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學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試題(考試時間75分鐘,滿分100分)第I卷 (選擇題、判斷題 共70分) 1.目前人類知道的最高一級天體系統是A.地月系 B.銀河系 C.河外星系 D.總星系2.有生命物質存在,其條件說法正確的是A.與恒星的距離適中,使行星有適當的溫度B.行星體積和質量適中,能使自己發光發熱 C.恒星光熱穩定,使行星有適合生物的大氣D.行星自轉周期短,從而有液態水的存在2012年6月18日~24日,“神舟九號”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完成兩次空間交會對接任務。據此完成1~3題。北京時間6月18日14:14“天宮一號”與“神舟九號”第一次交會對接成功。此時,位于西三區的測控站的區時是月18日1:14 B.6月18日3:14月19日1:14 D.6月19日3:14最有可能干擾航天器與地面指揮系統通信聯系的是太陽輻射 B. 太陽活動 C. 月球引力 D. 流星現象5.“嫦娥二號”飛越圖塔蒂斯小行星時,地球位于公轉軌道上的位置相當于右圖所示的 A.甲處 B.乙處 C.丙處 D.丁處6. 圖示兩天體都不屬于 A.太陽系 B.銀河系 C.河外星系 D.總星系讀“計算機模擬人口、自然資源、環境污染發展趨勢”模型圖,回答7~8題。7.圖中丙表示A.自然資源B.人口自然增長率C.人口死亡率D.環境污染.圖中乙曲線變化的根本原因是A.隨著人口增加自然資源不斷減少 ?B.生產力的發展C.人口政策導向D.生態環境日益惡化9.下列有關三個觀點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觀點一也就是自然環境決定論 B.觀點二強調的是人定勝天的思想C.觀點三特別強調人的主觀能動性 D.觀點三強調人類應當與地理環境建立友好、互惠共生、和諧互進的伙伴關系10.下列做法或說法不符合觀點三的思想的是 A.斬伐養長,不失其時 B.退耕還林,退耕還牧C.竭澤而漁,焚藪而田 D.植樹造林,修建水庫11.下列各個選項中,既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和前提,又是可持續發展的立足點、切入點和歸宿點的是 A.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BC.使土壤質地變得疏松D.加劇了暴雨發生的次數.圖為該地區水土流失的人為原因及治理措施的聯系圖,下列選擇正確的是①不合理的耕作制度②擴大林草種植面積 ③建立高產、穩產的基本農田 ④有計劃地存放表土,開展土地復墾工作A.a—— B.b——① C.——② D. d——③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處亞歐大陸腹地,遠離海洋,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區。讀圖完成15~16題。15.該區域發展農業的有利條件有A.夏季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B.河流眾多,水源充足C.平原廣闊,土壤肥沃D.農業基礎好,有精耕細作傳統.該區域農業發展中最主要的生態問題是A.不合理灌溉引發泥石流B.過墾過牧導致土地荒漠化C.不合理耕作導致洪澇災害D.坡地開墾導致水土流失.我國建設南水北調工程的主要目的是A.解決長江流域的洪澇災害問題B.連通長江、淮河、黃河、海河四大水系以發展航運C.利用流域間落差發電D.緩解北方地區水資源不足的問題南水北調工程選擇“東線先行”主要原因是①東線工程經過平原地區,長江水可通過人工渠道自流到華北平原,直達天津 ②東線工程難度、蹡|線工程從長江下游取水,水量大 ④東線工程受水的黃、淮、海流域缺水最為嚴重 ⑤東線工程大量抽取長江水,可減少長江下游的洪澇災害A.①② B.①③ C.⑤ D.②④德國魯爾工業區和遼中南工業區圖.25.造成2004年濕地面積與1950年相比發生顯著變化的原因有①長期圍墾②長期泥沙淤積③當地人民有計劃地退耕還湖④全球變暖,水源枯竭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圖示地區濕地面積的變化可能帶來的后果是①洪澇災害多發②水土流失加、垡吧飾⒌販p少④土地荒漠化面積擴大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A.濕地減少、洪澇災害、環境污染 B.酸雨、水土流失、赤潮C.荒漠化、水土流失、環境污染 D.水土流失、荒漠化、生物多樣性減少28. 工業化與城市化是推動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動力。下圖是我國蘇南地區、珠江三角洲地區、浙江溫州地區、東北地區四個地區城市化的典型模式。圖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地區依次是 .cnA.蘇南地區、珠江三角洲地區、浙江溫州地區、東北地區B.浙江溫州地區、蘇南地區、東北地區、珠江三角洲地區C.珠江三角洲地區、浙江溫州地區、蘇南地區、東北地區D.東北地區、珠江三角洲地區、浙江溫州地區、蘇南地區29.兩次產業轉移中,珠江三角洲轉入和轉出的產業主要以 A.資源密集型產業為主 B.資金密集型產業為主C.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 D.技術密集型產業為主30.對第二次產業轉移的分析,正確的是 A.產業轉入區具有交通、資源、科技等區位優勢B.用地緊張、交通擁堵是造成產業轉出的主要原因C.促進了產業轉出區和轉入區環境污染狀況的改善D.加快產業轉出區經濟結構調整,縮短產業升級時間二. 判斷題。(判斷下列各題的正確與錯誤,正確的選A,錯誤的選B。本部分共10小題,每小題1分,共10分)31. 太陽輻射是地球上大氣運動、水循環和生命活動的主要動力。 32...提出加強生態文明建設體現了可持續發展的公平性原則。40.珠江三角洲地區已經建設成為我國重要的重工業基地、商品農業基地和外貿出口基地。 第II卷( 共分)41.讀“南水北調、西氣東輸、西電東送等資源跨區域調配示意圖” ,回答下列問題。(10分)(1)圖中 A 是_______工程,它的實施,可以將我國西部地區的資源優勢轉變成經濟優勢。正在建設的該項目二期工程,從新疆霍爾果斯經寧夏中衛、湖北武漢南下直達珠江三角洲的廣州、香港。建成后對珠江三角洲地區的影響是________ 。(2)圖中 B 是______工程,它將形成南部、中部、北部三大輸送通道,其輸出地所開發的主要是_______和_______資源。(3)2009年以后,我國北方多省遭遇幾十年未遇的旱情,農業部啟動抗旱一級應急響應。通過_______(填字母)工程向北方緊急調水。該工程將有效緩解調入區水資源緊缺的狀況,改善城鄉居民的生活用水和地區的生態環境,具有巨大的 效益、 效益和生態效益。42.讀“二十世紀50年代和90年代長江流域某些地理要素的變化表”與“長江流域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10分)50年代和90年代長江流域某些地理要素的變化流域水土流失面積森林覆蓋率主要湖泊蓄水容積湖泊面積50年代36.38萬平方千米(1957年)22%(1957年)洞庭湖293億立方米洞庭湖4 300平方千米90年代79.94萬平方千米(1996年)10%洞庭湖174億立方米洞庭湖2 600平方千米(1)長江上游水能資源豐富的原因主要是 、 (2分)(2)1998年長江流域發生特大洪災,直接經濟損失達1 000多億元。1998年洪災時的降水量比1954小,但長江洪水最大流量比1954年多1萬多立方米每秒,水位創歷史最高,結合材料分析形成這一現象的人為原因,并針對此原因提出防治洪災的措施。(4分)人為原因:上游地區 ,中游地區 ;措施:上游 ,中游 。(3)長江流域綜合開發建設的基本內容除了防洪外,還有 、 等。(2分)(4) 針對長江三角洲地區環境污染,可采取的措施是: ; 。(2分)43.根據中央的戰略部署,江蘇省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確立了對口支援關系。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0分)材料一 圖甲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簡圖,圖乙為江蘇省簡圖。圖甲 圖乙材料二 圖丙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江蘇省三大產業結構比例統計圖。圖丙(1)新疆和江蘇都有豐富的風能資源,簡述兩省區風能資源空間分布的特點。 、 。(2分)(2)比較兩省區三大產業比例的差異。 、 。(2分)(3)2011年,新疆正式啟動了霍爾果斯國家級特殊經濟開發區的建設。根據材料分析霍爾果斯經濟發展的優勢條件 、 、 。(3分)(4)江蘇和新疆的經濟發展存在一定互補性,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新疆可以為江蘇提供 ,江蘇可以為新疆的經濟發展支援 、 等。(3分)沭陽縣潼陽中學2013—2014學年度第一學期第二次月考地理答題紙一、單項選擇題(本部分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請將答案選項正確填涂在填涂卡上,否則無效。二、判斷題(本部分共10小題,每小題1分,共10分)題號31323334353637383940答案三、綜合題(本部分4大題,共30分)。三、綜合題。(共30分)41、(1) 影響: 。(4分)(2) (3) 42、(1) 、 (2)人為原因:上游地區 ;中游地區 。措施:上游地區 ;中游地區 。(3) (4) 、 。43、(1)新疆: 江蘇: 江蘇省宿遷市沭陽縣潼陽中學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試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203845.html
相關閱讀:北京市東城區(南片)高二12月會考模擬地理試題(WORD版)
2016年高二上學期寒假地理復習題(帶答案)
黑龍江省哈師大附中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地理)
安徽省師大附中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
湖南省長沙市第七中學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學業檢測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