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中學2012-2013學年高二上學期末考試地理試題(2013年1月 共8頁)命題教師 陳 懷 升 審題教師 蔡 俊 峰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0 小題,每小題1 分,共50 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1.長江多年平均徑流量最大的季節是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2.我國東部季風區氣候特征主要表現為A.雨熱同期 B.全年干旱少雨C.降水季節變化小 D.冬季南北熱量條件相差不大3.下列天體系統中,不包含地球的是A.地月系 B.太陽系 C.銀河系 D.河外星系4.依托大型飛機場的“空港經濟區”適宜發展A.微電子產業 B.木材加工業 C.礦石開采業 D.重化工產業圖 1 為某地的多年平均氣溫—降水圖,讀圖并結合所學知識,完成5~6 題。5.該地氣候的主要特征是A.冬季寒冷少雨B.夏季炎熱干燥C.全年高溫多雨D.全年溫和多雨6.該地的氣候類型是A.熱帶雨林氣候B.亞熱帶季風氣候C.地中海氣候D.溫帶海洋性氣候7.繼美國洛杉磯和奧蘭多、日本東京、法國巴黎、中國香港之后,上海將建成全球第六個迪斯尼樂園。迪斯尼樂園選址主要考慮的因素是A.交通 B.勞動力 C.技術 D.市場8.黃土高原土質疏松,歷史上由于植被破壞,加上降水變率大,導致水土流失,形成千溝萬壑的地表景觀。這體現了黃土高原地理環境的A.差異性 B.穩定性 C.整體性 D.周期性9.城市光化學煙霧型的大氣污染,污染源主要是A.燃煤鍋爐 B.汽車尾氣 C.地面揚塵 D.家庭爐灶10.不同時期人地關系的狀況是A.采獵文明時期,人類不受地理環境制約 B.農業文明時期,人地關系全面惡化C.工業文明時期,人地關系初現矛盾 D.后工業文明時期,人地關系走向協調圖 2 為太平洋洋流分布示意圖。讀圖并結合所學知識,完成11~13 題。11.圖中①②③④洋流為寒流的是A.①B.②C.③D.④12.圖中甲處有世界著名的漁場,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暖流流經海域,海水溫暖B.寒流流經海域,人跡罕至C.寒暖流交匯區,餌料豐富D.不受洋流影響,風平浪靜13.洋流對乙地沿岸氣候的影響是A.降溫增濕 B.降溫減濕 C.增溫減濕 D.增溫增濕北京時間 2011 年11 月17 日19 時36 分,我國“神舟八號”衛星在內蒙古順利降落返回地面。結合所學知識,完成14~16 題。14.材料里提到的時間是指A.北京地方時 B.格林尼治時間 C.東八區區時 D.內蒙古地方時15.此日,地球位于公轉軌道的A.春分日到夏至日之間 B.夏至日到秋分日之間C.秋分日到冬至日之間 D.冬至日到春分日之間16.“神舟八號”降落返回地面時,紐約時間(西五區)為A.11 月17 日2 時36 分 B.11 月17 日6 時36 分C.11 月16 日6 時36 分 D.11 月17 日18 時36 分17.城市的等級越高,所提供的服務A.種類越多、范圍越大 B.種類越少、范圍越大C.種類越少、范圍越小 D.種類越多、范圍越小18.2011 年3 月日本大地震引發海嘯,當時為快速了解沿岸地區的受災范圍,應采用的技術手段是A.遙感 B.地理信息系統 C.全球定位系統 D.人工實地調查19.圖3 為巖石圈物質循環示意圖,圖中①②③④表示變質作用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20.太陽活動增強可能導致A.北半球夏至日正午太陽高度角增大 B.地球兩極地區出現極晝、極夜現象C.地球不同緯度自轉角速度差異增大 D.地面無線電短波通訊受到干擾21.圖4 是地質構造示意圖,圖中甲處的地質構造是A.向斜 B.背斜 C.斷層 D.褶皺22.從廣州站乘火車沿京廣線到北京,沿途主要自然景觀的變化體現了A.由沿海向內陸的地域分異規律(經度地帶性)B.由赤道向兩極的地域分異規律(緯度地帶性)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異規律D.非地帶性23.下列能源中,由太陽輻射能轉化而來的是A.風能 B.潮汐能 C.核能 D.地熱能圖 5 為某河流中游一斷面不同年份枯水期與洪水期水位線示意圖。讀圖并結合所學知識,完成24~25 題。24.該斷面水位變化最大的年份是A.1970 年 B.1980 年 C.1990 年 D.2000 年25.2000 年較1990 年水位年變幅減小,其原因可能是1990~2000 年間流域內A.上游圍湖造田 B.上游植被覆蓋率增大 C.下游用水增加 D.下游水土流失減輕26.山區公路一般都修成“之”字形,主要考慮的自然因素是A.氣候 B.地形 C.植被 D.土壤人們把常年積雪區的下界,叫做雪線。結合所學知識,完成 27~28 題。27.不同緯度高山雪線的高度差異明顯,其主要原因是A.地勢的高低不同 B.土壤的肥力不同C.熱量的緯度差異 D.植被的覆蓋差異28.近年來,世界上很多高山的雪線高度有上升的趨勢,其主要原因可能是A.全球降水增多 B.全球氣溫升高C.地殼運動劇烈 D.海平面的上升圖 6 為兩類工業產品成本構成示意圖。讀圖并結合所學知識,完成29~30 題。29.甲類工業產品成本構成中,比例最高的是A.運費 B.原料 C.科技投入 D.工資投入30.按影響成本的主導因素劃分,乙類工廠代表的工業區位類型是A.原料指向型 B.勞動力指向型 C.市場指向型 D.動力指向型31.一定區域內環境人口容量的大小,與該區域A.科技發展水平呈負相關 B.資源數量呈負相關C.人均消費水平呈負相關 D.自然環境條件無關32.我國核電站主要分布在東部沿海地區,其主要原因是該區域A.環境容量大 B.鈾礦等核燃料資源豐富C.能源需求量大 D.海運便利,燃料運輸成本低圖 7 是某城市某方向上地租水平與距城市中心距離關系示意圖,讀圖并結合所學知識,完成33~34 題。33.丁地距離城市中心較遠,而地租水平較高,其原因最可能是該地A.地形崎嶇 B.降水豐富 C.交通便捷 D.傳統工業集聚34.甲地最有可能形成的功能區是A.低級住宅區 B.中心商務區 C.工業區 D.文教區35.我國不同地區水稻種植的時間有差異,南方早,北方晚。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水文 B.氣候 C.地形 D.土壤36.與長江中下游平原相比,塔里木盆地農業生產的優勢條件是A.光照充足 B.熱量豐富 C.降水豐沛 D.土壤肥沃圖 8 為某地區鄉村聚落分布示意圖。讀圖并結合所學知識,完成37~38 題。37.該地聚落總體形態及其影響因素是A.團狀,地質因素 B.團狀,地形因素C.帶狀,氣候因素 D.帶狀,河流因素38.一般情況下,圖中甲、乙、丙、丁四地最有可能發展成為城鎮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39.下列各組地域單元中,按照同一類指標進行歸類的是A.熱帶、溫帶、寒帶 B.濕潤地區、低緯度地區、江南丘陵C.黃河流域、東南丘陵、干旱地區 D.廣東省、廣州市、云貴高原40.改革開放初期,與環渤海地區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區工業發展的優勢條件是A.產業基礎好 B.礦產資源豐富 C.腹地范圍廣 D.毗鄰香港澳門圖 9 為某地區不同時期人口年齡結構圖。讀圖并結合所學知識,完成41~42 題。41.1991 年與1951 年相比,該地區A.60 歲以上人口比重上升 B.40?60 歲人口比重保持不變C.20?40 歲人口比重下降 D.0?5 歲人口比重上升42.2031 年該地區的人口年齡結構特征是A.少兒人口比重大 B.老齡人口比重 C.人口年齡結構呈金字塔形 D.男女人口數相等43.“竭澤而漁”違背了可持續發展的A.持續性原則 B.整體性原則 C.共同性原則 D.差異性原則44.目前,我國人口遷移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密度的區域差異 B.國家政策的影響C.自然資源的區域差異 D.經濟發展水平的地區差異圖 10 為我國某城郊自然村農產品產值構成示意圖,讀圖并結合所學知識,完成45~46 題。45.由此推斷,影響該自然村農業生產結構的主導因素是A.政策 B.市場 C.土壤 D.地形46.該自然村可能位于A.長春 B.西安 C.廣州 D.北京47.下列能源消費中,基本沒有碳排放的是A.沼氣和煤炭 B.天然氣和地熱能C.核能和石油 D.風能和太陽能48.霜凍多出現在晚秋或寒冬季節晴朗的夜晚,主要是因為此時A.地面輻射弱 B.太陽輻射強 C.大氣反射強 D.大氣逆輻射弱49.某山區將低產的山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主要是為了A.調節大氣溫度 B.增加日照時數 C.增加空氣濕度 D.提高保水保肥能力50.圖11 反映了近2 萬年來海平面高度變化。由此可推斷,地表冰川覆蓋面積最大的時期大約距今A.17 千年前后 B.11 千年前后C.5 千年前后 D.2 千年前后二、非選擇題 (共50分)51.讀右圖,回答下列問題。(10分)(1)若該圖表示北半球低緯大氣環流,則A處為 _______ 氣壓帶,丁箭頭表示_______風帶。(2分) (2)若該圖表示我國東部季風環流,A處為陸地,D處為海洋,則該圖反映的是_______ (冬、夏)季,此時我國東部季風區盛行_______風,亞洲大陸氣壓中心名稱是_______。(3分) (3)若該圖表示中低緯度大洋環流,則該圖所示海域位于_______ (南、北)半球,若該海域位于云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民族中學2012-2013學年高二上學期末考試地理試題 Word版含答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194879.html
相關閱讀:北京市東城區(南片)高二12月會考模擬地理試題(WORD版)
安徽省師大附中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
湖南省長沙市第七中學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學業檢測地理
黑龍江省哈師大附中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地理)
2016年高二上學期寒假地理復習題(帶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