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第一中學2012-2013學年度第二學期期末高二年級地理(選修6)試題命題人: 劉小咸 審題人:馬毅坤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題只有一項答案最合適,每小題2分,共60分):1.當前人類與環境的主要矛盾集中表現在A.環境污染嚴重 B.人口增長過快 C.人口素質太低 D.森林破壞嚴重2.環境問題的實質是發展問題,對其含義理解正確的是①沒有人類社會及其發展,就沒有當今社會的環境問題、谌祟惿鐣绞前l展,環境問題就越嚴重,要解決環境問題,人類必須停止發展、蹥v史發展階段不同,生產力水平、社會形態、人們的觀念等都會不同,環境問題的性質、特點也會不同、墉h境問題因人類社會發展而產生,也會因人類社會發展而得到治理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下圖是我國各區域近30年霾日數月際變化統計圖,完成第3~4題。3.灰霾天氣最多發生在 A.冬季 B.春季 C.夏季 D.秋季4.我國灰霾天氣東部多、西部少,其最主要影響因素是A.地勢 B.降水 C.城市化水平 D.植被覆蓋率5.臭氧層對地球生命起到保護作用,這是因為臭氧層能夠 A.降低大氣溫度 B.吸收太陽紫外線輻射 C.促進光合作用進行 D.分解人類活動排放的廢氣6.據觀側,地球上空臭氧空洞現象最為嚴重的地方出現在 A.青藏高原上空 B.北極附近上空 C.南極附近上空 D.西伯利亞上空7.我國云南某地的大理石雕像,天長口久變得“面目殘破”。這主要是因為 A.酸雨淋蝕加劇 B.紫外線輻射強烈 C.沙塵暴頻繁肆虐 D.大氣二氧化碳含量增加8.海洋石油泄漏污染事件,利用RS 和GPS 技術可以監測 ①石油污染的海區范圍 ②海底漏油點的石油日泄漏量 ③石油污染物擴散的速度④污染海區海洋生物種類的變化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9.實地調查發現,近幾十年來長江中下游白鰭豚的數量越來越少,主要原因是長江中下游 A.流速降低 B.水量減少 C.泥水增多 D.水污染加重10.城市綠地減緩熱島效應的生態功能為 A.調節氣候 B.降低噪聲 C.保持水土 D.涵養水源11.破墻透綠的環境功能為 A.凈化空氣 B.消煙除塵 C.美化環境 D.增加溫度12.下列對我國不同區域的生態環境問題及其防治措施的敘述中,正確的是①森林破壞是黃土高原和東南丘陵主要的生態環境問題 ②荒漠化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區、蹟U大自然保護區,建立生態走廊,合理放牧的主要目的是保護濕地、芡烁林、植樹種草、坡改梯的主要目的是防止水土流失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PPE怪圈”是指貧困、人口和環境之間形成的一種互為因果的關系,如下圖所示。讀圖完成第13題。13.圖中, a、b、c、d四點代表的人口增長狀況最有可能形成“PPE怪圈”的是 A.a B.b C.c D.D14.沙塵暴對地理環境的影響是多方面的。華北地區沙塵暴的降塵會A.導致氣候變暖 B.引發草場退化 C.引起地表水體酸化 D.增加土壤肥力下圖為“某地年平均降水pH等值線分布圖”。據此完成1~1題。15.關于a、b、c、d四地的說法,正確的是A.四地都處在酸雨區B.a地較b地酸雨嚴重C.c地較d地酸雨嚴重D.a、b為重酸雨區1.該地pH等值線的彎曲受主導風的影響,該地主導風向應該是A.東南風B.西北風C.西南風D.東北風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8. 在世界農業地域類型中,寧夏農業主要屬于 A. 游牧畜牧業 B. 牧場畜牧業 C. 旱作農業 D. 水田農業19. 寧夏地理環境自南向北的變化體現了 ①季風區向非季風區過渡 ②半濕潤區、半干旱區向干旱區過渡 ③農耕區向游牧區過渡 ④長江流域向黃河流域過渡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圖中甲地出產的小棗因核小肉厚、含糖量高而成為優質紅棗品種。據此完成20~22題。20. 甲地因地制宜種植該品種棗樹,主要是因為其 A. 耐旱 B. 耐澇 C. 抗病蟲害 D. 占耕地少21. 對甲地棗樹生長威脅最大的自然災害是 A. 干旱 B. 洪澇 C. 臺風 D. 凍害22. 甲地小棗品質優良,主要是因為該地 A. 光照強,氣溫日較差大 B. 氣溫日較差小,降水多 C. 降水少,地形平坦 D. 綠洲廣布,土壤肥沃 溶解氧DO是指溶解于水中的氧的含量,是衡量水質的重要指標。生化需氧量BOD是微生物分解水中的有機物體時需要消耗氧的數量,它用于監測水體有機物的污染狀況。圖為某河由M河段至Q河段水中溶解氧和生化需氧量濃度變化曲線。據些完成~題。 圖中有機污染源在A.① B.② C.③ D.④24.最容易導致魚類死亡的河段是A.M B.N C.O D.P 下圖是經緯網圖層和中國省級行政中心圖層的疊加圖,圖中經緯線間隔度數相等。讀圖回答。25.A.B.C.D.26.形成圖示地區降水的主要原因是 A.高壓脊控制 B.鋒面活動 C.反氣旋過境 D.熱帶氣旋影響27.若圖示降水持續多日,最易發生洪澇的地區是 A.江漢平原 B.四川盆地 C.珠江三角洲 D.長江三角洲28.下列對地貌旅游資源所構成的巖石類型的表述,正確的是A.火山地貌景觀的巖石構成是花崗巖B.丹霞地貌景觀的巖石構成是流紋巖C.巖溶地貌景觀的巖石構成是可溶性沉積巖D.球狀風化形成的山石景觀的巖石構成是砂巖29.下列我國省區中,屬于地震重點預防區的是A.湖南、內蒙古 B.內蒙古、云南 C.臺灣、云南 D.臺灣、湖南.在下列選項中,可以利用全球定位系統檢測的是A.山體位移 B.地震震級 C.震源深度 D.地震烈度(1)圖中甲是長江水域發生洪澇災害次數最多的區域,受災也相對嚴重。請從人類不合理的經濟活動方面分析其原因。(2)以前長江流域發生洪澇災害死亡人數多,財產損失少,F今,同樣的洪災,死亡人數少,財產損失卻巨大。請簡要對比分析成因。37.城市澇災(內澇)和城市水資源短缺并存,已成為我國部分城市的新環境問題。收集攔蓄雨水為城市所用被稱為城市雨水資源化。城市雨水資源化可同時緩解城市澇災和水資源短缺的問題。根據資料,提出實現城市雨水資源化應采取的措施。西安市第一中學2012-2013學年度第二學期期末高二年級地理(選修6)參考答案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題號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BCACBCACDACDBDB題號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CDCAADABCDBCCCA綜合題(共5小題,40分)(8分)(1)南方有色金屬工業發達,造成相應污染;工業排放的三廢多。(2)集中于長江、遼河、珠江流域、成都平原。南方較多,北方少。32.(8分)(1)B、C(2)大量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氣體的排放。(3)影響人體健康;河湖水酸化,影響水生生物生長;土壤酸化,影響森林和農作物生長;腐蝕建筑物。33. (10分)我國的主要生態問題與生態環境保護。生態問題主要分布區人為原因自然原因后果措施草原退化內蒙古、青海、寧夏、新疆過度放牧、過度墾殖氣候干旱、降水減少改變草原的植物種類,降低草場的生產力,破壞草場的動植物資源,甚至造成荒漠化退牧還草、封育草場、舍飼養畜土壤侵蝕(水土流失)黃土高原、東南丘陵人口稠密,過度開墾降水季節變化大且多暴雨使耕地的表土流失,帶走大量營養物質,降低土地肥力,最終導致土地生產力下降。導致下游河、湖、水庫泥沙增多,河床抬高,進而引發洪澇災害退田還林、植樹種草、改坡為梯土地荒漠化西北、華北半干旱區過度放牧降水少、氣候干旱土地荒漠化不僅對本地區造成危害,而且還可通過沙塵暴的形式影響其他地區解決當地群眾生活用能問題,嚴禁砍伐34.(8分)(1)能源消費類型多樣,以化石能源為主,煤炭所占比重較大。(2)總是浮顆粒物增多導致空氣質量下降;CO2增加增強溫室效應;SO2等酸性氣體增多導致酸雨蔓延。第1頁2000 等高線、年降水量線/mm 100 河流 甲 2000 100 40° 39° 100°E 150 3000 省界 城鎮 陜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學2012-2013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地理試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203510.html
相關閱讀:2016年高二上學期寒假地理復習題(帶答案)
安徽省師大附中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
湖南省長沙市第七中學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學業檢測地理
北京市東城區(南片)高二12月會考模擬地理試題(WORD版)
黑龍江省哈師大附中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