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年度第一學期期中考試高 二 地 理 (必 修)命題:焦紅高(考試時間:75分鐘 滿分:100分)所有試題的答案均填寫在答題紙上,答案寫在試卷上的無效。一、單項選擇題:在下列各小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在答題卡上相應的方框內填涂(本部分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我國各地自然地理環境差異明顯,形成了特點各異的三大自然區(如下圖)。據此完成1~3題。1.我國三大自然區劃分的主要是A.氣候、水文B.生物、土壤C.地貌、氣候D.地貌、生物2.能正確表達出的區域內涵是 A.區域具有一定的內在聯系B.區域內部的特征相對一致C.區域可劃分為一級區域D.區域的邊界是明確的3.區域內部也存在差異性。以下關于三大自然區內部差異性的敘述,錯誤的是 A.東部季風區內部差異的形成以熱量為基礎B.西北干旱半干旱區內部差異的形成以水分為基礎C.青藏高寒區的垂直差異主要隨海拔的升高發生變化D.三大自然區存在內部差異均以熱量的變化為基礎下圖所示沿海地區可能發生某種環境變遷,讀圖回答4~5題。4.該環境變遷最可能是A.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沒 B.酸雨危害C.荒漠化日趨嚴重 D.臭氧層空洞擴大5.使圖示環境變遷可能發生的根本原因是 A.冰川融化 B.全球變暖 C.海水膨脹 D.地面沉降6.解決圖中環境問題,首先要遵循可持續發展的A.公平性原則 B.持續性原則C.共同性原則 D.階段性原則7.下列關于我國資源問題和資源戰略的說法,正確的是 A.由于人口最多,我國同時也是世界人均自然資源最少的國家B.水資源的不合理利用是我國華北地區水資源短缺的主要原因 C.我國地大物博,不存在資源短缺的問題D.經濟發展,能源需求量增加,是我國由石油出口國成為石油進口國的主要原因讀漫畫,分析回答8~9題。8.該漫畫說明A.長江與黃河是我國的兩條母親河B.長江又可稱為黃河C.下游人為濫伐林木,對兩條河流的水文影響較大D.人為破壞植被,水土流失加劇,導致長江含沙量增加9.針對圖示現象,最有效的整治措施是 A.退田還湖 B.中上游植樹造林、保護植被 C.跨流域調水D.修建水庫,加固堤壩中國的資源型城市正在經歷著痛苦的轉型。據此完成10~13題。10.下列城市中屬于資源型城市的是A.石家莊 B.西安 C.大同 D.拉薩11.資源型城市在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主要環境問題是 A.綠地面積小B.交通擁擠C.土地資源遭到破壞、污染嚴重D.礦產資源浪費12.礦竭城不衰,煤城阜新將轉型目標鎖定為現代農業,其主要依據是A.礦區有大量廢地,土地資源豐富;現代農業市場前景廣闊B.交通條件優越C.工業基礎較好D.國家政策的支持我國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勻,且對生產活動影響較大,據此回答13~14題。13.有關我國水資源分布特點的敘述,正確的是①東多西少,南多北少 ②東少西多,南多北少 ③夏秋多,冬春少 ④春夏多,秋冬少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14.我國河川徑流量分布不均,水資源與耕地資源的空間配置不佳,因此需要進行的重點工作是 A.大江大河的治理B.防護林工程體系的建設C.跨流域調水工程D.海洋資源的綜合開發讀南水北調中線方案工程路線圖,回答15~16題。15.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劣勢有 ①調水量受季節限制,冬季調水量少②需開挖新河道,增加工程量③污染嚴重,水質差④穿越黃河要建穿黃隧道⑤工程建設加重受水區的環境惡化A.③④⑤ B.①②④ C.①②⑤ D.①③④16.下列關于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影響敘述正確的是 A.由于大量調水,會加大漢江下游的防洪壓力B.能緩解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引起的鹽堿化問題 C.利于解除海河流域洪澇的威脅 D.促進北方缺水地區社會經濟的發展下圖為我國江南丘陵某地地形結構和農業用地結構的餅狀圖。對比分析回答17~18題。17.造成該地區農業用地結構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A.過度開墾 B.過度放牧C.過度圍墾 D.過度養殖18.該地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出路在于A.緩坡退耕,發展大牧場放牧業B.修建梯田,擴大水稻種植面積C.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態環境D.調整農業結構,發展立體農業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礦,還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現在已被玉米所取代)……一曲《松花江上》唱出了東北資源的豐富。據此完成19~21題。 19.東北農林基地建設的自然資源優勢,主要表現在 ①土地資源優勢、谏仲Y源優勢、鄣V產資源優勢、艿乩韰^位優勢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20.東北地區土地資源數量上的優勢是 ①耕地總面積、人均耕地面積較多 ②宜農荒地全國最多③主要為黑土、黑鈣土,土壤肥沃④耕地平坦、集中連片,適于大規模機械化作業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21.東北地區土地資源質量上的顯著特征是 ①耕地面積廣大 ②宜農荒地最多、弁寥婪饰 ④適于大規模機械化耕作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改革開放后,珠江三角洲地區迅速推進工業化,同時加快了城市化的進程。據此完成22~25題。22.珠江三角洲地區工業化進程中兩個發展階段的主導產業分別是 A.勞動密集型產業、高新技術產業B.勞動力指向型產業、市場指向型產業C.勞動密集型產業、原料指向型產業D.高新技術產業、勞動密集型產業23.珠江三角洲地區的工業化加快了城市化的進程,主要表現在①城鎮數量有一定增加,城市交錯分布 ②城市規模迅速擴大、勰娉鞘谢F象凸現、艹鞘腥丝诒戎靥岣撸鞘蟹植济芗疉.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③④24.珠江三角洲地區工業化與城市化的主要推動力是 A.鄉鎮企業發展 B.個體私營企業發展C.國有大中型企業的建立 D.外資25.珠江三角洲地區許多沿海城鎮大搞基礎設施建設,這樣做可能導致的現象有①重復建設造成資金、財力、人力的巨大浪費、谟欣诋數亟洕l展、塾欣诎l揮地區優勢 ④可能會對沿海生態環境造成破壞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長江下游地區在開發與整治過程中出現了一些環境問題,針對問題采取了相應的治理措施,結合所學知識,完成26~27題。26.長江下游地區突出的環境問題是 ①水污染②水土流失、鄞髿馕廴尽、苌衬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27.為綜合治理長江下游地區突出的環境問題,應 ①調整產業結構 ②大力發展鋼鐵、化工等重工業 ③加強環境保護、芊馍接諥.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完成~題。28.該工業地帶的能源優勢是 A.煤炭 B.石油 C.水能 D.太陽能29.水利樞紐③的首要目標是 A.發電 B.防洪 C.灌溉 D.旅游30.下列課題中,主要應用GIS進行研究的有①近50年某省糧食總產量與人均產量變化趨勢分析②近20年來,某市市區人口分布變化特征與城市建設相關性分析③某市郊區土地利用狀況與農業結構變化特征分析④某市市區主要道路交叉點交通流量狀況分析及公交線路、站點分布的方案設計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二、判斷題:31.英國溫和多雨,農業以種植業為主。32.區域的發展一般會經過初期開發、成長壯大到轉型調整再到獲得再生四個階段,但再生階段并非是每個區域發展的必然結果。33.早期的傳統工業區多數是在煤鐵資源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面對傳統工業的衰落,各工業區要加大對鋼鐵等傳統工業投資的力度。34.南水北調后長江徑流量減少,河口地區鹽度降低,影響長江下游水質。35.造成地區水資源短缺的根本原因在于該地區水資源的供需矛盾,即需大于供36.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會直接或間接地誘發和加劇自然災害。37.西北地多、水少,水土資源極不平衡,是水資源最緊張的地區。38.欠發達地區應全面承接發達地區的產業轉移,以促進區域發展。39.流域既是一個自然區域,又是一個經濟區域,區域內自然因素之間、自然因素與經濟因素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由此構成了流域的整體性。40.水能蘊藏量取決于河流水量和地勢落差兩方面。三、綜合題:請將答案寫在答題卡的相應位置上(本部分共4大題,共30分)。41.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1:材料2:我國重要礦產資源的人均占有量占世界人均水平的比重我國能源循環利用率占發達國家的比重我國創造單位GDP能耗為其他國家的倍數石油天然氣美國日本美國日本法國8.39%4.19%26.9%11.5%4.3倍11.5倍7.7倍(1)為實現我國生態文明的建設目標,分析我國堅持可持續發展道路的必然性。(2)依據材料2分析我國能源利用的問題。(3)轉變中國能源利用現狀的合理措施。42由于地理條件和歷史發展進程的不同,區域發展水平和方向也存在差異。我們應以其他國家區域發展的歷史為鑒,充分發揮區位優勢,走具有中國特色的可持續發展之路。下圖為魯爾工業區和滬寧杭工業區的局部區域圖,左上方為魯爾工業區A地月平均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讀圖回答問題。(1)A、B兩地的氣候差異較大,其主導影響因素是 和 。對比分析兩工業區形成和發展的區位優勢,完成下表內容。 工業區區位條件魯爾工業區滬寧杭工業區自然資源①水資源、土地資源豐富交通內河航運、陸路、航空等運輸方式多樣、方便快捷內河航運、陸路、航空和②__ 等運輸方式齊全,方便快捷市場市場廣闊市場廣闊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必修)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1088804.html
相關閱讀:2016年高二上學期寒假地理復習題(帶答案)
湖南省長沙市第七中學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學業檢測地理
黑龍江省哈師大附中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地理)
安徽省師大附中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
北京市東城區(南片)高二12月會考模擬地理試題(WORD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