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河流地貌的發育 學案(人教版必修1)
[學習目標] 1.了解河流地貌類型及其發育位置。2.掌握河流地貌的形成與發展過程。3.運用所學知識分析河流地貌對聚落分布的影響。
一、河流侵蝕地貌與堆積地貌
1.河流地貌概況
(1)分類:按成因分為①______地貌和堆積地貌。
(2)成因:與②______作用有關。
2.河流侵蝕地貌
(1)在河流發育初期,河流侵蝕作用以向下和向頭侵蝕為主。河谷橫剖面呈“③______”型。
(2)“V”型河谷形成后,向河谷兩岸的侵蝕作用加強。河谷橫剖面呈寬而淺的“④______”型。
3.河流堆積地貌
(1)形成:被河流搬運的物質,在河流搬運能力⑤______的情況下⑥______下而形成。
(2)典型地貌類型:⑦____________平原、⑧______平原、⑨______。
洪積—沖積平原:發育于⑩______,由多個洪積扇連接形成。
河漫灘平原:發育于河流⑪______,由多個被廢棄的
河漫灘連接在一起形成。
三角洲:形成于河流入?诘暮I地區。
二、河流地貌對聚落分布的影響
1.越往河流的中下游,城市越⑫______。
2.有利條
(1)為聚落提供生產、生活用水。
(2)作為⑬________通道,方便聚落的對外聯系和運輸。
(3)為聚落提供豐富的⑭______產品。
3.在河流沖積平原上的聚落,首先要考慮⑮________的威脅。
我的疑惑
1.
2.
3.
探究點一 河流侵蝕地貌與堆積地貌
探究材料 教材P77圖4.17河谷的演變,P78圖4.18河流堆積地貌示意。
風水學在中國化中是一門遠流長的學問。其目的是教導民眾,在河大地之間,挑選一處適合人類生存的環境,并利用此環境,積極奮斗,努力不懈,進而使長居此地的人們健康、平安又興旺成功。雖然經過時間演化,有迷信成分,但里面卻包含著中國古代樸素地理學的思想。殷商時代的居住風水——“攻位于?”(?:河水的內彎環抱處,為凸岸)。如下圖所示:
1.教材中闡明的河流的侵蝕方式有哪三種?各有何影響?
2.“河谷的演變過程”請用流程圖的形式加以表示?
3.分析“?位”對古代取水安全、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產生的影響及原因。
4.說明河流堆積地貌的類型、分布、形成過程和地貌特點?
【考例探究1】 下面是我國唐朝詩人胡玢的一首題為“桑落洲”的詩,請結合長江中游某河段江心洲的演變過程圖,回答下面幾個問題。
莫問桑田事,但看桑落洲。
數家新住處,昔日大江流。
古岸崩欲盡,平沙長未休。
想應百年后,人世更悠悠。
1.詩中“數家新住處”可能位于丁圖中的哪一位置?
2.“古岸崩欲盡”的“古岸”是指長江的哪一岸(南岸或北岸)?為什么?
3.“桑落洲”是怎樣形成的?
探究點二 河流地貌對聚落分布的影響
探究材料 河流是流在地球身體上的血管,河流是哺育燦爛明的搖籃。河流曾給我們帶了一些災害,但河流更多的是為我們奉獻了灌溉、飲用的水,提供了養育人類的土地——三角洲、平原、沖積扇。
教材P80圖4.21聚落規模與河流地貌的關系,P81圖4.22河流地貌對聚落造成的影響。
1.河流對聚落帶的有利作用?
2.河流對聚落分布有哪些影響?
【考例探究2】 古代的鄉村聚落多分布于河流兩岸或交匯處的高亢之地,是因為( )
①地勢較高,可避免洪水之患、谟隉嵬,氣候優越、弁恋胤饰帧⒔,有利于農耕、畜牧、漁獵④便于搬遷和居住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巧學速記]
1.圖解河流侵蝕地貌
河流的侵蝕方式主要有溯侵蝕、下蝕和側蝕。不同河段,河流所受的侵蝕方式不盡相同,地貌各有差異。如下圖所示:
2.河谷地貌的成因分析
(1)河流的凹岸侵蝕、凸岸堆積
河流流經彎道時,水質點作曲線運動產生離心力。在離心力的影響下,表層水流趨向凹岸,而底部的水流在壓力的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彎道環流,在彎道環流的作用下,凹岸發生侵蝕,凸岸發生堆積(如圖①)。
(2)河漫灘的形成
在河流中下游地區,河流下蝕作用減弱,側蝕作用加強。河流往往凹岸侵蝕,在凸岸堆積形成水下堆積體。堆積體不斷擴大,在枯水季節,露出水面,形成河漫灘(如圖②)。
反思小結
重要知識點關鍵點總結我的反思
河流侵蝕地貌三種侵蝕方式;過程“V”字形→河灣→“U”型
河流堆積地貌前洪積-沖積平原、中下游河漫灘平原、入海口為三角洲
對聚落分布的影響影響聚落規模和位置
參考答案
前準備區
①侵蝕、谕饬Α、踁 ④U、轀p弱、薅逊e ⑦洪積—沖積、嗪勇䴙、崛侵蕖、馇啊⑪中下游 ⑫密集 ⑬交通運輸 ⑭農副 ⑮洪水
堂活動區
探究點一
1.河流侵蝕地貌是由溯侵蝕、下蝕和側蝕共同作用形成的。如下表所示:
形式概念影響河段時段
溯
侵蝕向河流頭方向的侵蝕使河谷不斷向頭方向伸長河、
上游河谷發育初期(溝谷前期)
下蝕垂直于地面的侵蝕使河床加深,河流向縱深方向發展上中游河谷發育初期(溝谷后期)
側蝕垂直于兩側河岸的侵蝕使谷底展寬,谷坡后退,河流向橫向發展中下游河谷發育中后期(“U”型期)
2.河谷是典型的河流侵蝕地貌,它由溝谷發育而成,其形成過程如下:
3.農業:凸岸是沉積岸,有利于泥沙沉積、土壤形成;凸岸天然水面圍繞可作防御之用;凸岸水流較緩,便于取水。
4.
組成
部分分布形成地貌特點
洪積
平原前水流流出谷口,地勢趨于平緩,水道變寬,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運的物質堆積下,形成洪積扇,多個洪積扇連接形成洪積平原以谷口為頂點呈扇形,頂端到邊緣地勢逐漸降低,堆積物顆粒由粗變細
河漫灘平原河流
中下
游河流下蝕作用較弱,側蝕作用較強。河流在凹岸侵蝕,在凸岸堆積形成水下堆積體。堆積體在枯水季節露出水面,形成河漫灘。如果河流改道,河漫灘被廢棄,多個被廢棄的河漫灘連接在一起,形成河漫灘平原地勢平坦、寬廣
三角洲河流入
?诘
海濱地
區河流到達海洋入?跁r,流速減慢,河流攜帶的泥沙便會堆積在河口前方,加上海潮頂托,形成三角洲地勢平坦,河網稠密,河道由分汊頂點向海洋呈放射狀
考例探究1 (1)②處。
(2)南岸。地轉偏向力在北半球右偏,使長江南岸受侵蝕。
(3)泥沙沉積而成。
解析 (1)詩中的“數家新住處”可能位于丁圖中的②處,即江中心的江心洲上。由于水在流動過程中受地轉偏向力影響,北半球向右偏,所以長江的北岸沉積、南岸沖刷。(2)“古岸崩欲盡”的“古岸”是指長江的南岸。(3)“桑落洲”即江心洲,它是含有較多泥沙的河流在河道變寬時,水流速度減緩,河流攜帶的泥沙沉積而成。
探究點二
1.河流的有利作用
(1)為聚落提供充足的生產、生活用水。
(2)方便聚落的對外聯系和運輸。
(3)為聚落提供豐富的農副產品。
2.
影響河流的中下游:城市密集平原低地:一般沿河成線狀分布區河谷中:一般分布在沖積平 原向坡過渡的地帶
考例探究2 B [河流兩岸地勢平坦,土壤肥沃,生存環境優越,兩河交匯處的高亢之地,地勢較高,可以免受洪水侵襲。]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yi/43500.html
相關閱讀:《人口的數量變化》教學設計
第三節 水資源的合理利用
4.3 河流地貌的發育 學案(人教版必修1)
第一節 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
3-1氣候在地理環境中的作用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