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問題研究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一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問題研究 崇明島的未來是什么樣子
●從容說課
本研究課是在本章學習了內力和外力作用后以崇明島的形成和發展為例,讓學生初步學會綜合分析地表形態的發展與變化。教師應指導學生學會如何去搜集相關資料,并將所獲得的資料進行整理、分析、歸納,獲得自己想要得到的信息。按照教材上建議的探究步驟即可,需要讓學生明確的是,崇明島是自然原因形成的,但人類活動對崇明島的影響也是明顯的,進而預測崇明島的未來可能會是什么樣子。從而認識地表形態的變化發展是有規律的,原因也是多樣性的。這個研究的目的是使學生認識人類活動對地表形態的影響,并學會把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結合起來分析地表形態的演變。
●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培養學生搜集資料的技巧和能力。
2.了解崇明島的過去、現在,進而分析預測崇明島的未來發展。
3.運用圖表資料分析、表達地理事物的能力。
4.培養動手能力,用實驗的方法模擬河口沖積島的形成。
過程與方法
1.搜集資料,自主學習,分析討論法。
2.實驗模擬,觀察分析河口沖積島的形成。
3.用所搜集到的資料,分析人類活動對崇明島的影響。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認識事物的發展是由內外因共同作用和影響的結果。
2.在尊重自然規律的基礎上合理利用和保護自然。
●重點
1.了解崇明島的形成和發展。
2.分析預測崇明島的未來。
3.認識人類活動對崇明島的影響。
●難點
崇明島未來的預測。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搜集到的關于崇明島發展演化的資料
1.蓋房子的鋼模板(水槽)一片
2.泥土、砂石、細沙若干
3.磚塊三塊
4.細的塑料水管、噴水頭
5.實驗室水龍頭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師:同學們,我們在第三節中了解了河流地貌的發育類型及其對人類聚落分布的影響,特別是河流的堆積地貌對人類的影響尤為明顯。世界的絕大部分人口都居住在沖積平原上,我們今天就來以崇明島為例,進一步認識河流地貌的發育規律及其與人類的相互關系。
[教師精講]
師:崇明島是一個長江口的沖積島,課前我們大家都分別搜集了一些資料,也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大家把自己搜集到的關于河口沖積島的形成資料現在分析整理一下,我們一起來看看它是怎樣形成的。
(生展示資料)
(師總結)沖積島是大陸島的一個特殊類型,由于組成物質主要為泥沙,也稱沙島。沖積島主要分布在河口地區。
(資料1分析) 河口沖積島是在哪幾種外力作用下形成的?
(模擬試驗) 在準備好的水槽中,用沙土堆成山脈、河谷、平原、大海等地表形態,然后將水管接在水龍頭上讓一定量的水從噴嘴噴出,模仿下雨,讓水流從山上流下來,觀察泥沙在下游和河口的堆積情況,重復上述實驗過程,直到有沖積島形成。
師:沖積島發育于河流入海的口外海濱地區,它的形成不僅僅與流水有關,而是河流和海洋共同作用的結果。
我國共有400多個沖積島。沖積島的地質構造與河口兩岸的沖積平原相同,地勢低平,在島嶼四周圍繞著廣闊的灘涂。
沖積島的成因不盡相同。長江口的沙島是由于漲落潮流不一致,形成緩流區,使泥沙不斷沉積而形成的。珠江口沙島成因不一,有的是由河心灘發育而成;有的是由于河流中有巖島阻擋產生河汊,在河汊流速較慢的一側泥沙沉積而成沙垣,再發育成沙島;有的由河口沙嘴發育而成,最典型的是臺灣島濁水溪三角洲外的一系列沙島;還有一種是由波浪侵蝕沙泥海岸,從海岸分離出小塊陸地,也成了沙島,這種沙島較為少見。
沖積島由泥沙組成,結構松散,因而在外形輪廓上很不穩定。河口地區的沖積島,每逢遇到強潮倒灌或洪水傾瀉,強烈的沖蝕會使沖積島四周形態發生改變。一般情況下,在沖積島與河流和潮流平行的兩邊,總是一邊經受侵蝕,一邊逐漸淤積,久而久之,便形成平行兩岸的長條形島嶼;而垂直于河流的兩端,上游不斷縮減,下游又逐漸增加。但是,有時整個島嶼被沖蝕消失;有時島嶼與大陸接近,最后連成一體。
地處長江口門戶的崇明島,面積1000余平方千米,僅次于臺灣島和海南島,而位居第三位,亦是我國幾個大島中唯一的由泥沙堆積而成的沖積島。
綜上所述,河口沖積島的形成是在侵蝕、搬運、沉積等幾種外力作用下形成的。
(資料2分析)推測崇明島的形成過程
對該資料的分析有一定難度。首先要讀懂崇明島的變遷圖,根據不同時期崇明島的位置和形狀進行描述?梢龑W生根據歷史年代和崇明島的位置來加以分析。從圖中可以發現,在1101年前,崇明島是一個小島,而后分為南北兩島。南島由西向東遷移,三易其位;北島由南向北發展,四易其位。兩島于1530年前后合并,并向東遷移,于1583年形成現在的崇明島;總體趨勢是不斷向海遷移。
引起崇明島變遷的原因可以從河流的流量、河流的含沙量、島嶼本身的泥沙堆積結構等方面進行分析。
(資料3分析) 人類活動對崇明島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人類活動對崇明島形狀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圍墾灘涂上,使崇明島的面積不斷增加。圍海造陸擴大了人類的生存范圍,但對自然環境還是有一定影響的,例如:改變了河口地區水流的速度和方向,對周圍港口會有一定的影響;此外對這一水域的水生生物也會有一定的影響。
(活動探究)
圍海造陸可能會對自然環境產生哪些影響?
(1)引發赤潮。圍海造陸使海水潮差變小,潮汐的沖刷能力降低,海水自凈能力減弱,水質趨于惡化,加之圍海造陸的陸地多用于城市建設和工農業生產,污染物較多,尤其是污水直接排入大海,導致海水富營養化,赤潮的發生機會增加,給沿海的海水養殖業和海洋漁業生產帶來巨大的危害。
(2)引發洪災。圍海造陸阻塞了部分入海河道,影響了洪水的下泄,同時,洪水造成的內澇,使地表水下滲到地下。同時,圍海造陸也會導致某些天然泄出口受阻,因此又造成局部地下水位上升。廣州、深圳近年來發現不少樓房基礎受地下水浸泡,甚至導致樓房開裂、地下室進水等現象都與地下水位上升有關。
(3)破壞海岸生態。不合理的圍海造陸,破壞海岸自然環境,破壞海洋生物鏈,使海洋生物銳減,不少海灣的自然環境因不合理的圍海造陸被改變,嚴重損害棲息生物的生態環境,使原有生物群落結構遭破壞,物種減少。
(分析預測) 崇明島在不久的將來會和北側的陸地連在一起。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yi/71710.html

相關閱讀:4.3 河流地貌的發育 學案(人教版必修1)
第三節 水資源的合理利用
3-1氣候在地理環境中的作用教學設計
《人口的數量變化》教學設計
第一節 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