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2008年北京市東城區高三年級理科綜合(生物)模擬試題(二)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三 來源: 記憶方法網

1.對受粉后正在成長中的幼小果實適當噴灑適宜濃度的生長素類似物,最可能出現的結果是

A.形成無子果實           B.使其種子減少

       C.促進果實成熟           D.促進果實發育

2.下列實例與所利用的技術或原理不相符合的是

A.轉基因抗蟲棉的培育需要利用植物組織培養技術

B.植物組織培養過程依據的原理是植物細胞具有全能性

C.原生質體融合和動物細胞融合利用了細胞膜的選擇透過性

D.植物愈傷組織的形成和雜交瘤細胞的培養都與細胞分裂有關

3.為了防止轉基因植物中的目的基因通過花粉轉移到自然界中的其他植物,研究人員設法將目的基因整合到受體細胞的葉綠體基因組中。其原因是

A.可以減少目的基因的基因頻率

B.葉綠體基因組不會進入到生殖細胞中

C.受精卵中的細胞質幾乎全部來自卵細胞

D.植物雜交的后代不會出現一定的性狀分離比

 

4.右圖是從一種二倍體生物體內獲得的某個細胞的示意圖,下列描述正確的是

 

A.圖示細胞的分裂過程中會出現基因重組

B.該細胞在圖示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數目最多為8條

C.圖中結構①和②分離時不可能伴隨著等位基因的分離

D.顯微鏡下可觀察到該細胞中的染色體、紡錘體及赤道板

 

 

 

29.(14分)右圖是生態系統中碳循環示意圖,其中“→”表示碳的流動方向。

(1)該生態系統的消費者包括圖中的        (用字母表示),分析A→C和F→B過程中碳流動形式的不同點:A→C主要以       的形式進行,F→B以     的形式進行。人類大量開采并燃燒由古代動植物遺體變成的煤和石油,使地層中經千百萬年積存的碳元素在短期內釋放,對環境產生的影響主要是                     。

(2)在物質循環的過程中,同時伴隨著        。若生產者所固定的太陽能總量為m千焦,則圖中最高營養級獲得的能量最多為         。若由于某種原因造成圖中E生物數量大量減少,推測短期內與之相鄰的兩個營養級生物數量發生的變化是      。

 

30.(16分)某研究性學習小組的同學研究了玉米的一系列問題,并繪制出相應的曲線圖,請據圖回答:

(1)右圖表示玉米種子在暗處萌發過程中初期淀粉和葡萄糖含量的變化情況,在此環境中約經過20 天左右幼苗死亡,并被細菌感染而腐爛。

  

①圖中表示葡萄糖變化情況的曲線是     ,種子萌發過程中有機物總量的變化趨勢為      ,在此環境下種子萌發過程中會發生的生理活動有        (從下列選項中選擇)。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有絲分裂     D氨基酸脫水縮合

②幼苗死亡后,仍能測到少量CO2釋放出來,這是由于           。

(2)下圖分別表示在適宜的溫度條件下環境中某些因素與玉米植株光合作用的關系。


                                              甲                               乙

 

①如圖甲所示:即使CO2濃度超過B點,光合作用強度也不再增強,此時若能為暗反應提供更多的     ,光合作用強度還會繼續增強;如果將玉米改為小麥,其他條件不變,則圖中A點將向      移。

②如圖乙所示:B點處限制植物光合作用強度的外界因素主要是       ,C點時,玉米葉肉細胞中產生ATP的結構有        。

 

31.(18分)酵母菌是一類單細胞真菌,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在釀造、醫藥、工業廢水的處理等方面都起著重要的作用。

(1)我國利用廢棄的秸稈作為原料生產出了生物乙醇,可作為普通汽油的良好替代品。其主要技術流程為:酶解一酵母菌發酵一蒸餾一成品。下列敘述合理的有     (多選)。

    A.對秸稈進行“酶解”主要利用的是纖維素酶

    B.將秸稈作為原料可使能量得到更有效的利用

    C.乳酸菌可以代替酵母菌用于生物乙醇的生產

D.“酵母菌發酵”環節需嚴格控制發酵罐中的氧氣供應

(2)干擾素是人體淋巴細胞受到病毒侵染后釋放的一種         ,幾乎能抵抗所有病毒引起的感染。利用基因工程合成干擾素的過程中,大腸桿菌和酵母菌均可作為受體細胞,但其中利用     合成的干擾素不能以分泌物的形式獲得。

(3)酵母菌可用于食品加工業的廢水處理,廢水中的淀粉或廢糖可為酵母菌的生長提供      類營養物質,同時由于酵母菌細胞蛋白質含量高,生長繁殖速度快,通過發酵可獲得大量微生物菌體,這種微生物菌體又稱做     ,可用作飼料或食品添加劑。為探究培養液中酵母菌種群數量的動態變化,某興趣小組按下表完成了有關實驗并定期對培養液中的酵母菌進行計數,根據多次計數的平均值繪制出酵母菌細胞數目變化曲線圖(右圖)。請回答:

 

試管編號

培養液/mL

酵母菌/mL

培養溫度(℃)

A1、A2、A3

10

0.1

20

B1、B2、B3

10

0.1

10

C1、C2、C3

10

0.1

5

 

該小組探究的課題是            。該實驗設計中存在的不足之處是        。圖中最可能代表A組酵母菌種群數量變化的曲線是             。請在下面空白處設計出該實驗的數據記錄表格。

 

參考答案:

1D  2C  3C  4A

29.(14分,每空2分)

(1)DEF   CO2    含碳有機物    產生溫室效應(或“導致CO2增多”)

(2)能量流動    m /125 千焦      D增多,F減少

30.(16分,每空2分)

(1)①甲    減少     BCD      ②細菌的分解作用

(2)①ATP和NADPH     右      ②CO2濃度     細胞質基質、線粒體

31.(18分,每空2分)

(1)ABD

(2)淋巴因子(或“免疫活性物質”)      大腸桿菌 

(3)碳源      單細胞蛋白     溫度對培養液中酵母菌種群數量變化的影響

溫度設置范圍窄(或“缺少高于20℃的溫度設置”,合理即給分)      c       

表格如下(合理即給分):

時間

(d)

酵母菌細胞數(×106個/mL)

A組

B組

C組

A1

A2

A3

平均

B1

B2

B3

平均

C1

C2

C3

平均

1

 

 

 

 

 

 

 

 

 

 

 

 

2

 

 

 

 

 

 

 

 

 

 

 

 

3

 

 

 

 

 

 

 

 

 

 

 

 

4

 

 

 

 

 

 

 

 

 

 

 

 

5

 

 

 

 

 

 

 

 

 

 

 

 

6

 

 

 

 

 

 

 

 

 

 

 

 

7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78260.html

相關閱讀:江西省2019屆高三第一次聯考測試生物試題及答案
高中生物試題指導:解答生物學試題注意事項
談高考生物復習的回歸課本
寧夏銀川九中2015屆高三2月第一次模擬考試生物試題
廣東肇慶市2019屆高三第一次模擬考試理綜生物試題及答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