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學期第一次月考試卷高二地理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滿分100分?荚嚂r間90分鐘。第Ⅰ卷1至8頁,第Ⅱ卷9至12頁?荚嚱Y束后,將第Ⅱ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第I卷(選擇題,共60分)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40小題,每小題1.5分,共6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自然區域的典型標志是 A.土壤和植被 B.氣候和地形 C.水文和土壤 D.植被和水文2.下列因子中,屬于農業社會的自然基礎的是①平坦的地形 ②勤勞的人民 、鄯饰值耐寥馈 ④寬廣的道路 ⑤充足的水源、捱m宜的氣溫 ⑦良好的習慣 ⑧精細的耕作 ⑨充分的日照 ⑩美麗的村莊A.①②⑤⑧⑩ B.①②③⑧⑨ C.①③⑤⑥⑨ D.③⑤⑥⑦⑧3.在后工業化階段,高新技術產業區主要布局在A.環境質量優越地區 B.礦產資源豐富地區C.人口資源充足地區 D.勞動力低廉地區下圖陰影部分是“我國太行山以西、烏鞘嶺以東、秦嶺以北、長城以南地區圖”,完成4~6題4.該地位于我國的A.青藏高原 B.黃土高原C.華北平原 D.內蒙古高原.本地區突出的優勢資源是A.水資源 B.生物資源C.石油資源 D.煤炭資源.該地區大力開展植樹種草、退耕還林的主要環境效益是A.防風固沙、保持水土B.蓄水攔沙、滯洪蓄水C.綠化美化、吸煙滯塵D.保塬護坡、固溝保肥~7.關于界線①的說法錯誤的是 A.①界線以南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B.①線以南年降水量大于800毫米C.①線以南一月平均溫大于0℃D.①線以南最主要的經濟作物是棉花8.關于界線②、③的說法正確的是 A.②為內外流域界線,③為森林與草場界線B.②為季風界線,③為第二、三級階梯(地形)界線C.②為森林土與非森林土界線,③為東、中部經濟帶界線D.②為400毫米年降水量界線,③為農牧業界線下表是我國某地1960 ~1975年有關數據的統計資料。據此回答9~10題項目1966年1975年耕地面積(萬畝)6065森林草地面積(%)1810氣溫年較差(℃)3235年降水量(mm)450380水土流失范圍小大糧食平均畝產(Kg)160145人口(萬)30349.從表中數據資料統計分析,該地區產生的環境問題主要是A.二氧化碳增加,全球變暖 B.年降水量減少,導致酸雨減少C.水土流失嚴重,土地荒漠化擴大 D.土壤污染嚴重10.今后該地農業生產要實現可持續發展,應采取的措施有A.開墾荒地,擴大耕地面積B.減少經濟作物種植面積,擴大糧食作物種植面積C.建立化工廠,發展鄉鎮企業D.因地制宜發展林牧業,改善生態環境11.若圖中的a、b、c分別代表不同區域的產業結構,則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a地經濟發展水平最高,b地經濟發展水平最低 B.b地經濟發展水平最低,c地經濟發展水平最高 C.a地經濟發展水平最低,c地經濟發展水平最高 D.b地經濟發展水平最高,c地經濟發展水平最低讀下圖,完成12~13題12.圖中所示反映了我國某地區的環境題。該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是 A.礦物燃料的大量燃燒 B.不合理的灌溉C.過度開采地下水 D.過度樵采和濫墾濫牧13.圖中“神黃”鐵路運輸的物資中,運量較大的物資可能是 A.煤炭 B.機械產品C.棉花? D?.糧食讀右某小島歸屬權益圖,回14~..[B........ 16.該流域開發過程中A.降水量增加 B.蒸發量增加 C.下滲減少 D.地表徑流減少17.假設該流域三個階段都經歷了相同的一次暴雨過程,在P處形成的流量變化過程與右圖①②③分別對應的是A.Ⅰ、Ⅱ、Ⅲ B.Ⅱ、Ⅰ、Ⅲ C.Ⅲ、Ⅱ、Ⅰ D.Ⅰ、Ⅲ、Ⅱ下圖表示某產業在亞太地區的歷史發展過程,回答18~19題 I階段 II階段 III階段 18.分析圖中反映的產業部門可能是 A.玩具制造 B.汽車工業 C.石化工業 D...右圖表示某產業部門從20世紀80~90年代的布局變化。(圖中箭頭表示該產業部門轉移方向)據圖回答22~23題22.該產業部門屬于技術密集型產業勞動密集型產業資金密集型產業資源密集型產業23.這種產業轉移的原因是A.向該產業生產條件具有優勢的區域轉移B.①國家出經濟衰退 C.②③④地區經濟發展超過①國家D.占領更多國家的市場,擴大產品出口2001年我國的華北地區水資源頻頻告急,為解決天津用水緊張的狀況,國務院決定實施引黃濟津,即從位于山東東阿縣的位山閘引黃河水進入天津市,全長440千米。引黃濟津中最值得關注的就是水污染。因為相關地區河道污染嚴重,調水被迫多次改線。這次調水僅因為污水問題,就要損失用水4000多萬立方米。近年來我國每天污水的排放量近1.64億噸。其中約80%未經處理直接排入江河。全國約的河段受到污染,0的河段被嚴重污染。據此回答24~27題24.華北地區缺水的原因是①華北地區徑流量季節、年際變化大、诠まr業發展快,人口增加較快,污染、浪費嚴重 ③地形復雜,地勢北高南低,不利于水資源的貯存、軞夂蜷L期干旱,降水稀少A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5.此次調水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我國華北地區缺水的狀況,要想徹底緩解華北缺水的狀況,其有效的措施是①引長江的水進入華北、谝榻乃M入華北 ③節約用水,減少水污染 ④大量開采地下水,開挖入海新河AB.①③ C.②③ D.②④26.造成我國大部分地區水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是①工業廢水,生活污水 ②生活垃圾,家庭爐灶 ③水土流失、芩嵊闍B.②④ C.②③ D.①④27.水污染帶來的后果是①加劇水資源的短缺、谖:θ梭w健康、墼黾铀嵊甑拇螖怠、芤鹜寥来紊}堿化A B.③④ C.①③ D.②④讀“西電東送示意圖“,回答28~30小題28.下列有關輸出地區的說法,正確的有① 北線輸出的既有火電,又有水電② 南線輸出地勢第二、第三階梯交界處的水電③ 中線輸出區的水能蘊藏量居全國第一④ 輸出電能的省區均位于我國西部地區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29.有關輸入地區的正確說法有① 輸入地區均位于東部沿海工業地帶② 輸入地區均有發達的鋼鐵工業基地和優良的海港③ 輸入地區主要能源不足,發展工業所必須的其他資源配套較好④ 輸入地區已初步形成我國的城市群(帶)A. 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30.近年來,山西也存在拉閘限電的現象,其主要原因是山西的常規能源缺乏山西的發電量滿足不了當地的需求山西的用電量大增山西的電力大量輸出A.①②B.①③ C.②③ D.③④31.有關“西氣東輸”工程的說法,正確的是 ① 該管線東西跨度大,沿管線自然景觀大致呈經度地帶性變化② 帶動沿線經濟發展,將東部地區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③ 加速改善東部地區的能源結構,使天然氣成為最主要的能源④ 有利于減輕能源運輸對交通造成的的壓力A.①②B.①③ C.②③ D.①④繼“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后,我國又制訂了“實現東部新跨越”的戰略方針,環渤海經濟圈作為東部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正在加速崛起。讀圖完成32~34題32.目前,影響環渤海經濟圈可持續發展的首要因素是A.礦產資源不足B.水資源短缺C.人口密度較大 ?D.洪水災害頻發33.甲地是我國重要的商品棉基地,其棉花生長的有利氣候條件是A.地勢平坦廣闊 B.光熱條件好,雨熱同期C.土壤深厚肥沃 D.降水豐富,水源充足34.天津、青島、大連吸引外資企業紛紛落戶,其共同的優勢區位條件是 ? ①水陸交通便利 ②市場前景廣闊③接近原料和零部件產地 ④水源、動力充足??A.①②B.①③ C.②③ D.③④黃土高原位于我國內陸腹地,地處黃河中上游與海河上游地區,地表大部分被厚層黃土覆蓋,35.自古以來黃土高原盛行的輪荒耕作制度 A.使土壤的肥力得以恢復 B.加重水土流失C.增加了糧食產量 D.增加了耕地面積 .黃土高原小流域綜合治理的重點是A.保持水土B.提高中、低產田的產量C.改良土壤 D.解決農村燃料不足.做好黃土高原水土保持工作的基本前提是 A.減少人口數量 B.發展當地的工業 C.采用現代農業技術,建立穩產高產田 D.停止露天開采煤礦.關于黃土高原的利用和治理措施,敘述不合理的是A.甲處通常用作耕地 B.乙處適宜開墾成梯田,種植水稻C.丙處應大力植樹造林 D.丁處打壩建庫39.北方農牧交錯帶農業發展方向是A.增大坡耕地面積,提高糧食產量 B.大量開墾荒地,提高人均耕地面積 C.大規模機械化,建成商品糧基地 退耕還林(草),發展飼養殖4.北方農牧交錯帶的生態與生產功能是 ①東部農耕區的生態屏障和畜產品供基地 ②東部農耕區的生態屏障和重要糧食供應基地③西部牧區的水源涵養帶和飼草料供應基地 ④西部牧區的水源涵養帶和重要糧食供應基地 A.①③ B.②③ C.①④②④天津市第一百中學--學年第一學期第一次月考試卷高二地理第Ⅱ卷(非選擇題,共分)41.讀中國自然地理分區圖,分析回答下列問題:(9分) (1)G與B、C區的分界線是 米等高線,C、D與E、F間的界線大致相當于 毫米等降水量線。(2)A地區的作物熟制天津市第一百中學高二上學期第一次月考(地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1089671.html
相關閱讀:北京市東城區(南片)高二12月會考模擬地理試題(WORD版)
黑龍江省哈師大附中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地理)
安徽省師大附中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
湖南省長沙市第七中學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學業檢測地理
2016年高二上學期寒假地理復習題(帶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