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高二上冊期中聯考地理試題及答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二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導語】高二時孤身奮斗的階段,是一個與寂寞為伍的階段,是一個耐力、意志、自控力比拚的階段。但它同時是一個厚實莊重的階段。由此可見,高二是高中三年的關鍵,也是最難把握的一年。為了幫你把握這個重要階段,逍遙右腦整理了《高二上冊期中聯考地理試題及答案》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單項選擇題:在下列各小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本部分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

  讀“我國三大自然區分布圖”,完成1-3題。

  1.關于三大自然區特征比較的敘述,正確的是

  A.甲區緯度高,故熱量條件最差

  B.乙區因海拔高,大氣對太陽輻

  射的削弱作用弱,對地面的保溫作用也弱,故太陽輻射強,但氣溫低。

  C.丙區北部因降水少,只能發展

  一年一熟的農業

  D.乙區氣溫年較差和日較差都很大

  2.三大自然區

  A.都兼跨四個溫度帶B.都兼跨地勢三級階梯

  C.都兼跨四類干濕地區D.都兼有種植業和畜牧業

  3.青藏高寒區農作物分布在河谷中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河谷地區水源充足B.河谷地區土壤肥沃

  C.河谷地區人口稠密,勞動力豐富D.河谷地區熱量較好

  資源的整體分布狀況與經濟地理格局不相適應是進行資源跨區域調配的主要原因。讀右圖完成4-6題。

  4.F區是商品糧基地,其形成的有利條件主要是

  A.生長期長

  B.年降水量大

  C.夏季風影響時間長

  D.灌溉條件良好

  5.解決長江三角洲地區能源緊張的措施,不包括

  A.在杭州灣附近建設核電站

  B.實施“西氣東輸”工程,積極利用西部的天然氣資源

  C.實施“西電東送”工程,充分利用黃河上游的水能資源

  D.節約能源,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6.“西氣東輸”工程的實施體現了區域特征的

  A.整體性B.開放性C.階段性D.綜合性

  7.下圖中,能正確表示人地關系的是

  下圖為某電廠循環經濟示意圖,讀圖完成8-9題。

  8.若H是一個工廠,最適宜的是

  A.磚瓦廠B.鋼鐵廠C.玻璃廠D.化工廠

  9.該電廠的生產模式對環境的直接影響是

  A.減弱噪聲B.減少酸雨C.保持水土D.綠化環境

  讀土壤植被覆蓋率與土壤侵蝕關系圖,回答10-11題。

  10.土壤植被覆蓋率與土壤侵蝕的相互關系是

  A.正相關B.負相關C.不相關D.有時正相關,有時負相關

  11.有關我國土壤侵蝕的區域問題,正確的是

  A.西北地區植被覆蓋率低,流水侵蝕最嚴重

  B.東南地區植被覆蓋率高,土壤侵蝕不明顯

  C.西南地區降水多,水土流失最嚴重

  D.東北地區土壤沖刷嚴重,黑土肥力下降

  在黃土丘陵溝壑區某地,對相同面積、不同土地覆被水土流失進行觀測,結果如下表。據此完成12-13題。

  降

  雨

  量

  (mm)降雨

  強度混交林地坡耕地荒草地油松幼林地

  徑流量(L)泥

  沙

  量(kg)徑流

  量(L)泥

  沙

  量

  (kg)徑流

  量(L)泥

  沙

  量(kg)徑流量(L)泥

  沙

  量(kg)

  33弱1110.115541.31534.715418

  14很強290.532739.4710.821225

  19強280.31131.2510.4520.6

  12.相同降雨強度下,泥沙量由小到大依次為

  A.混交林地坡耕地荒草地油松幼林地

  B.混交林地油松幼林地坡耕地荒草地

  C.混交林地油松幼林地荒草地坡耕地

  D.混交林地荒草地油松幼林地坡耕地

  13.下列判斷中,符合該地情況的是

 、僮匀换謴椭脖坏纳鷳B效益優于人工單一樹種針葉林

 、陂_墾坡地可有效改善當地生態

 、凵謽浞N越豐富,生態效益越優

 、芡烁林的生態效益優于退耕還草

  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

  區位指數是綜合了區域發展的資源、環境、交通、能源、勞力、經濟、科技、政府管理等多項自然、社會指標的量化參數。讀“我國區位指數分布圖”,回答14-15題。

  14.關于圖中區位指數的說法,正確的是

  A.我國區位指數由南部向北部遞減

  B.我國東部沿海省份區位指數較高的主要原因是資源豐富

  C.乙地區位指數小于10的主要原因是環境惡劣

  D.丙地區區位指數較低,其主要原因是資源貧乏

  15.甲地區的區位指數大于40,其優勢主要表現在

  ①交通便利②資源豐富③老工業基地基礎好④科技水平高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讀魯爾區產值結構圖(圖中①表示1958年,②表示1995年)及結合所學知識,完成16-18題。

  16.有關魯爾區經濟衰落的說法,錯誤的是

  A.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B.生產結構十分復雜

  C.世界性鋼鐵過剩D.環境污染嚴重

  17.圖中反映魯爾區經濟結構調整前后的顯著變化是

  A.重工業比重下降,輕工業比重上升

  B.第三產業迅速發展

  C.園藝業比重增大

  D.鋼鐵工業和化學工業比重都下降

  18.為改變生產結構,促進經濟結構多樣化,魯爾區采取的措施是

  A.改造煤炭、化學工業,節省能源的消耗

  B.縮減煤炭、鋼鐵兩大工業部門廠礦企業的生產規模

  C.搬遷原有的傳統工業,興建高新技術產業

  D.新建或遷人電子、汽車和石油化工等新興工業

  讀“某小流域示意圖”,完成19-21題。

  19.關于圖示地貌形態及其成因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溝谷發育,溝壑縱橫B.沙漠廣布,風蝕強烈

  C.土質疏松,易受侵蝕D.降水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

  20.圖示地區小流域綜合治理的重點是

  A.保持水土B.提高中、低產田的產量

  C.改良土壤D.解決農村燃料不足

  21.關于圖示地區土地利用和治理措施的敘述,不合理的是

  A.甲處發展種植業B.乙處修筑梯田,發展林果業

  C.丙處修筑梯田,種植水稻D.丁處打壩建庫

  下圖是某地區的地形圖,回答22-25題。

  22.與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區相比,圖示平原地區成為商品糧基地的優勢條件是

  A.交通發達B.單位面積產量高

  C.水熱條件好D.人均耕地面積廣

  23.下列不屬于該商品糧基地特點的是

  A.以國營農場的經營方式為主

  B.糧食商品率處于較低水平

  C.已經形成糧食作物的地區專業化生產

  D.是我國農業機械化水平的地區之一

  24.城市P某家具廠生產的實木家具銷往全國許多地方。影響該廠布局的主導因素是

  A原料產地B消費市場C廉價勞動力D高技術的研發人才

  25.我國政府下令停止開墾當地的沼澤地,主要原因是

  A.土壤十分貧瘠B.開發的成本太高

  C.糧食過剩,價格下降D.為了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

  下圖為“我國區域產業CO2減排效果比較示意圖”,完成26-27題。

  26.我國節能減排任務最緊迫的區域是

  A.京津地區B.東部沿海地區C.中部地區D.西北地區

  27.南部沿海地區減排壓力較小,這是因為

  A.人口稠密,經濟發達B.高耗能的重工業比例小

  C.科技水平高,減排效率高D.能源結構以清潔能源為主

  下圖所示省區是我國的能源基地,讀圖回答28-30題。

  28.該省是我國煤炭第一大省,但目前外運能力仍顯不足,除修建有關鐵路外,最有效的措施是

  A.建坑口電站B.大力發展鋼鐵工業

  C.加強水運D.全面推廣煤炭液化技術

  29.該省環境污染嚴重的根源是

  A.煤炭的露天開采B.礦區道路的鋪設排棄大量土石

  C.開礦井巷道的建設D.重化工業為主的產業結構

  30.山西省能源調出結構變化

  A.說明能源輸出中煤炭的比重逐漸下降,提高了經濟效益

  B.利于產業結構升級,提高第三產業比重

  C.減輕當地環境污染,提高生活質量

  D.減少水資源用量,緩解水資源緊張狀況

  二、判斷題:判斷下列各題的正確與錯誤,請在答題紙上,正確的填A,錯誤的填B(本部分共10小題,每小題1分,共10分)。

  31.自然區劃都沒有明確的邊界。

  32.“伏季休漁”體現了可持續發展的公平性原則。

  33.經濟可持續發展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條件和核心。

  34.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區農業發展限制性因素是水源。

  35.疏通河道,興修水利能夠從根本上解決水災問題。

  36.長江三角洲與珠江三角洲相比,的優勢在于市場

  37.建設三峽工程的首要目標是發電

  38.清潔生產是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途徑。

  39.產業轉移有利于移入區和移出區產業結構升級。

  40.珠江三角洲城市化是工業化的主要推動力。

  三、綜合題:(本部分3大題,共30分)。

  41.讀下圖,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0分)

 。1)左圖和右圖中分別有世界上的傳統工業區,它們共同區位優勢是________資源和水資源豐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世紀60年代以后,這兩個地區都進入了區域發展的________階段,區域內資源短缺、________________、土地和勞動力成本偏高。區域面臨著_______________、人口減少等嚴重的社會問題。

 。3)面對困境,兩地都采取了發展科技、改善交通條件和_______________等措施,使得區域投資環境和人居環境得到了很大改善,推動了區域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兩地區產業結構調整的具體內容有:①______________,②大力發展____________和高新技術產業,③重視_________產業的發展。

  42.讀黃河流域圖,回答問題。(7分)

 。1)黃河流域有豐富的能源,其上中游是“西電東送”北線的能源輸出地,上游提供的能源以為主;中游地區分布著豐富的資源;下游地區分布的主要能源是。(3分)

  (2)調查顯示圖中長城一線及其以北地區荒漠化情況較為嚴重。請簡要分析我國西北地區防治荒漠化的主要措施。(4分)

  43.閱讀下列資料,回答有關問題。(13分)

  資料一:左下圖為江蘇省1月和7月等溫線分布圖,右下圖為江蘇省冬季和夏季等降水量線分布圖。

  資料二:下圖為江蘇省資本、勞動力與技術創新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示意圖。

 。1)比較江蘇省冬夏季節南北氣溫差異,夏季,冬季。

 。2)干旱是甲乙兩地共同面臨的自然災害,試比較兩地干旱時間。

  (3)乙地是我國商品糧基地之一,但近年來該地農業用地面積減少,請為該地區農業發展提出合理化建議。

 。4)結合材料二描述江蘇省1997-2007年資本、勞動力、技術創新等因素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的變化特征。

 。5)從社會經濟因素分析,與蘇南相比,蘇北發展經濟的有利條件。

  【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在各小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本部分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

  二、判斷題:判斷下列各題的正確與錯誤,(本部分共10小題,每小題1分,共10分)。

  31323334353637383940

  ABAABBBAAB

  三、綜合題:(本部分3大題,共30分)

  42.(7分)

  (1)水能、煤炭、石油。

 。2)控制人口增長;合理利用水資源,發展節水農業;

  退耕還牧;多渠道解決農村生活用能問題。(4分)

 。4)資本對江蘇經濟發展的貢獻率一直比較高,是經濟發展的重要促進力量;勞動力對江蘇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比較小,但近年有上升趨勢;技術創新對江蘇經濟發展的貢獻率始終比較小。(3分)

 。5)勞動力廉價豐富,地價便宜,政策優惠等。(3分)

  【導語】逍遙右腦整理《高二地理知識點:物質運動和能量交換2》,以及最全的高考備考資料,有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文綜、理綜復習學習資料,復習講義、聽力材料、作文素材,歷年真題試題下載及答案解析,完備的資料庫為廣大考生提供全面的備考參考。





 。1)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①吸收作用:具有選擇性,臭氧吸收紫外線,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紅外線。對可見光吸收的很少。②反射作用:云層和顆粒較大的塵埃。云層的反射作用最顯著。③散射作用:空氣分子或微小塵埃,使一部分太陽輻射不能到達地面。


 。2)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大氣吸收地面輻射并產生大氣逆輻射(射向地面的大氣輻射),把部分熱量歸還給地面,云層越厚大氣逆輻射越強。


  5、全球近地面有7個氣壓帶(高低壓相間分布),6個風帶。


 。1)低緯度環流:


 、俪嗟赖蛪簬В阂驗闊崃ψ饔眯纬桑瑲饬鬏椇仙仙,易成云致雨,形成多雨帶。常年受其控制形成熱帶雨林氣候(亞馬孫平原、剛果盆地、東南亞的馬來群島)


 、诟睙釒Ц邏簬В阂驗閯恿ψ饔枚纬桑瑲饬髟30度緯度上空聚積而下沉,形成少雨帶(東亞季風區除外),常年受其控制的地區形成熱帶沙漠氣候(北非的撒哈拉水沙漠、西亞的沙漠、北美美國西部的沙漠、南美智利、秘魯西部的沙漠、澳大利亞大沙漠)


  ③信風帶:由副高吹向赤道低壓的氣流,在北半球右偏成東北信風,在南半球左偏成東南信風。


  (2)中緯度環流:


 、芨睒O地低壓帶:由來自低緯的暖氣流與來自高緯的冷氣流相遇運動上升而形成。形成溫帶多雨帶。


 、葜芯曃黠L帶:由副高吹向副極地低壓帶的氣流,在北半球右偏成西南風,在南半球左偏成西北風,習慣上叫西風,受其常年控制的地區,在大陸西岸形成溫帶海洋性氣候。(歐洲西部、北美西部如加拿大的溫哥華附近、南美南端的安第斯山西側、澳大利亞南端及塔斯馬尼亞島、新西蘭等)


 。3)高緯環流:


 、迾O地高壓帶:因為熱力作用而形成,冷空氣下沉,形成少雨帶。不過極地因為氣溫低,蒸發更少,所以極地屬于降水量大于蒸發量的地區,為濕潤地區。


  ⑦極地東風帶:由極地高壓帶吹向副極地低壓帶的氣流,在地轉偏向力作用下,北半球右偏成東北風,南半球左偏成東南風。


 。4)氣壓帶和風帶的移動:△移動的原因:隨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而動!饕苿臃较颍壕捅卑肭蚨,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5)單一氣壓帶或風帶作用形成的氣候類型:熱帶雨林氣候(赤道低氣壓帶)、熱帶沙漠氣候(副熱帶高氣壓帶)、溫帶海洋性氣候(中緯西風帶)。


 。6)氣壓帶、風帶移動形成的氣候類型:熱帶草原氣候(夏季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冬季受低緯信風帶控制)、地中海氣候(夏季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冬季受中緯西風帶控制)。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1145527.html

相關閱讀:2016年高二上學期寒假地理復習題(帶答案)
黑龍江省哈師大附中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地理)
北京市東城區(南片)高二12月會考模擬地理試題(WORD版)
湖南省長沙市第七中學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學業檢測地理
安徽省師大附中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