
“把……當作賓客”
名詞作狀語
“日扳仲永環謁于邑人”中的“日”名詞作狀語,是“每天”的意思
動詞用作狀語
“忽啼求之”中的“啼”,原是動詞“出聲哭”的意思,這里作狀語“哭著”的意思
③一詞多義
自:
1.
并自為其名(名詞,自己)
2.
自是指物作詩立就(介詞,從)
聞:
1.
余聞之也久(動詞,聽說)
2.
不能稱前時之聞(名詞,名聲)
其:
1.
其詩以養父母(代詞,這)
2.
稍稍賓客其父(代詞,他的)
然:
1
父利其然也(代詞,這樣)
2
泯然眾人矣(形容詞詞尾……
..
的樣子)
賓客:
1
稍稍賓客其父(動詞,以賓客之禮相待)
2
于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名詞,客人)
為:
1
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動詞,成為)
④古今異義
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古義:此,與“自”組合意為“從此”。今義:判斷動詞)
或以錢幣乞之(古義:不定代詞,有的。今義:或許,或者。)
其文理皆有可觀者(古義:文采或道理。今義:表示文章,內容或語句方面的條理)
稍稍賓客其父(古義:漸漸。今義:稍微。)
泯然眾人矣(古義:平常人。今義:許多人,大家。)
三、句式積累
1.
判斷句
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
2.
省略句
省略賓語
“不使學”中省略賓語“之”,可補充為“不使之學”;
“令作詩”中也省略賓語“其”,可補充為“令其作詩”。
省略主語
“還自揚州中省略主語“我”,可補充為“我還自揚州”。
省略介詞
“受之天”中“之”后省略“于”,可補充為“受之于天”;
“借旁近與之”中“借”后面省去了介詞“于”,可補充為“借于旁近與之”。
3.
倒裝句
“還【自揚州】”是狀語后置句,正確的語序是“自揚州還”。
四、常識積累
⑴作者
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江西臨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著有《王臨川集》《王文公文集》。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歌遒勁清新,散文雄健峭拔。
⑵文學常識
本文是一篇隨筆,敘事部分采用了見聞錄的方式,然后進行議論,揭示道理。古代隨筆的特點是形式多樣,短小活潑,意境雋永。敘事成分較多,是抒情、議論的基礎,不追求細節的生動性,力求簡約。常常借一件事情來抒寫作者的感情和闡明。
五、翻譯下列句子
答案
1
、
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
或以錢幣乞之。
同縣的人對他感到驚奇,漸漸地請他的父親去作客,有人用錢財和禮物求仲永寫詩。
2
、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
于邑人,不使學。
他的父親認為那樣有利可圖,每天牽著方仲永四處拜訪同縣的人,不讓他學習。
3
、
其受之天也,賢于材人遠矣。
卒之為眾人,則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仲永的通曉、領悟能力是天賦的。他的天資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他最終成為一個平凡的人,是因為他沒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4
、泯然眾人矣。
他才能完全消失,普通人一樣了。
5
、余聞之也久。
我聽說這件事很久了。
6
、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
讓(他)作詩,(寫出來的詩已經)不能與以前的名聲相稱。
六、回答下列問題
答案
1
、方仲永的變化經歷了哪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幼天資聰慧
“
即書詩四句
”
。
“
指物作詩立就
”
。第二階段:才能漸退,
“
不能稱前時之聞
”
。第三階段:
“
泯然眾人矣
”
。
2
、
“
受于天
”
指什么?
“
受于人
”
又指什么?
“
受于天
”
指人的先天條件好,即有天賦。
“
受于人
”
又指什么?指人后天學習和受到的教育。
3
、方仲永由神童淪為平庸之輩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怎樣看待?
原因是
“
父利其然
”
,
“
不使學
”
,把仲永當作賺錢的工具,荒廢其學業,不能使其天賦用在學習上。作者認為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是
“
受于人者不至
”
,即沒有進行后天學習和教育,并由此引發天賦不如仲永的人如果不注重后天教育,結果將更不可設想的感觸。
4
、請你從方仲永的故事中提煉出一個觀點(不與作者觀點雷同)
吾生也有涯,而知無涯;畹嚼希瑢W到老。
“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
。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zhong/433391.html
相關閱讀:《蘆花蕩》的“詩性美”
人教版語文七-九級課后“讀一讀、寫一寫”歸納(八級下冊)
《孤獨之旅》選段(13分)閱讀答案
《散步》導學案(附答案)
《我的母親》課內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