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學期期末聯合考試高二地理試題分值:100分 時間:120分鐘 第Ⅰ卷 選擇題(共60個小題,每小題1分,共60分)自然災害災情的大小取決于孕育災害的環境、導致自然災害發生的因子、承受災害的客體三者共同的作用。據此完成~題。.孕災環境包括①大氣圈、趲r石圈、鬯Α、苌锶.①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導致災情、構成自然災害的是①致災因子作用于受災體并造成危害和不利影響 ②海底火山噴發于無人荒島、凵胶楸┌l沖毀橋梁、芮袪栔Z貝利核電站泄漏,使數以百萬計的居民患上嚴重的放射病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讀“我國某地地質災害氣象等級圖”(地質災害氣象等級越高,發生地質災害的可能性越大),完成~題。.圖中反映的地質災害主要是A.地震、滑坡 B.滑坡、泥石流C.臺風、泥石流 D.地震、臺風.圖中臺風路徑處易發生地質災害的主要自然原因是A.臺風帶來的特大暴雨B.臺風路徑處多山地丘陵C.地處環太平洋地震帶D.臺風路徑處植被破壞嚴重下表為世界主要農業災害的分布,據此完成~題。地區亞洲歐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主要災害種 類干旱、洪水、沙漠化、水土流失、臺風、龍卷風酸雨、雪災干旱、洪水、沙漠化、蝗災干旱、洪水、颶風、龍卷風、水土流失、酸雨干旱、洪水、水土流失干旱、土壤鹽堿化、生物災害歐洲雪災明顯多于其他大洲的主要原因是A.草場面積廣闊,牧畜多 B.冬季氣候溫濕,氣旋活動頻繁C.冬季氣候寒冷,1月均溫低于0 ℃ D.地形以平原為主,地表水源豐富.歐洲和北美洲存在同一項農業災害,顯示出下列何種地理特征A.自然資源過度開發 B.工業化程度高C.受西風帶影響,降水過多 D.緯度跨度大,農業災害類型多7.圖中①②③④表示的自然災害依次是A.地震、火山噴發、洪澇、干旱B.火山噴發、臺風、泥石流、洪澇C.滑坡、寒潮、風暴潮、洪澇D.泥石流、地震、颶風、干旱.許多自然災害在發生、發展過程中,往往會誘發一系列的次生災害與衍生災害,形成多種自然災害。下列災害鏈表達錯誤的是A.寒潮→低溫→霜凍 B.臺風→風暴潮→洪水地點人口密度(人/km2)與震中的距離km地震發生時間(當地時間)震級死亡人數X2005.8上午10:257.48Y5002.5早上4:007.118209.從表中資料看,不能明確判斷的是( ) C.兩地都不位于震中 D.兩地都受到了地震波的強烈沖擊10.Y地死亡人數比X地較多的原因不可能是( ) 干旱對農業生產影響很大。在我國農業生產中,受干旱影響的地區較廣,其中以西北地區的干旱、華北地區的春早和長江中下游地區的伏旱最為突出;卮11—12題。11.關于我國上述地區干旱成因的敘述,正確的是( )A.季風活動的不穩定性是造成上述地區干旱的主要原因B.氣旋是形成長江中下游地區伏旱現象的主要原因C.春季降水少、蒸發旺盛是形成華北地區春旱的主要原因D.農業灌溉用水量大是造成西北地區干旱的主要原因12.為緩解干旱對各地區農業的影響,下列措施合理可行的是( ) ①大規模進行海水淡化 ②采取人工措施,加快西部高山冰川的溶水速度 ③修建水庫和跨流域調水工程 ④推廣節水技術,增加耐旱作物的種植面積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我國是地質災害發生頻率較高的國家。雖然地質災害危害很大,但人類可以采取相應的措施減輕災害的損失。據此回答~題。.下列與我國地質災害發生無關的因素是 ( )A.我國位于三大板塊交界地區,地質作用強烈B.我國位于季風氣候區,降水較多C.我國屬于發展中國家,抵御地質災害的能力不足D.我國是一個多山的國家且植被覆蓋率較低.泥石流經常發生在下列哪個地區( )A.黃河河口三角洲 B.內蒙古高原C.黃土高原 D.天山北麓讀“某地地質災害成災頻次示意圖”,回答1~1題。15.關于該地地地理特征的敘述,可能的是( )①地形崎嶇、谌杲邓S富 ③地表基巖廣布 ④地表巖石破碎,松散碎屑物多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②④1.該地防御此類地質災害的主要措施是( )①提高植被覆蓋率、谛藿ㄋこ獭、坌藿ㄗo坡工程④清除河道淤泥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③人民網廣州2010年9月11日電 熱帶風暴“彩虹”今天凌晨2時許在海南登陸后,在粵西地區掀起較大風暴潮,局部降了大到暴雨;雷州灣沿海出現接近警戒線的高潮水位。據此回答1~題。1.該類型的風暴潮多發生的時間是( )A.春夏 B.夏秋C.秋冬 D.春秋.下列選項屬于該次風暴潮特點的是( )①來勢猛,速度快、趶姸却蟆、燮茐牧姟、茉鏊^程相對緩慢A.①②④ B.①②③C.①③④ D.②③④讀下圖,回答~題。.將下列選項中適當項目的序號填入圖中A、B、C、D字母處(每項只選用一次),依次應為( )①土地肥力下降、诤樗疄暮υ龆唷、酆拥烙偃涌臁、芩亮魇Ъ觿.④②③①B.④③①②C.③①②④D.①②③④.造成1998年長江特大洪水的人為原因是( )A.修建水庫 B.植樹造林C.氣候異常 D.圍湖造田生物入侵,又稱生態入侵,是指外來物種因為偶然機會進入某一適宜其生存和繁殖的地區其種群數不斷增加、分布區逐步擴展的過程。據此完成~題。.近年來,被稱為“生態殺手”的北美一只黃花先后在滬、蘇、浙、贛等地迅速蔓延,嚴重影響原有植被。其根本原因是A.該地區氣候暖濕,適宜其生存 B.該地區土壤呈酸性,適宜其生長C.一只黃花在該地區沒有天敵制約 D.一只黃花在新環境發生了變異.水葫蘆引入我國后,在南方水域大暴發,而在北方水域卻未形成生態災難,其主要原因是A.南方無其天敵,北方有其天敵 B.南方水域廣闊,北方地表水貧乏C.南方水污染較輕,北方水污染嚴重 D.南方冬季溫和,北方冬季寒冷2.我國云南昆明引種桉樹后,引起地下水位下降,造成周圍植被大量死亡,這屬于( )A.生物災害 B.水文災害C.自然災害 D.人為災害地理信息系統(GIS)與一般信息系統的主要差別是,GIS所采集的信息是按地理空間分布特征來反映地理實體結構及其動態變化規律的。例如在臺風災害襲擊時,可以利用遙感技術完成監測評估任務,并將信息迅速通過衛星傳送給防洪減災決策單位。據此回答~題。.在臺風災害中,利用遙感技術可以直接進行( )A.統計受災人數B.監測臺風運動路線C.分析臺風造成的財產損失數額D.分析臺風成因.在下列自然災害中,利用遙感技術無法做到的是( )A.準確預報地震發生的時間B.監測病蟲害的擴散情況C.收集洪水受災區的面積D.監測沙塵暴的動態趨勢針對每年都出現溺水事件的現狀,6月5日下午,威海市公安邊防支隊在國際海水浴場進行了海上救生演練。接到報警后,前后僅用6分鐘,民警將一名離岸300米的海中遇險人員救出并送往醫院。據此回答~題。.自然災害救援與救助的目標包括( )①減少甚至消除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②防止和杜絕災害消息的發布和泄漏,維護社會穩定③恢復災區人們的基本生存條件④保障災區人們的生存與發展⑤疏散人群,動員災害多發區人民遷出原居住地A.③④⑤ B.①②③C.①③④ D.①②⑤.自然災害救助三個核心環節的實施程序是( )A.準備——應急——恢復B.應急——準備——恢復C.準備——恢復——應急D.恢復——準備——應急青海玉樹地震時,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提出四項要求:第一,現在第一位的工作是抓緊時間救人,多爭取一分一秒的時間就可能多搶救出一個被困者。第二,要不惜一切代價連夜打通道路。這是目前抗震救災工作的關鍵。第三,衛生部要統籌協調,從各地調醫療人員趕赴災區。第四,要全力妥善安置好受災群眾,要緊急從各地調運大批帳篷,滿足群眾避震、避雨需要。根據材料完成~題。.從材料中可以看出當今各國政府在災后的主要工作和應盡的責任是( )A.挽救生命,給災民創造基本的生存條件B.維持社會的安定和良好的社會秩序C.給予經濟支持,首先搶救財產D.調動軍民力量投入救災.四項要求中屬于生命線工程的是( )A.第一項 B.第二項C.第三項 D.第四項.第二項中要不惜一切代價打開通道,原因是( )①關系到救援人員到達時間②關系到救災物資到達時間③防止發生次生災害④便于發生次生災害時及時疏散人員A.①②④ B.①②C.②③④ D.①③④A.刀耕火種,毀林開荒B.圍湖造田,開墾荒山C.南水北調,發展生產D.發展工業,污水排入江河32.下列惡果不是由“牧童經濟”模式造成的是 ( )A.全球變暖B.破壞性地震C.酸雨危害D.土地沙漠化近年來赤潮在我國時有發生,當赤潮發生時,海水中的某些微小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使水體呈現紅紫等顏色,并對生物造成危害。據此完成33~35題。33.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赤潮是目前在全球較為普遍且日趨嚴重的水污染現象B.含磷洗滌劑廣泛使用與排放是發生赤潮的主要原因之一C.在封閉的海灣容易發生赤潮 D.赤潮的發生是與人類活動無關的自然現象34.形成 “赤潮”的主要污染物為 ( ) A.重金屬 B.甲基汞 C.氮、磷等營養元素 D.有機氯農藥35.在下列水域中最容易發生赤潮的是( )A.杭州灣B.萊州灣C.遼東灣D.珠江口隨著近代工業和城市化的不斷發展,城市垃圾數量不斷增加,垃圾圍城已成為嚴重的環境災害之一。據此回答36~37題。36.城市垃圾是指在生產建設、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動中產生的污染環境的 ( )A.水污染 B.固體廢棄物污染 C.大氣污染 D.噪聲污染37.下列關于垃圾的甘肅省秦安縣高中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地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690337.html
相關閱讀:2016年高二上學期寒假地理復習題(帶答案)
黑龍江省哈師大附中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地理)
安徽省師大附中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
北京市東城區(南片)高二12月會考模擬地理試題(WORD版)
湖南省長沙市第七中學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學業檢測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