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事項:
1.本試卷共12頁,其中第42,43 題為選考題,其它題為必考題。滿分300 分,考試用時150 分鐘。
2.考生一律將答案涂寫在答題卡相應的位置上,不能答在試題卷上。
3.考試結束,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第I 卷(140 分)
一、(每小題4 分.共140 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
水量盈余率是衡量水庫蓄水量變化的重要指標(水量盈余率=流入量/流出量),下表為某水庫各月水量盈余率統計表。讀下表完成1~2題:
1.下列關于水庫儲水量說法正確的是 ( )
A.12月份水庫的儲水量最大 B.3月份水庫的儲水量最大
C.6月份水庫的儲水量最小 D.8月份水庫的儲水量最大
【答案】B
【解析】從水量盈余率=流入量/流出量可知,當水量盈余率 1時,流入量等于流出量;當水量盈余率小于1時,流入量小,流出量大,水庫水量減少;當水量盈余率大于1時,流入量大,流出量小,水庫儲水量增多:3月水庫總儲水量最大。
2.該水庫最有可能位于 ( )
A.西歐地區 B.東南亞地區 C.地中海地區 D.中亞地區
【答案】C
【解析】假設水庫每月的流出量是不變的,該水庫4-8月水量盈余率在1以下,說明河流流水量小。北半球地中海氣候符合這一特征。
高房價和擁堵的交通備受城市居民關注。圖甲是我國某城市平均房價等值線(單位:元/m2)分布示意圖。圖乙是該城市某一區域不同時間的地鐵使用量統計圖。
據此回答3~4題。
3.圖甲中P處房價明顯偏高,其原因不可能是
A.依山傍水鄰近風景區,環境優美
B.附近有公路線交匯,交通便捷
C.接近文化區,有眾多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
D.地勢平坦,有工廠在此集聚
【答案】:D
【解析】:工廠聚集地環境污染較嚴重,環境條件較差,所以房價不可能偏高。答案:D
4.圖乙反映的地區最可能是圖甲中的( )
A.M B.F C.O D.P
【答案】:A
【解析】:圖乙顯示,該區地鐵早上乘客以流入為主,傍晚乘客以流出為主,說明該區白天人口多,夜間人口少,這是中心商務區人口流動的典型特征。答案:A
近年來,我市在一些人行道改造工程中,采用了質量很好的透水磚,這給城市帶來了諸多方面的環境效益。據此回答5~6題。
5. 城市中以往多采用釉面磚、水泥等不透水的材質鋪設地面,這對城市生態環境的主要危害有
①阻斷了大氣降水直接補充地下水的途徑
②冬季雨雪天氣極易使地面結冰,引起交通和出行困難
③影響了城市植被的生長
④降低了城市地面和空氣的干燥程度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③
6.除了鋪設透水磚以外,下列哪些做法對改善我市城市生態環境有直接影響
A.拓寬馬路寬窄 B.推廣使用天然氣等清潔能源
C.擴大郊區發展花卉、蔬菜的生產規模 D.增加高耗能工業
油菜是我國分布最廣的油料作物。下圖是油菜在同一時期不同地區的生長狀況圖,讀圖回答7~8題。
7.圖中甲地的油菜生產的水源主要來自于
A.河流水 B.土壤水 C.冰雪融水 D.地下水
8.乙地種植的油菜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區的主導因素是
A.地勢相對平坦 B.熱量條件好 B.土壤肥沃 D.灌溉便利
下圖為某地地質剖面圖,勘探隊員觀察到,甲處有一自北向南流的河流,東岸沖刷嚴重;某日,國際標準時10∶50時,該地鉆孔處旗桿的影子縮為一個點。讀圖完成9~10題。
9.該地
A.位于北半球
B.位于西半球
C.一年中可能有兩次太陽直射
D.盛行風為東北風
10.有關該地的判斷正確的是
A..四個鉆孔都可能鉆到地下溶洞
B. 乙處巖石可能為變質巖
C.甲處河流不可能有地下水補給
D.鐵礦礦體形成時間比斷層晚
11.根據上表信息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鋼鐵工業的原料指向型變為動力指向型 B.工業生產自動化程度提高
C.鋼鐵工業對原料的利用率不斷提高 D.工業新采用的原料越來越多
第II卷(非選擇題160分)
36.(26 分)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右圖是秘魯年降水量分布圖(單位:mm³),左圖是秘魯人口、礦產、河流分布示意圖
材料二:秘魯先后完成了馬赫斯及首都利馬等多條調水工程
(1)讀圖簡單概述秘魯年降水量分布規律。(6分)
(2)說出厄爾尼諾現象發生年份當地漁業減產還是增長,以及減產或增產原因是什么?。(8分)
(3)分析秘魯修建這些調水工程的主要原因。(12分)
37.(20分)人類的生產、生活離不開能源。人類通過自己的生產活動從自然界獲取物質和能量。根據所給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每單位國內生產總值(GDP)的一次能源消費量:以美國為 1,我國為 2.3,日本為 0.47,印度為1.3。我國石油、天然氣生產成本高于大多數國家;噸煤成本高于美國。
材料二:據《中國環境報》2004 年2 月18 日載:我國從1993 年起成為石油凈進口國,1999 年石油總消耗的22%為進口石油,到2010 年該數字預計達到40%。
材料三: 10 億千瓦時發電量所需勞動力數量比較表
煤炭、核能發電 太陽能發電 風電場 100?116 人 248 人 542 人
(1)隨著社會和科技發展,從第 次科技革命以來,與煤炭相比,石油作為能源有什么優點?(6分)
(2)根據材料一、二分析判斷,隨著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國際大型石油公司將進入中國市場,我國能源利用上存在的主要問題是。(6分)
(3)根據材料三和我國國情,有專家建議,我國應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發電,其主要理由有哪些?(8分)
42.(10分)地理選考題(請在以下A、B、C三題中任選一題作答,如果多選,判作所做第題計分)
A 環境保護
材料:PM2.5是指空氣中直徑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顆粒物,其浮在空中很難自然沉降到地面,吸入后會對人體后,大量PM2.5被吸入人體后直徑進入支氣管,干擾肺部的氣體交換,引發多種疾病。
回答下列問題:降低PM2.5污染的措施有哪些?
B 自然災害:
2014年1月11日上午,云南省鎮雄縣果珠鄉高坡村趙家溝村民小組發生特大山體滑坡災害,總計約21萬立方米的滑坡體從陡坡上傾瀉而下,將趙家溝14戶民房損毀掩埋,造成46人死亡2人受傷。
簡述我國西南地區地質災害頻發的自然原因有哪些?
C 旅游地理
右圖為武夷山的鳥瞰圖,武夷山素有“碧水丹山”,其丹霞地貌主要是由紅色砂巖組成。
(1)武夷山位于哪兩個省之間?是什么走向?
(2)構成武夷山巖石的類型屬于( )
A.花崗巖 B.沉積巖 C.玄武巖 D.變質巖
42A環境保護: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55325.html
相關閱讀:黑龍江省哈師大附中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地理)
2016年高二上學期寒假地理復習題(帶答案)
北京市東城區(南片)高二12月會考模擬地理試題(WORD版)
安徽省師大附中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
湖南省長沙市第七中學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學業檢測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