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Ⅰ卷 (選擇題)
在下列各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 科學家在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時,向豚鼠的胰臟腺泡細胞中注射3H標記的亮氨酸,經過一段時間后,被標記的氨基酸可依次出現在該細胞的不同部位。下面4有關敘述哪一項是正確的?
A. 被標記的氨基酸首先出現在附著有核糖體的內質網中
B. 連接圖中①、②、③、④所示結構的是具膜的小泡
C. 圖中②、③、④分別代表內質網、高爾基體、細胞膜
D. 細胞內的各種生物膜既各施其職,又有緊密的聯系
2. 普通小麥葉肉細胞內某些物質的轉變過程可用下面的簡要圖解表示。圖中a、b、c、d分別表示相應的生理過程。下列對圖示的解釋正確的是
A. 圖中a過程中提供能量的物質只有ATP
B. 參與圖中b過程的酶只存在于線粒體內
C. 圖中c過程進行的場所是葉綠體囊狀結構的薄膜
D. 圖中d過程還有大量ATP和CO2的產生
3.下列關于人體新陳代謝的敘述,哪一項是正確的?
A.必需氨基酸只能來自食物,非必需氨基酸只能通過氨基轉換作用形成
B.糖類、脂肪和蛋白質,在人體細胞中氧化分解后,最終產物都是CO2和水
C.線粒體能將葡萄糖氧化分解并產生ATP,為細胞生命活動提供能量
D.人體在饑餓時,血液中葡萄糖的補充首先來自肝糖元的水解
4. 肝臟是動物內最重要的生化器官,下面有關敘述中哪一項是不準確的?
A. 在盛有過氧化氫溶液的試管中加入新鮮肝臟研磨液,可觀察到有氣泡產生
B. 將小白鼠的肝臟切除一部分后,可檢測到其血液中的氨的含量有所增加
C. 血糖含量保持相對穩定,是通過肝糖元的合成代謝來實現的
D. 當動物體內磷脂的合成減少時,肝臟合成脂蛋白的能力就明顯降低
5. 下面是“白菜一甘藍”雜種植株的培育過程示意圖,在提供的幾種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原生質體A和原生質體B的融合必需要有PEG等誘導劑誘導
B.在由雜種細胞形成雜種植株過程中,包含了有絲分裂和細胞分化
C.在組織培養過程中形成的愈傷組織,其代謝方式是自養需氧型
D.“白菜—甘藍”雜種植株具有的性狀是基因選擇性表達的結果
6. 右圖是將某動物體(XY型)的性腺制成切片后,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的細胞分裂時期示意圖。比較甲、乙兩個細胞所處的分裂時期,可以得出下列哪一項結論?
A. 它們處于同一細胞周期的不同階段
B. 都可發生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
C. 只有甲圖發生了X和Y染色體的分離
D. 乙圖細胞分裂的結果染色體數目減半
7. 臍血是新生嬰兒臍帶被結扎后由胎盤臍帶流出的血液,其內含有大量未成熟的造血干細胞。將臍血干細胞移植,對白血病等疾病的治療具有顯著的療效。下面有關敘述哪一項是正確的?
A. 造血干細胞可通過不同的細胞分裂方式形成淋巴細胞
B. 與早期囊胚細胞相比,造血干細胞的分化程度更低
C. 由造血干細胞接受抗原刺激可形成效應B和T淋巴細胞
D. 從免疫學角度分析,臍血自身移植的優點是排斥反應小
8. 在社會調查中發現,人群中夫婦雙方表現型正常也可能生出患某種遺傳病的女孩。遺傳學的研究表明,該遺傳病是由一對等位基因控制的。請分析下面的敘述,其中符合該種遺傳病傳遞方式的是
A. 該遺傳病可能是受位于X染色體上的隱性基因控制的
B. 該遺傳病患者與表現型正常的人結婚,子代患病的概率女孩大于男孩
C. 如果夫婦一方是該遺傳病患者,他們所生子女一定是攜帶者
D. 如果夫婦雙方都是攜帶者,他們生出患病孩子的概率是1/4
9. 下面有關真核細胞基因結構和功能的敘述,哪一項是錯誤的?
A. 等位基因A與a的最本質區別是兩者的堿基排列順序不同
B. 對血友病患者的造血干細胞進行基因改造后,其遺傳性發生改變
C. 不同種類的蛋白質的基因所含外顯子和內含子的數目是不同的
D. 用PCR技術進行DNA的體外擴增時要發生堿基互補配對
10.右圖是農業生態系統的一種結構模式,有關分析中正確的一項是
A. 農作物和人是該生態系統的主要成分
B. 人和畜禽所處的營養級肯定是不同的
C. 物質的良性循環,確保了能量的循環利用,減少了廢物的積累
D. 分解者的有效利用,提高了該生態系統的能量利用率
第Ⅱ卷 (非選擇題)
11. 請回答有關代謝的兩個問題:
Ⅰ. 植物的葉面積系數與植株的呼吸量,總光合量與干物質積累量有密切關系。下表是對不同農田的葉面積系數、總光合量、呼吸量的實地調查所獲得的數據。請分析回答問題:
葉面積系數(cm2/cm2)
1
2
3
4
5
6
7
8
總光合作用量(%)
15
30
50
75
85
90
95
95
植株呼吸量(%)
10
20
30
45
50
70
95
105
(注:葉面積系數是指植物葉面積和土地面積的比值。)
(1)從表中可以看出,葉面積系數為_______(cm2/cm2)時,最有利于干物質積累量增加。
(2)在下面的直角坐標系中用曲線表示葉面積系數與干物質積累量之間的關系。
(3)當葉面積系數過大時,干物質積累量反而會下降,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
(4)從理論上,采取下列哪些措施可以提高農作物的光能利用率? __________________
A.延長光合作用時間 B.選育種植高稈品種
C.合理密植 D.合理施肥
Ⅱ. 人體在運動時,心肌的ATP需要量可能升高10倍,骨骼肌的ATP需要量可能增加到100倍以上。請回答:
(1)運動中的肌肉細胞所需要的ATP主要是通過發生在 內的最大氧化作用來解決的。如果這樣還不能滿足機體對能量的需求,則可通過 過程進行補充。后一過程中產生的丙酮酸是在 內被還原成 的。
(2)如果糖類的供應是充足的,細胞呼吸過程中產生的丙酮酸也可以在 酶的催化下,生成丙氨酸。
(3)肌肉收縮所消耗的能量歸根結底來自 。請寫出:在所經過的一系列能量轉移過程中,ATP所起的關鍵作用。
① 在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中, ;
② 在人體內的細胞呼吸中, 。
12. 試回答下列有關遺傳學的Ⅰ—Ⅱ題。
Ⅰ. 利用遺傳學的原理可進行不同方式的育種。
(1)返回式衛星搭載的辣椒種子經地面種植,能選育出多個不同的新品種。這是因為太空環境中的各種物理因素能提高 。
(2)為了選育出個大、肉厚、口感好,維生素C含量高等多個品系的純系植株,育種工作者在兩年內即可完成,其最佳的育種途徑是 。
(3)假設辣椒的厚皮肉(D)對薄皮肉(d)是顯性,老熟時紅色(R)對黃色(r)是顯性,兩對性狀是獨立遺傳的。如果用常規雜交育種方法選育出能穩定遺傳的厚皮紅椒,應選擇基因型為 的兩個親本進行雜交。
(4)將表現型為薄皮黃椒的A、B兩植株在花蕾期去掉雄蕊,然后在A株雌蕊柱頭上涂上一定濃度的2,4-D溶液;在B雌蕊柱頭上授以厚皮紅椒的花粉。試比較A、B兩植株所結果實的性狀表現。
Ⅱ 雌雄異株的高等植物剪秋羅有寬葉和窄葉兩種類型,某科學家在研究剪秋羅葉形形狀遺傳時,做了如表4雜交實驗:
雜交
親代
子代
雌
雄
雌
雄
1
寬葉
窄葉
無
全部寬葉
2
寬葉
窄葉
無
1/2寬葉1/2窄葉
3
寬葉
寬葉
全部寬葉
1/2寬葉1/2窄葉
據此分析回答:
(1)根據第 組雜交,可以斷定 為顯性性狀。
(2) 根據第 組雜交,可以斷定控制剪秋羅葉形的基因位于 染色體上。
(3)若讓第3組子代的寬葉雌株與寬葉雄株進行雜交,預測其后代的寬葉與窄葉的比例應為 。
(4)第1、2組后代沒有雌性個體,最可能的原因是 。
(5)為進一步證明上述結論,某課外小組決定對剪秋羅種群進行調查。如果在自然種群中不存在 的剪秋羅,則上述假設成立。
(6)實驗室提供自然存在的各種基因型剪秋羅和其他培養條件,請簡述選用單倍體育種方式培育出上述自然種群中不存在的剪秋羅的育種方案。
13. 某醫院病理室為確診某一患者的腫瘤是良性還是惡性,切取了一小塊腫瘤組織進行培養。請回答有關問題:
(1)與正常細胞相比,腫瘤細胞在顯微鏡下觀察可看見明顯增多的無膜結構細胞器有 ,雙層膜細胞器有 。
(2)從新陳代謝的角度看,癌細胞能迅速生長增殖是由于 。其細胞內合成蛋白質所需的賴氨酸的來源有 。
(3)某科研單位研制了一種新藥X,為了驗證該藥物對腫瘤有較好的療效,他們設計一個小的實驗研究方案,請你完成該方案中空白處的填寫:
① 將腫瘤細胞的懸浮液分成等細胞數的A、B兩組;
② 在A組中加入3H標記的胸腺嘧啶脫氧核苷酸,在B組則應加入 。
③ 將A、B兩組置于相同的培養條件下培養一段時間后,去掉培養液,把兩組細胞做相應的處理,再分別檢測兩組細胞的放射性強度。
④ 在檢測中,如果出現的實驗現象為 ,則說明藥物X的療效好。
(4)如果確定該腫瘤為惡性,其分子水平上的原因是,細胞內的 被激活,細胞發生了轉化而引起。與良性細胞相比較,惡性細胞表面的 等物質減少,導致其容易在人體內的分散和轉移,這就是癌細胞的浸潤性和擴散性。
(5)如果確定該腫瘤為良性,將其處理成為單個細胞后,經過 的過程,可得到大量的腫瘤細胞,為制備單克隆抗體提供細胞材料。
(6)目前,人體雜交瘤細胞的獲得和培養研究已經取得了明顯的進展,有關研究人員把具有抗原免疫的人脾細胞與骨髓瘤細胞成功地進行了融合,開創了用人體細胞制備單克隆抗體的新時代。試問:
① 在這樣的細胞融合中,實驗裝置中可有哪些細胞的存在? 。
② 在具有抗原免疫的人脾細胞與骨髓瘤細胞發生融合時,首先是細胞膜的融合,然后還有細胞核的融合。經過細胞融合獲得的雜交瘤細胞,由于繼承了兩種細胞的遺傳基因,因此可表現出的性狀是 。
③ 研究人員之所以繼續進行人體雜交瘤細胞的研究,是因為已經研制成功的鼠源性或兔源性單克隆抗體與常規抗體相比,雖然特異性強、靈敏度高,但用于人體的免疫治療,還存在著一些需要解決的問題,這主要是指 。
14. 植物細胞的生活狀態和吸水的原理可通過不同的實驗來證明。
(1)在利用植物體細胞雜交技術培育新的辣椒品種過程中,需要對制備的原生質體的生活狀態及活力大小進行檢測。下列哪一項實驗是最適宜的? 。
A. 觀察細胞結構是否完整 B. 觀察細胞質流動的快慢
C. 觀察細胞周期的長短 D. 觀察細胞質壁分離和復原的速率
(2)為了探討原生質體處于不同濃度的外界溶液中的吸水和失水狀況,可使用顯微鏡、帶有刻度的載玻片、蓋玻片、食鹽、清水以及取材用具等,設計一個實驗。請就該實驗的操作、結果及結論回答問題:
(假設該植物原生質體的細胞液濃度相當于質量濃度為0.12 g/mL的鹽水。)
1)在實驗操作中,至少需要設置幾組實驗? 。
2)用高倍顯微鏡觀察已制作好的原生質體的臨時裝片時,應主要觀察記錄什么?
3)依據該實驗的結果可得出的實驗結論是:
① ;
② ;
③ 。
15. 研究發現沙漠中的某種蝗蟲有兩種類型:一種是孤獨生活的,一種是結群的。前者反應遲鈍、夜色飛行,不會給人類帶來災難;后者在大白天結成蝗群,數量可達幾十億只,在其遷移途中,可以吃掉數以噸計的地面植被。
(1)大部分時間里,沙漠中植被稀少,蝗蟲最好的生活方式是分散生活。當有大量雨水,植物驟然生長,蝗蟲會隨之大量繁殖。當干旱來1臨,蝗蟲們不得不聚成一大群.圍繞正在縮減的食物來源,以此維持生命,這說明引發蝗災的主要非生物因索是________。
(2)研究中發現,l0株緊密生長在一起的植物可能會觸發蝗蟲的合群性,但10株分散的植物卻不能。這表明蝗蟲從孤立性到合群性的突變除了因為蝗蟲種群數量暴增外,還與作為蝗蟲食源的植物的 (種群特征)有關。
(3)長期以來,直接采用殺蟲劑滅蝗是人類首選的方法,但現在人們對此治蝗方法表示懷疑,請你對此作出評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科學家蝗蟲的孤立性與合群性行為從視覺、嗅覺等方面進行深入研究。請你對下面有關的實驗設計方案進行補充并作出簡要分析。
實驗步驟:
第一步:選擇兩只生長發育狀況相同孤立性雌性蝗蟲,編號l、2;另選兩只生長發育狀況相同的孤立性雌性蝗蟲,編號3、4,備用。
第二步:分別用視覺、嗅覺兩種刺激進行實驗。
將編號l的蝗蟲置于密閉透明玻璃容器中,容器外放置編號3蝗蟲,記作A組;將 ,記作B組。
第三步:觀察并記錄A、B組蝗蟲的反應。
預期實驗結果及結論;
① A與B均表現出較明顯的合群化行為,證明視覺、嗅覺兩種刺激都是有效的合群化觸發機制;
② ;
② ;
④ 。
問題探討:上述試驗方案能否達到試驗目的?請簡述理由。
參考答案:
第Ⅰ卷 選擇題
1.D 2.C 3.D 4.C 5.C 6.C 7.D 8.D 9.B 10.D
第Ⅱ卷 非選擇題
11. Ⅰ.(1)5
(2)見右下圖
(3)總光合量不再增加,而呼吸量繼續增大
(4)A、C、D
Ⅱ. (1)線粒體 無氧呼吸 細胞質基質 乳酸
(2)谷丙轉氨酶
(3)太陽能
① 光能→ATP中的化學能→糖類等有機物中的化學能; ② 糖類等有機物中的化學能→ATP中的化學能→肌肉收縮消耗的能量。
12 Ⅰ.(1)基因突變的頻率(或突變率)
(2)單倍體育種 (3)DDrr和ddRR
(4)A植株結薄皮黃椒的無子果實,B植株結薄皮黃椒有子果實。
Ⅱ(1)3; 寬葉 (2)3;X (3)7:1
(4)窄葉基因會使花粉致死 (5)窄葉雌性
(6)選取雜合子的雌性剪秋羅 當其雌蕊成熟后,取卵細胞進行組織培養,獲取單倍體幼苗,用秋水仙素誘導單倍體幼苗染色體數目加倍,從中選取所需要的剪秋羅類型。
13 (1)核糖體 線粒體
(2)同化作用大于異化作用 從食物中獲得和自身組織蛋白質的分解
(3)②等量的標記的胸腺嘧啶脫氧核苷酸和藥物X ④A組的放射性強度大于B組
(4)原癌基因 糖蛋白 (5)動物細胞培養
(6)① 人脾細胞與骨髓瘤細胞的融合, 人脾細胞與人脾細胞的融合,骨髓瘤細胞與骨髓瘤細胞的融合,未融合的人脾細胞和骨髓瘤細胞
② 既具有抗原免疫的人脾細胞分泌特異性抗體的特點,又具有骨髓瘤細胞在體外培養條件下無限增殖的能力。
③ 鼠源性或兔源性單克隆抗體的免疫力沒有人體內自身產生的同種抗體強。
14 (1)B
(2)1)3 組 2)原生質體(或細胞)的體積(大。┑淖兓。
3)① 將原生質體放在質量濃度大于0.12 g/mL的鹽水中時,可通過滲透作用吸水;
② 將原生質體放在質量濃度小于0.12 g/mL的鹽水中時,可通過滲透作用失水;
③ 將原生質體放在質量濃度等于0.12 g/mL的鹽水中時,通過滲透作用水分進出處于動態平衡。
15. (1) 水 (2)種群密度
(3)用殺蟲劑殺滅蝗蟲會破壞食物鏈,能使蝗蟲產生抗藥性。
(4)實驗步驟:
第二步:將編號l的蝗蟲置于開放的黑色玻璃容器中,容器外放置孤立性蝗蟲4(使蝗蟲不能相互看到)
預期結果及結論:
② A與B均不表現出較明顯的合群化行為,證明視覺、嗅覺兩種刺激都不是有效的合群化觸發機制;
③ A表現出較明顯的合群化行為,B不表現出較明顯的合群化行為,證明視覺是較嗅覺刺激更為有效的合群化觸發機制;
④ A不表現出較明顯的合群化行為,B表現出較明顯的合群化行為,證明嗅覺是較視覺刺激更為有效的合群化觸發機制 。
問題探討:不能。缺乏雄性實驗組;缺乏重復實驗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77122.html
相關閱讀:高中生物試題指導:解答生物學試題注意事項
談高考生物復習的回歸課本
寧夏銀川九中2015屆高三2月第一次模擬考試生物試題
江西省2019屆高三第一次聯考測試生物試題及答案
廣東肇慶市2019屆高三第一次模擬考試理綜生物試題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