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2012屆高考歷史第一輪必修3第5單元考點復習教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三 來源: 記憶方法網
2012屆高考歷史第一輪必修3第5單元考點復習教案=
考點10 新文化運動與馬克思主義的傳播

課前自主學習

一、新文化運動
1.背景:
(1)政治:辛亥革命后,袁世凱專制獨裁、復辟帝制。
(2)經濟: 民族資本主義 的進一步發展(根本原因)。
(3)思想:袁世凱掀起 尊孔復古 逆流(直接原因)。
2.興起:
(1)標志: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 青年雜志 》。
(2)代表人物:陳獨秀、 李大釗 、胡適、 魯迅 等。
(3)運動中心: 北京大學 。
(4)指導思想:民主和 科學 。(前期)
3.內容:三提倡三反對。
(1)提倡民主與科學,反對 愚昧 與 專制 。
(2)提倡 新道德 ,反對 舊道德 。
(3)提倡 新文學 ,反對 舊文學 。
4.評價:
(1)性質:一場資產階級反封建的文化 啟蒙 運動(思想解放運動)。
(2)積極影響:
①沖擊了 封建思想 的統治地位。
②為 馬克思主義 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條件。
(3)消極影響:
①對 傳統文化 的批判有片面性。把一切中國文化都看做是落后的,甚至把一些優秀的 民族文化 遺產也當作封建文化加以否定。(犯絕對否定的錯誤)
②把一切 西方文化 都看做是進步的。(犯絕對肯定的錯誤)
【疑點1】新文化運動內容之間的關系。
指點迷津: ①民主和科學是新文化運動前期的指導思想。提倡民主以反對中國的封建專制思想,提倡科學以反對愚昧和迷信,用民主與科學同封建主義進行斗爭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
②新道德是民主和科學的前提。提倡民主就是反對封建專制,而封建專制是建立在孔子儒學舊道德的基礎上的。所以反對封建禮教、反對舊道德就是反對封建專制制度,就是摧毀封建專制制度的根基,讓民主共和思想更加深入人心。
③新文學是民主與科學的傳播載體。文學革命擴大了民主與科學在社會上的影響,民主與科學正是憑借廣大民眾易于接受的白話文得到廣泛傳播。
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
1.主要原因: 十月革命 和 五四運動 的影響,馬克思主義成為強大的社會思潮! 2.代表人物:李大釗是舉起 社會主義 大旗的第一人,先后發表了《庶民的勝利》和《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1918年發表的《 我的馬克思主義觀 》,比較全面地介紹了馬克思主義。
3.傳播的社團及刊物:北京創辦了“ 馬克思學說研究會 ”,出版面向工人的刊物《勞動者》《勞動界》《勞動音》,并建立了一些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
4.影響: 馬克思主義 在中國廣泛傳播,促成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疑點2】如何看待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的必要性。
指點迷津: ①中國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②新文化運動中對民主與科學的提倡,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提供了條件。
③俄國十月革命的成功使中國人民看到了希望,對社會主義的向往成為世界革命的潮流。
④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科學性、正確性使得人們認識到其革命理論的價值。
⑤李大釗等先進知識分子大力宣傳馬克思主義,認真研究馬克思主義理論,為中國人民找到了救國救民的理論武器。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創造了條件。

課堂精講精練

1.新文化運動的內容與評價。
內容:
(1)提倡民主和科學,反對專制和愚昧、迷信。“民主”指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科學”指近代自然科學法則和科學精神。民主和科學成為新文化運動的口號。
(2)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芭f道德”是指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傳統道德。
(3)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胡適的《文學改良芻議》、陳獨秀的《文學革命論》揭開了文學革命的序幕。魯迅的《狂人日記》、《孔乙己》是新文學的典范。
評價:(1)進步性:五四運動以前的新文化運動是資產階級對封建文化的斗爭,是資產階級啟蒙運動和資產階級的要求在思想文化領域的反映,是近代中國向西方探求真理的組成部分,屬舊民主主義范疇。新文化運動提倡民主與科學,反對封建與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在當時具有積極的意義,這些主張動搖了封建思想的統治地位,極大地解放了人民的思想,弘揚了民主和科學思想,推動了科學教育的發展,為五四運動的爆發作了思想上的醞釀和準備。
后期新文化運動傳播了馬克思主義,啟發了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他們選擇和接受馬克思主義作為拯救國家、改造社會和推動革命的思想武器。
(2)局限性:
①五四運動以前的新文化運動帶有明顯的歷史局限性,特別表現在局限于知識界,沒有與工農群眾的斗爭相結合。
②新文化運動對東西方文化存在著絕對否定或絕對肯定的偏向。如把中國的一些優秀文化遺產當作封建糟粕一概加以否定。
【例1】(2010?江蘇高考)“所謂立憲政體,所謂國民政治,果能實現與否,純然以多數國民能否對于政治,自覺其居于主人的主動的地位為唯一根本之條件!边@反映陳獨秀提倡新文化運動的根本出發點是( )
A.傳播西方進化論與人性思想
B.打擊袁世凱尊孔復古行徑
C.抨擊立憲道路號召暴力革命
D.批判封建思想喚醒民眾覺悟
解析:“自覺其居于主人的主動的地位”即國民民主意識的覺醒。
答案:D
變式訓練:下列現象與新文化運動中“賽先生”的主張完全一致的是( )
A.小學生不讀不寫不學舊體詩
B.中學生散發反對復辟的傳單
C.大學生愛聽嚴復宣傳進化論
D.華老栓相信人血饅頭能治病
解析:“賽先生”的意思是“科學”,即指西方自然科學 。
答案:C
2.馬克思主義在我國廣泛傳播的原因及影響。
原因:
(1)國際原因:1917年俄國的十月革命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為中國革命指明了社會主義方向。
(2)國內原因:
①階級基礎: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無產階級力量得以壯大。
②五四運動后,中國工人運動進一步發展。
③先進知識分子的宣傳:李大釗第一個舉起社會主義大旗。
④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屢次失敗的教訓。
影響:
(1)李大釗、陳獨秀、蔡和森、瞿秋白、周恩來等一批知識分子成為馬克思主義者。
(2)促成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例2】“(2009?四川文綜)1918年底到1919年4月,中國人普遍對協約國勝利持高度肯定態度;但1919年4月后,列寧批判帝國主義理論卻迅速流行開來。輿論的這種變化反映出( )
A.國人一度對借巴黎和會獲得世界強國地位充滿信心
B.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官的退讓引發了國人情緒變化
C.馬列主義思想給國人帶來了重組世界新秩序的希望
D.馬列主義成為了國人追求民族獨立富強的指導思想
解析:解答本題的關鍵是抓住題干中的“1919年4月”、“列寧批判帝國主義理論”等有效信息限定詞,這些信息告訴考生1919年五四運動后,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主流。A、B項反映國人對巴黎和會的態度變化,排除。D項須在1921年中共成立之后。
答案:C
變式訓練: 1920年,陳獨秀在《談政治》一文中明確宣布:“我承認用革命的手段建設勞動階級(即生產階級)的國家,創造那禁止對內對外一切掠奪的政治法律,為現代社會的第一需要。”這一認識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新文化運動陣營的分化
B.工農運動的發展
C.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
D.中國共產黨提出革命綱領
解析: 1918年,李大釗第一個舉起了社會主義的大旗,1919年五四運動后,新文化運動進入一個新的階段,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成為主流。
答案:C

特別提示

1.新文化運動的前期宣揚資產階級的民主和科學思想,是資產階級文化反對封建思想和文化,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思想文化運動;后期則是宣揚馬克思主義,是無產階級思想和資產階級思想文化斗爭的新階段。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54160.html

相關閱讀:2012屆高考歷史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單元復習教案
2012屆高考歷史學業現代中國的對外關系專題復習教案
第6課 解放戰爭的勝利教案
2012屆高考歷史考點復習: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階段
2012屆高考歷史第二歷復習五代 遼 宋 夏 金 元專項教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