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2012屆高考地理考點整合復習:資源的跨區域調配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三 來源: 記憶方法網
第35講 資源的跨區域調配——以南水北調為例
【考點整合】

【要點熱點探究】
探究點一 南水北調的工程方案
方案東線方案中線方案西線方案
路線從揚州江都抽水站引長江水,基本沿京杭運河輸水到華北地區從長江三峽水庫引水,出丹江口水庫,沿伏牛山、太行山東麓送水到北京、天津從長江上游引水到黃河上游
水源區長江下游長江中游、丹江口水庫、三峽水庫長江上游金沙江及其支流雅礱江、大渡河
供水區淮河下游地區、山東黃河下游地區、海河流域海河平原、京津地區、黃河下游西北干旱地區
評價優點有京杭運河可以利用,工程量較小可自流供水青藏高原地勢高于西北、華北,可自流供水
缺點黃河以南地區地勢北高南低,需抽水北送需挖掘渠道的工程量很大長江上游水量有限,只能為黃河中上游的西北地區和華北部分地區供水
探究點二 南水北調的影響
積極意義(供水區)可能帶來的環境問題
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生態效益水源區徑流量減少工程沿線地區水質(東吲
改善供水區投資環境,為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條件,緩解城鄉爭水、工農業爭水的矛盾,有利于社會安定促進供水區經濟發展,可產生經濟效益600-800億元增加供水區城市生活用水和工業用水,美化環境,緩解地下水位大幅度降低趨勢和漏斗面積進一步擴大,控制地面沉降河口地區鹽度升,影響長江下游水質可能引起長江泥沙淤積加重,使航道淤塞給江淮沿線地區的水生生物的生長帶來不利影響地下水位升高,土壤容易發生鹽堿化位于長江下游,沿江工業園區眾多,輸水沿線有油田、煤礦及工業發達的城鎮,大量的污水排放會降低水質
例1 下面是美國的北水南調和澳大利亞的東水西調示意圖及有關資料介紹,圖中箭頭表示調水方向,據圖和資料分析回答:
資料一 美國太平洋沿岸北部水資源豐富,但光熱資源不足;南部光熱資源豐富,但水資源缺乏。由于南部城市和人口多,所以對農產品需求量大。為滿足需求,美國將北部的水引到南部,灌溉農田,發展亞熱帶水果、蔬菜和糧食的種植。礦產和農產品不僅滿足了南部的需求,而且還向北部輸出。
資料二 澳大利亞東南部的墨累河、達令河流域是世界著名的混合農業區。隨著農業的發展,水資源缺乏現象越來越嚴重。為了保證區域經濟的持續發展,不得不從大分嶺東部向西部引水,以解決農業灌溉的用水問題。
(1)美國為什么太平洋沿岸北部水資源有余,南部水資源缺乏?造成澳大利亞墨累—達令河流域水資源短缺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2)從工程建設的角度看,美國的北水南調和澳大利亞的東水西調,哪個難度大、投資高?理由是什么?
(3)根據材料一分析說明,美國的北水南調為什么會極大地促進了南部區域的農業發展?
(4)澳大利亞東水西調實施后,東部調出區的河流中下游出現水質變差、污染加重的現象,西部調入區出現土壤鹽堿化加重的現象。請分析這兩種現象產生的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
命題意圖:本題靈活的通過美國的北水南調和澳大利亞的東水西調示意圖考查了南水北調的相關理論,以達到活學活用的目的。
解析:(1)根據經緯度位置既可判斷美國太平洋北部和南部的氣候差異,并結合兩個地區需水量的差異,分析其水資源的盈虧。同時可以分析墨累—達令河流域水字眼短缺的原因。(2)從工程量考慮,也就是從其是否經過山地進行考慮。(3)從水資源的供給和充分發揮當地光熱優勢,進而影響農業發展。(4)從水體的自凈能力分析其水質變化。同時從鹽堿地的形成原因及整治措施加以分析回答。
答案: (1)①美國太平洋北部是溫帶海洋性氣候,降水較多,南部是地中海氣候,降水較少;②南部比北部城市和人口多,水資源需求量大。   墨累——達令河流域水資源短缺的最主要原因是農業生產需水量不斷增大,但該地位于大分水嶺的背風坡,降水少。
(2)澳大利亞的東水西調   理由:美國輸水路線與山脈走向相—致;而澳大利亞輸水路線與山脈走向相交,需開鑿隧道,翻山越嶺。
(3)水資源的輸入不僅彌補了南部水資源不足的劣勢,而且還使光熱資源的優勢得到充分發揮。
(4)東部調出區河流中下游水質變差,污染加重的原因是:河流水量減少,水體的凈化能力和稀釋作用降低。防治措施是:研究確定合理的調水量和適宜的調水時間! ∥鞑空{入區土壤鹽堿化加重的原因:大量灌溉導致地下水位上升。防治措施是:①建設排水工程,做到有灌有排;②推廣噴灌、滴灌等節水技術;③調整種植結構,減少耗水量多的農作物種植面積等!
探究點三 西氣東輸工程對東西部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的影響比較表

西部地區東部地區
對社會經濟的影響資源開發與經濟建設將資源優勢轉變成經濟優勢,使之成為當地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緩解能源短缺,優化能源消費結構,促進東部經濟發展
產業結構調整促進加快天然氣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發展推動天然氣化工、發電等產業的發展
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天然氣勘探開發和管道等基礎設施建設,增加就業機會,并強力拉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形成一條新的經濟增長帶東部地區進行西氣東輸工程的套建設,將極大帶動東部城鎮基礎設施建設
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有利影響促進西部能源結構氣體的實現,在沿線農村推廣使用天然氣可減少農民對薪柴的需求,緩解植被被破壞而帶來的環境壓力改變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提高清潔能源的使用比例,有利于改善東部地區的大氣質量

不利影響輸氣管道線路長、規模大、施工方式多樣,途經地區地貌類型復雜。植被稀疏,生態環境脆弱,易造成破壞
例2 川氣東送是我國繼三峽工程、西氣東輸、青藏鐵路、南水北調之后的第5大工程。干線起于四川達州宣漢,止于上海市,途經重慶市、湖北省、安徽省、浙江省、江蘇省,全長1674公里。讀圖回答⑴—⑷題。
(1)下列因素中,屬于川氣東送管線走向所考慮的經濟因素是 ( )
A.地形因素 B.交通運輸條件
C.城市分布 D.工業基礎條件
(2)川氣東送干線通過的地形區依次是 ( )
A.四川盆地、江南丘陵、云貴高原、長江中下游平原
B.云貴高原、四川盆地、江南丘陵、長江中下游平原
C.四川盆地、云貴高原、江南丘陵、長江中下游平原
D.四川盆地、云貴高原、長江中下游平原、江南丘陵
(3)沿線城市對天然氣的使用會降低城市環境污染中的 ( )
A.水污染 B.大氣污染 C.固體廢棄物污染 D.噪音污染
(4)西氣東輸管線的終點是上海,川氣東送又向上海供氣,這是因為( )
①從長遠考慮,西氣東輸不能滿足上海發展的需求; ②可以增大上海港對外出口天然氣的能力;③增強對上海供氣的安全性和可靠性;④可以合理布局管線網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命題意圖:本題考查了西氣東輸的管道經過地形區、布局原因及其西氣東輸的意義。
解析:第(1)題,川氣東送為沿線地區提供清潔而豐富的能源,因此管線走向主要考慮城市的分布。沿線工業基礎條件有好有差,因此不是其選線所考慮的經濟因素。 AB選項很容易排除。第(2)題,根據題干和圖示路線經過地區,即可判斷地形區。第(3)題,天然氣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及粉塵等遠遠小于煤炭的燃燒,因此沿線城市對天然氣的使用會降低城市環境污染中的大氣污染。第(4)題,上海地區人口眾多、經濟發達,能源需求量大,從長遠考慮,西氣東輸不能滿足上海發展的需求,因此需要開辟新的能源輸入路線,以保證上海供氣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從而可以進一步完善管線網。
答案:(1)C;(2)C;(3)B;(4)D
【課時作業】
一、單項選擇題
我國是世界上一個水資源貧乏的國家,人均水資源擁有量僅為世界人均水資源擁有量的1/4,在世界銀行統計的153個國家中居88位,水的問題越來越為人們所關注。據此回答1~2題。
1.目前我國的水資源形勢十分嚴峻,主要面臨的三大問題是( )
①水能豐富 ②水資源短缺 ③發電能力差 ④水資源分布不均⑤水環境惡化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③④⑤
2.水資源緊缺問題已引起了人們的普遍重視。關于解決水資源緊缺問題對策的說法,正確的是( )
①采取節水措施 ②降低水循環利用率 ③實行累進收費制度 ④依法治水 ⑤減少新的水源 ⑥跨流域調水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⑥ C.①②④⑥ D.③④⑤⑥
建設南水北調工程,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決策。據此回答3~4題。
3.南水北調工程東線方案,需要逐級提升水位,這一做法的主要原因是( )
A.東部地區經濟發達,用水量大 B.長江中下游平原的海拔比華北平原高
C.長江中下游平原的海拔比華北平原低 D.黃河是“地上河”
4.南水北調是解決北方用水緊張的舉措之一,選擇正確答案( 。
A.北調的原因是北方人口密集、工業耗水量大
B.東線方案是利用京杭運河、從太湖提水北送
C.中線要穿越秦嶺中段、跨過黃河到華北
D.三條路線中,西線的工程量最大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采取丹江口水庫加壩調水的方案,從長江中游北岸支流漢江丹江口水庫引水,輸水總干渠自陶岔渠首閘起,沿伏牛山和太行山山前平原,京廣鐵路線西側,跨越江、淮、黃、海四大流域,將水輸到北京、天津。結合下圖回答5—6題。

5.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區調水的有利條件包括
①地勢總體上南高北低,可以利用地勢自流②冰川融化量大,水源充足 ③經濟發展規模小,水質沒有任何污染 ④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夏季高溫多雨,水資源豐富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6.受水區水資源緊張的原因是
①華北平原屬暖溫帶半濕潤地區,雨季短 ②工農業發達,需水量大,水資源總量不足③水污染和水資源浪費較嚴重④多季節性河流,水量有限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讀某種資源跨區域調配線路圖,回答7-9題。

7.圖中跨區域調配的資源為
A.能源資源 B.水資源 C.礦產資源 D.土地資源
8.左圖中資源調出區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
A.荒漠化 B.空氣污染 C.生態環境脆弱 D.地面塌陷
9.資源的跨區域調配
A.改善了調出區資源浪費問題
B.促進了調出區的資源保護意識
C.資源調配的前提是調出區和調入區經濟共同的可持續發展
D.跨區域的資源調配前提是市場需求
西部大開發的重點項目——“西氣東輸”工程,將新疆的天然氣通過4200米管線,經新、甘、寧、晉、豫、皖、蘇等省區輸往上海。據此回答10—12題:
10.西氣東輸工程的氣源地指的是 ( )
A.準噶爾盆地 B.塔里木盆地
C.柴達木盆地 D.四川盆地
11.西氣東輸管道經過煤炭豐富的陜晉,其主要目的是 ( )
A.解決該地區供能不足的矛盾 B.調整該地區產業結構
C.該地區煤氣產量大,氣源多 D.改善該地區城市大氣質量
12.下列關于西氣東輸工程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能積極推動新疆及沿海地區的經濟發展
B.加速改善東部地區的能源結構,緩解能源緊張的矛盾
C.可以有效改善我國東部城市的大氣污染狀況,提高人民生活質量
D.該管線東西跨度大,沿線自然帶的變化主要反映了從赤道向兩極的地域分異
哈爾濱市第九中學2009屆高三上學期第四次月考2008年2月22日,國家“十一五”規劃重大項目——西氣東輸二期工程開工儀式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該工程西起新疆霍爾果斯口岸,南至廣州,東達上海,途徑14個省區市;卮13—15題。
13.西氣東輸工程有利于我國西部地區
①把資源優勢變成經濟優勢 ②改造了沿線地區主要城市大氣環境 ③增加就業機會 ④保護植被,改造環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4.廣州為西氣東輸的重要輸入地之一,原因是( )
①廣州地區經濟發達,能源需求量大 ②廣州為重要的出口通道,有利于天然氣出口 ③廣州地區常規能源缺乏,制約了經濟發展 ④廣州經濟實力雄厚,可以消費昂貴的天然氣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5.西氣東輸對廣州地區的積極影響有( )
①改善能源消費結構 ②徹底消除大氣環境污染
③促進經濟、技術優勢的發揮 ④消除城市熱島效應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二、綜合題
16.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A、B兩處河床的共同特點是形成了“ ”,它們的共同成因是
。
(2)P地區是我國缺水最嚴重的地區。正常年份,其缺水最嚴重的季節是 ,試分析其原因 。正在建設中的南水北調工程(中、東線)是解決P地缺水問題的重大舉措,試從工程建設和調水耗能兩個方面比較東、中線的主要優缺點:
調水路線優 點缺 點
東線
中線

(3)江蘇眾多的河湖給當地的社會經濟發展帶來了哪些好處?(至少3點)
17.右圖是“我國資源調配示意圖”,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A、B、C代表我國正在建設的三大資源調配工程,它們分別是“ 工程”、 “ 工程”和“ 工程”。
(2)簡析我國實施跨區域資源調配的客觀原因。
(3)圖中B調運的能源是____,該能源在這一區域十分豐富的原因是: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4)圖中C線工程的實施,首先要抓好調出地及沿線的 工作和調入地的 工作。

參考答案與試題詳細解析
1.C 水資源問題是當今世界所關注的現實熱點問題。水資源與水能資源不同,我們通常所說的水資源主要是指陸地上的淡水資源;而水能是指水在流動過程中產生的能量。我國的水能資源非常豐富,水能資源蘊藏量約6.8億千瓦,居世界第一位。由于我國水資源人均占有量低,地區分布不均,年內年際分配不勻,加之水污染和水浪費現象嚴重,導致我國水資源短缺,所以答案選C。①水能豐富說法本身雖然正確,但是并不是我國水資源面臨的問題,而是優勢,所以不能選。
2.B 水資源緊缺的原因主要是水資源少和水資源的需水量大,而采取節水措施,可以減少需水量;實行累進收費制度,可以限制人們的浪費,達到節約用水的目的;依法治水可以適量用水,限制水的浪費問題;而跨流域調水可以調節水源分布現狀,增加水資源總量。所以①③④⑥都可以解決水資源緊缺問題。而②降低水循環利用率,⑤減少新的水源都會加重水資源的緊張狀況。
3.C 南水北調東線梯級提水的原因在于在黃河下游“地上河”的存在從而形成“北高南低”的地勢特點,即長江中下游平原的海拔比華北平原低。
4.A 南水北調在于解決華北地區的缺水問題,北方缺水的原因與降水量少、人口密集、工農業需水量大有關;東線利用京杭運河從揚州提水;中線要穿越秦嶺東段、跨過黃河到華北;三線相比,中線的工程量最大。
5.D丹江口水庫上游地處秦嶺以南,地勢高;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降水充沛。
6.C主要從自然原因和人為原因兩個方面考慮。
7.B左圖中反映了從南方降水量多的地區向北方降水量少的地區輸出資源,結合圖中經緯度可判斷該圖表示中線和西線調水路線,右圖中為南水北調的東線路線,由此可以判斷圖中跨區域調配的資源為水資源。
8.C西線和中線分別從長江上游、長江中游丹江口水庫和三峽庫區引水,都面臨生態環境脆弱的問題。
9.C 資源的跨區域調配的前提是調出區和調入區經濟共同的可持續發展。
10.B 西氣東輸工程系起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輪南油氣田,經新、甘、寧、晉、豫、皖、蘇等省區輸往上海,全線長4200多米。
11.D 西氣東輸工程途經煤炭豐富的陜晉,主要目的:一是陜甘寧地區天然氣較豐富,可以將陜甘寧氣區作為該工程的補充氣源;二是陜晉兩省以燃煤為主,城市環境質量差,使用天然氣代替煤炭,能改善該地的城市環境質量。
12.D 西氣東輸是一項雙贏的能源戰略,西氣東輸工程不僅能把西部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現實的經濟效益(尤其能更好地發揮新疆的資源優勢,加快其經濟的發展),而且能加速改善東部地區的能源結構、激活沿線省(區)的發展潛能,使東、中、西部地區共同發展。該管線自西向東依次經過溫帶荒漠帶、溫帶草原帶、溫帶落葉闊葉林帶、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主要反映了由沿海向內陸的地域分異。
13.D 西氣東輸工程為西部氣源地和沿線地區提供了充足和廉價的天然氣資源,進而可以減少人類對植被的破壞,從而達到了保護植被,改造環境的效益,所以④正確。①②③為課本基礎知識,很容易理解。
14.C 能源的輸入地一般從該區域需要的能源多、并且其本身常規能源短缺兩個方面分析。
15.C 西氣東輸可以使廣州地區大氣環境污染和城市熱島效應減輕,但不能消除。
16.解析:本題考查南水北調的有關知識。
(1)從圖示的信息,可以判斷A、B分別位于黃河下游、荊江河段。這兩處河段均由于泥沙大量淤積造成河床不斷升高,而形成地上河。
(2)華北平原是我國缺水最嚴重的地區,缺水最嚴重的季節是春末夏初。其缺水既與自然條件(該季節降水少而蒸發量大)有關;也與人為因素(用水量大)有關。正在建設中的南水北調工程的中、東線都可以緩解華北地區嚴重缺水的狀況。兩條輸水路線在工程量大小、可調水量、水質、調水耗能等方面都存在差異。本題只要求從兩個方面進行比較。
(3)河湖眾多可以為當地經濟發展提供充足的水源;同時也有利于發展內河航運以及水產養殖等。
答案:(1)地上河(或懸河) 河流攜帶大量泥沙進入平原后,流速急劇減慢,泥沙大量沉積,使河床不斷抬高,加上人工固堤束水。
(2)春末夏初 常年4、5、6月夏季風尚未到達華北地區,這里降水很少;隨著太陽直射點北移,太陽高度不斷增大。晝越來越長,氣溫迅速升高,蒸發旺盛;加上華北耕地廣闊,春季農業需水量很大,所以形成嚴重的春旱。
利用現有的京杭運河調水,工程量小黃河以南需逐級提水,耗能大
丹江口水庫以北可自流調水,耗能少需建輸水總渠道,工程量大
(3)①解決了城鄉人們的生活用水;②提供充足的灌溉水源,使水稻廣泛栽培;③滿足了工業用水,促進了工業的發展;④提供眾多的航道,使內河航運發達;⑤提供了廣闊的水產養殖空間,淡水漁業發達等。
17.解析:由于氣候、地質、地貌、水文等自然條件的地域差異大,我國資源的空間分布很不平衡。同時,我國的社會經濟發展的地區差異也十分明顯,總體上呈現資源的整體分布狀況舞與經濟地理格局不適應。為實現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必須實施資源的跨區域調配。本題要求從區域差異的角度,了解我國跨區域資源調配的現狀、原因和必要性。理論聯系實際,運用所學知識分析現實問題,是目前高考復習的重要方法之一。
答案:(1)西氣東輸 西電東送 南水北調 (2)中國地域遼闊,自然資源分布不平衡,人口分布不平衡,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 (3)水電 ①該區域降水豐富,河流徑流量大、诘靥幬覈貏萑夒A梯的轉換處,落差大。4)保水 節水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77868.html

相關閱讀:2012屆高考地理中國地理景觀與區劃專項復習教案
2012高考地理快速解決地球運動類問題的方法導學案
2012屆高考地理考點整合世界主要國家的地理特征復習教案
2012屆高考地理第一輪教材復習 世界主要國家的地理特征
2012高考地理快速解決地球運動類問題的方法導學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