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蒙古的興起和元朝的建立 教學設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三 來源: 記憶方法網
課題

蒙古的興起和元朝的建立

計劃學時

1課時

教材





本課主要講述蒙古族的興起及其所建立的元朝在我國歷史上的貢獻,涉及元朝的政治和經濟史內容。教材通過三目內容來完成,第一目著重介紹“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的歷史功績。第二目主要講述元朝的統一,包括忽必烈建立元朝、元朝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對外交往及行省制度的確立等內容。第三目呈現的是元朝民族的融合與發展。在整個課程標準中,是十分重要的一節課。在教材中,本課知識承載量大,從蒙古興起一直講到元朝的政治、經濟及民族融和的發展情況,是“特立獨行”的一課,是編寫的妙筆。學







1、分析學生認知水平和能力現狀。學史興趣較濃,思維活躍,發言積極,合作學習能力較強。

2、分析學生現存的學習問題。不能將歷史與現實生活相聯系,缺乏對必要歷史知識的積累,全面、辨證地分析和評價歷史事件的能力有待進一步培養。

3、分析學生目前的學習需求和學習行為。希望通過聲、圖、文等多種形式了解歷史,得到啟示;希望通過課堂討論、合作交流,運用歷史知識解決現實問題,以期達到“以史為鑒”。教







知識與能力:

(1)了解蒙古族的興起、統一和元朝的建立過程,以及元朝的政治統治和經濟發展情況。(2) 通過思考和概括元朝在我國歷史上的貢獻,培養學生綜合歸納歷史知識的能力。(3)通過對元朝民族融合的學習,培養學生初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分析問題的能力。(4)通過學習成吉思汗等的歷史史實,提高學生對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的復述能力。過程與方法:

(1)指導學生課前收集與本課相關資料,準備在課堂中互相交流,同時作為課堂內容的補充。(2)利用多媒體展示一些圖片、地圖、播放人物介紹錄音等,讓學生直接感受,引發思考,實施探究式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的歷史比較分析能力。(3)結合探究討論的內容,鍛煉學生的思辯能力及運用文史知識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學習本課,使學生認識成吉思汗的歷史功績及對蒙古社會的發展起到的積極作用,給予正確的評價。并從他的身上明白有些道理,培養堅強的意志。(2)學習文天祥在反元斗爭中始終堅貞不屈,表現高尚的氣節的英雄精神。(3)通過了解元朝統一全國,疆域幅員遼闊,行省制度所起到的作用,中外交往頻繁的主要史實,認識元朝在中國古代史上的歷史地位。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 “蒙古族的興起和元朝的建立”“行省制度”及“民族融合”是本課的重點。(通過播放音像資料、展示圖片、地圖等方式突破)。

[難點] “行省制度”,此概念對于初一學生有一定難度。講述時結合《元朝疆域》圖講明:行省制度施行的目的、內容和作用,西藏成為元朝的正式行政區,對琉球(今臺灣)的管轄。
教學方式
開展合作學習法、提問法、講解法、比較法、自主探究。
課前實踐
學生分為四組分別通過電腦或書本查閱資料,收集與本課相關的第一手資料。
課前策劃
各小組整理相關資料、知識,在課堂上展示,進行討論。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媒體內容

設計意圖
導入新課:引導學生回顧“民族政權并立的時代”一課內容。然后提問:兩宋時期我國北方先后出現了哪幾個少數民族政權?

講述:(學生回答后)其實當時北方還生活著一個少數民族—蒙古族,今天我們就來了解有關蒙古族古代的歷史。請先欣賞幾幅蒙古族的圖片。 一、“一代天驕”統一蒙古

問:(1)毛主席曾稱哪一位歷史人物是“一代天驕”?

(2)成吉思汗在中國歷史上有怎樣的歷史功績?

(3)蒙古政權的建立在中國歷史上起到了什么作用?
[引導討論]:成吉思汗的童年都經歷什么樣的磨難?這對他產生了什么影響?對你有什么啟示?

簡評:對有見地的發言,給予表揚、鼓勵.

小結:成吉思汗的最大歷史功績是:統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權,對蒙古社會的發展起了積極作用。是中國歷史上杰出的人物,是蒙古族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

[過渡]:蒙古族是我國歷史上的重要民族,其領袖成吉思汗統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國,其孫子忽必烈進一步鞏固和擴大了其在中國的封建專政,建立了元朝。那么,忽必烈在位時期有哪些行為?這些行為對中國歷史發展起了什么作用?

二、忽必烈建立元朝

1、 元朝的建立

2、 天祥的抗元斗爭

[引導討論](結合教材P68“動腦筋”):文天祥在抗元斗爭中所表現出來的英雄氣節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但有人說,他太傻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睘槭裁床煌艘徊皆僬f?何況忽必烈很賞識他的才能。對此你有什么看法?(根據情況可以課下以開辯論會的形式進行)

簡評:對大膽發言的學生給予充分的必要的肯定與鼓勵,提醒其注意語言的概括性、條理性。

3、 元朝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對外交往

問:(1)忽必烈在位時期對元朝的社會經濟發展作出了什么貢獻?

(2)元朝的對外交往頻繁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4、行省制度

引導思考:元朝為什么要建立行省制度?其內容是什么樣的?它起到了什么作用?

簡評:

小結:行省制度的目的、內容及作用。

本目小結:忽必烈繼承汗位后對蒙古族的發展也作出積極的貢獻,在政治經濟等方面很有建樹,他也是中國歷史上的杰出人物。

[過渡]: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自古以來,歷朝歷代都對民族的發展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元朝就促進、加強了民族融合。那么,元朝的民族融合到底得到了怎樣的發展呢?

三、民族融合的發展

引導思考:(1)元朝的民族融合為什么會有很大的發展?(2)元朝的民族融合表現在哪些方面?(3)元朝的民族融合有什么歷史意義?

簡評:

小結:元朝的民族融合,是歷史上民族融合的進一步加強,元朝的統一促進了民族融合,民族融合又促進了各族經濟文化的發展。

[引導思考與討論]:

(1)元朝在我國歷史上有什么貢獻?

(2)學習了本課后有何啟示?你覺得其中哪些內容值得你思考?

簡評:思維活躍,能聯系實際,言之有理。學習歷史的一個重要作用就是從歷史中吸取經驗教訓,以史為鑒。
回顧相關內容,回答問題(契丹—遼、黨項族—西夏、女真族—金)。

仔細欣賞圖片及閱讀課本導入框內容,感受、思考。
A:迅速閱讀教材該目下正文、小字內容,尋找相關信息,做必要的批注。B:交流、總結、發言。С:參與教材“動腦筋”通過討論解決問題,認識蒙古政權建立的作用。 參考課前收集的資料,結合教材提示,分組討論,然后選派一兩名代表發言。


A::迅速閱讀教材該目下第一自然段及小字內容,解決:(1)元朝是怎樣建立的?

(2)“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誰的名言?等問題。

B:在老師的指導下重點了解元朝的建立及統一過程、文天祥的抗元斗爭史實。

С:講述搜集的有關文天祥的故事。

D:各抒己見、暢所欲言。

A:閱讀教材該目下第二段內容,批注、歸納。B:交流、發言、總結:(1)忽必烈重視農業;(2)開鑿水陸交通運輸;(3)商業——大都繁榮;(4)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來華,著有《馬可?波羅行紀》。

A:閱讀教材該目下第三段內容,批注、歸納。B:交流、發言、概括、總結。

A:閱讀教材本目內容, 結合自己的認識,比較、交流、概括。 B:選派學生代表總結發言。С:學生之間自評、互評。D:參與教材P70“動腦筋”,各抒己見、暢所欲言。(可在課下進行)

按四小組分組(各抒己見,暢所欲言)實施課前策劃,展開交流、討論。

展示幻燈片1、2: 蒙古族的服飾、生活習俗等圖片。
展示幻燈片3、4:一、“一代天驕”統一蒙古、問題(1)、(2)、(3)。教材P67“動腦筋”

展示幻燈片5:《成吉思汗》像及《成吉思汗陵》照片。
播放介紹成吉思汗生平事跡的錄音。

播放文天祥抗元斗爭經過的錄音介紹。

展示幻燈片6: 教材P68“動腦筋”。 展示幻燈片7:文天祥的《過零丁洋》和《正氣歌》。

展示幻燈片9、10: 問題及總結。

展示幻燈片11:元朝的運河和海運航線圖。
展示幻燈片12:《元朝的疆域》圖。

播放介紹行省制度的錄音。

播放介紹忽必烈生平事跡的錄音。

展示幻燈片13:元朝民族融合圖片。 展示幻燈片14:元朝民族融合的四大表現及歷史意義。

展示幻燈片15:[思考與討論]


為使學生盡快進入教學課堂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通過提問與思考,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歸納和總結。

培養學生逐步通過圖、文、聲等解決相關的歷史問題的能力。

使學生認識成吉思汗的歷史功績,給予正確的評價。并從他的身上明白有些道理,培養堅強的意志。

通過學習文天祥等的歷史史實,提高學生對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的復述能力。

通過合作交流,運用已有的歷史知識解決現實問題。


通過提問與思考,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歸納和總結。
利用多媒體展示一些圖片、地圖、播放錄音,用聲、圖、文的形式讓學生直接感受,引發思考,實施探究式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的歷史比較分析能力。

引導學生思考,培養學生充分利用教材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認識元朝在中國古代史上的歷史地位。 培養學生全面、辨證地分析和評價歷史事件的能力。課





1、對學生課前的充分準備給予肯定,對課堂中發言積極的學生進行表揚、鼓勵,對有獨到見解的學生可建議其課下以書面形式呈報自己的觀點,其后可向班級、學校推薦。

2、[老師總結、拓展]:本節課,我們了解了蒙古族的興起、統一和元朝的建立過程,以及元朝的政治統治和經濟發展情況,認識了元朝在中國古代史上的歷史地位。成吉思汗的史實讓我們懂得了“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道理,從而要努力學習,同時培養堅強意志。從文天祥身上我們又領略了一個堅持信仰,視死如歸的英雄人物的氣概。這都將使我們獲益匪淺。學習歷史不但要了解歷史史實、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重要的是從歷史當中汲取養分,這樣才能真正有提高、有收獲。

3、 [作業]①課后習題。②將課堂中展示的學習成果,形成文字并編寫歷史小報。③繼續探究性討論會。板







蒙古的興起和元朝的建立社會經濟發展

↑蒙古的興起—→ 統一蒙古—→統一全國—→民族融合



行省制度 教學反思

在這節課的講授過程中,我充分運用多媒體技術手段,學生學習興趣濃厚,積極性也提高了,氣氛活躍,使課堂效果煥然一新。設問激疑,引發學生創造性思維;能運用發展性教學評價來評價學生、幫助學生,使學生個性得以培養,還能體現了學生自主參與教學過程,大大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學理念;教師大膽放手,充當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學生是參與者、發展者,師生平等,使師生形成“學習共同體”,實現教學相長。值得提出的是,課前搜集、整理資料需要老師作出認真的指導、引導;學生討論、辯論需要做好充分準備,需要有效的組織、時間的控制。否則,本課在課堂中開放與高效可能難兩不誤,會導致有限的課堂時間和教學內容發生矛盾。另外,其中有些[小結]可放手由學生來進行。當然,在教學中我也發現了很多問題,我一定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不斷學習新的教學理念,教學策略和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主體作用,使自己的教學工作有更大的進步。 教師活動運用媒體學生自主活動

圖注:
開 始

教學流程圖

蒙古族服飾、生活習俗等圖片

忽必烈像、錄音文天祥像、錄音、詩文元朝的運河和海運航線圖。
回顧,思考,解答讀教材,感受,思考參與P67動腦筋、討論、發言

讀教材、聆聽、思考、尋找相關信息參與P68“動腦筋”讀教材、地圖、思考、總結、發言

回顧舊知識,提問,導入新課展示第一目標題,提問引導
簡評,小結,過渡

展示第二目1、2、3、4小課題,設問激趣

講解,小結,過渡

展示第三目、提問、引導思考成吉思汗像、錄音元朝疆域圖、交流、歸納、解答元朝各民族融合圖片

分組展開交流、討論作業

簡評,過渡,引導思考

組織探究活動

簡評,總結,拓展,板書
參與P69“動腦筋”、討論
結 束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58574.html

相關閱讀:2012屆高考歷史考點復習: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階段
2012屆高考歷史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單元復習教案
2012屆高考歷史學業現代中國的對外關系專題復習教案
第6課 解放戰爭的勝利教案
2012屆高考歷史第二歷復習五代 遼 宋 夏 金 元專項教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