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安徽省馬鞍山二中2013-2014學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 地理理試題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二 來源: 記憶方法網
試卷說明:

馬鞍山市第二中學2013—2014學年度第一學期期中素質測試 高二年級地理(理)試題單項選擇題(本題有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答案填入答題卡)1.有關區域的敘述,正確的是A.區域內部存在差異,區域之間某些特征相對一致 B.區域都有明確的邊界C.每一個區域都有特定的地理環境條件 D.區域都是根據自然要素特征來劃分的2.下列關于長江三角洲農業生產活動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水田為主 B.作物有水稻、油菜、棉花等C.一年兩熟至三熟 D.西部降水較少,適宜發展畜牧業3.下列關于長江中下游平原不同發展階段,地理環境對農業生產活動的影響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開發早期,人們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稠密的水系成為人們交通的阻隔B.當船作為交通工具被廣泛使用時,稠密的水系為擴大交通聯系提供了天然水道C.我國歷史上人口從北方至南方幾次大規模的遷移,為長江中下游平原的水稻種植業提供了豐富的勞動力資源D.在農業生產走向規模化、專業化、機械化的今天,長江中下游平原作為全國“糧倉”的地位已超過東北平原和華北平原,成為全國最大的商品糧供應地 4.尋求兩點之間最短、最快或景點最多的路徑可借助于A.遙感系統   B.地理信息系統  C.全球定位系統   D.地球衛星系統5.下列不屬于“數字中國”服務領域的工作是A.了解長江流域的水土流失狀況  B.設計時裝   C.通緝罪犯   D.了解股市行情讀我國西部內陸兩地景觀示意圖,回答6~7題:6.甲地以井為中心在草原上形成沙地,其原因可能是 A.由于過度開采地下水導致形成地下水漏斗區B.由于干旱地區地下水含鹽量高,使植物不能生存C.由于風力侵蝕形成風蝕洼地D.由于有水源,以井為中心的地區農牧業活動較多而導致地表植被破壞 7.在乙地區,可能反映該地區綠洲萎縮的現象是A.地表反射率下降 B.土壤有機質增加,土壤緊實度下降C.土壤鹽堿度升高 D.生物生產能力提高土地荒漠化是指風沙侵蝕和水土流失的發展,最終導致土地生產力長期喪失,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觀。據此完成8~9題。8.可能發生荒漠化的地區有①干旱地區 ②半干旱地區 ③半濕潤地區 ④熱帶地區 ⑤兩極地區 ⑥草原牧區 ⑦高山地區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⑥⑦ C.①③⑤⑦ D.①②③9.與荒漠化形成有關的因素包括①植被破壞 ②氣候變異 ③海面上升 ④酸雨危害 ⑤風沙侵蝕 ⑥水土流失 ⑦過度開發 ⑧太陽活動 ⑨ 工礦開發A.①②⑤⑥⑦⑨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③④⑤⑥⑦ D.①④⑤⑥⑦⑧10. 下列地理事物中都屬于濕地的是 ①納木錯 ②灘涂 ③黃河 ④渤海 ⑤水稻田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 11. 熱帶雨林是①地球上最強大的生態系統,生產力最高的生物群落 ②“地球之肺” ③“地球之腎” ④最古老的生物群落   ⑤僅屬于當地國家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⑤12.亞馬孫地區雨林被破壞的根源是A.當地發展中國家的人口增長和貧困 B.發達國家的過度需求和跨國投資手段C.巴西政府移民亞馬孫平原 D.巴西政府的亞馬孫流域大規模開發計劃13.關于山西省煤炭基地建設,敘述正確的有      ①把山西省建成能源基地的優越條件是煤炭資源豐富,地理位置適中 ②有利因素之一是交通發達,水資源豐富 ③修建鐵路大秦線,目的是為了增加煤的外運量 ④擴大煤田面積,提高煤炭的開采量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④14. 圖中三條以運輸煤炭為主的鐵路干線,由北向南依次是 A.大秦線、神黃線、膠濟線B.大秦線、神黃線、焦(作)日(照)線C.神黃線、焦(作)日(照)線,膠濟線D.神黃線、大秦線、焦(作)日(照)線15.制約圖示地區農業發展的主要問題是A.水土流失、生態脆弱B.氣候變暖、酸雨危害C.洪澇災害、臺風危害D.地表崎嶇、土層較薄馬鞍山市第二中學2013—2014學年度第一學期期中素質測試 高二年級地理(理)試題答題卷綜合題(本題有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16.(10分,每空2分)讀 “沙坡頭試驗站的流沙固定” 圖,回答: (1)沙坡頭位于寧夏中衛縣境內,騰格里沙漠的南緣。圖中ABC三地中 是沙坡頭。(2)圖中河流是 。(3)為防御流沙對鐵路的侵襲,科研人員在這里設置了 沙障。(4) ,另一方面是 。17. 閱讀下列才列回答問題。(10分)材料一:自然資源詛咒(自然資源富集的國家或地區反而沒有自然資源匱乏的國家或地區發展速度快)正在成為眾多學者關注的焦點。欠發達資源富集區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為國家的經濟建設提供了大量的能源、資源以及各種原材料,是一個國家能源和重要礦產資源供應的主體。然而,相比資源稀缺地區,該類地區卻沒有得到較好的發展,一直保持著較低的發展速度。豐富的自然資源稟賦是一個地區發展的優勢所在,如果處理不好資源開發的問題,將極有可能將此優勢喪失,使得一方面資源得到了源源不斷的開發,并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創造了巨大的物質則富:另一方面是資源地區的經濟依然很落后,人民生活依然很貧窮。材料二:中國經濟連續30年的穩定快速增長,多次出現能源危機的跡象均能安然度過,特別是改革開放初期的70年代末80年代初,資源短缺,煤炭供應能力不足,能源危機迫在眉睫。是山西豐富和優越的資源條件,提供了“出乎意料”的煤炭生產增長速度,滿足了全國的能源需求。事實上,中國歷次能源短缺的時期,均是山西煤炭產量快速增長的時間,沒有山西的煤炭資源條件作為保障,就沒有支持中國經濟穩定、快速增長的能源保障。(1)山西是我國煤炭探明儲量最豐富的省區,制約山西煤炭外運的主要因素是什么?(2分) (2)你認為陜西省在經濟發展中需要做好哪些工作才可以避免“資源魔咒”情況的出現?(請從礦區環境整治和保護角度提出具體措施)(8分)馬鞍山市第二中學2013—2014學年度第一學期期中素質測試 高二年級地理(理)試題答案一、單項選擇題1~5:CDDBB 6~10:DCBAD 11~15:AABBA二、綜合題16. (1)A (2)黃河 (3)草方格 (4)17.(1)運輸能力不足(2分) (2)調整產業結構,實現產業結構升級,延長產業鏈,提高資源利用程度,獲取更多附加值;大力發展農業、輕紡工業、高新技術產業和旅游業,降低重化工業的比重;加大科學技術投入,提高煤炭的綜合利用技術和廢棄物利用技術,推進清潔能源產業發展;加強生態環境建設力度,解決生態環境問題(8分)安徽省馬鞍山二中2013-2014學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 地理理試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182260.html

相關閱讀:黑龍江省哈師大附中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地理)
安徽省師大附中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
2016年高二上學期寒假地理復習題(帶答案)
北京市東城區(南片)高二12月會考模擬地理試題(WORD版)
湖南省長沙市第七中學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學業檢測地理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