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第30課 綏靖政策與“集體安全”的失敗教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三 來源: 記憶方法網
(一)知識與技能
知道德國毀約擴軍的具體表現,軸心國集團的建立;了解綏靖政策的背景、《慕尼黑協定》、《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的內容和影響。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教材文本的解析和相應史料的解讀,指導學生進一步學習全局思考問題,辨證分析問題的方法,從而對二戰前的國際形勢有更客觀,全面的了解。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使學生深刻理解綏靖政策的實質,了解在國際關系中采取對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縱容,退讓屈服,以犧牲別國為代價,同侵略者勾結和妥協是不可取的。正是這種極端的民族利已主義,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仡欉@一教訓,對當今調整地區沖突和反恐斗爭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各欄目的參考答案
(一)練習與測評
1、綏靖政策的核心內容是什么?它是在怎樣的背景下出現的?
答案:綏靖政策”是指一戰后,英法美等國的統治階級為了保住既得利益,竭力避免戰爭,對法西斯國家采取的姑息、退讓、妥協、縱容的政策。其主要內容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犧牲別國的利益保護自己的既得利益;一是將禍水東引,犧牲蘇聯求得西歐無戰事。
西方推行綏靖的背景有:①“和平主義”思潮:“一戰”充分顯示了現代戰爭的殘酷性,各個國家損失慘重,由此懼怕戰爭的出現。因此,戰后英法等國出現了一種鼓吹不惜一切代價避免戰爭的和平主義思潮;
②30年代經濟危機:經濟危機使英法兩國政局動蕩,內閣交替頻繁,且忙于應付危機,很難指望政府在法西斯進攻面前實行一種堅定和連續的外交政策;
③英法政治地位削弱:英法雖為“一戰”的戰勝國,但經濟、軍事實力受到極大的削弱,這使得統治集團中部分人不敢同德意日的侵略擴張政策進行針鋒相對的斗爭,而試圖通過對侵略者做出部分讓步來維持自己的既得利益;
④帝國主義強國對社會主義國家蘇聯的仇視;
⑤希特勒制造的假象:英法兩國的資產階級對弱小國家固有的蔑視,對社會主義蘇聯的仇視,法西斯國家則投其所好,竭力造成惟有共產國際,惟有蘇聯才是法西斯的敵人的假象。這一切均是促成英法推行綏靖政策的因素。
⑥根本原因:英法兩國以犧牲弱小國家利益為代價,謀求大國的妥協,獲得和平,來維護本國利益。
2、蘇德為什么要簽訂兩國互不侵犯條約?其后果如何?
答案:英法的綏靖政策使蘇聯尋求構建集體安全體系的希望破滅;《慕尼黑協定》和西方國家一貫的敵視使蘇聯警惕“禍水東引”。而德國為避免兩線作戰,也同意與蘇聯進行談判,兩國簽訂互不侵犯條約。
《蘇德互不侵犯條約》打破了英法“禍水東引”的陰謀,為蘇聯爭取了寶貴的時間來加強備戰,也打破了德日兩國的反蘇同盟,爭取了較為有利的國際環境,為后來的勝利奠定了一定的基礎。但從二戰整體來看,這也使希特勒避免了兩線作戰,助長了其發動世界大戰的野心。另外,蘇德無視小國利益,參與分割東歐,給世界和平帶來很大危害。
(二)探索與爭鳴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58633.html

相關閱讀:2012屆高考歷史第二歷復習五代 遼 宋 夏 金 元專項教案
2012屆高考歷史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單元復習教案
2012屆高考歷史學業現代中國的對外關系專題復習教案
第6課 解放戰爭的勝利教案
2012屆高考歷史考點復習: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階段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