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程
導入新課
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地球自轉產生了晝夜交替和地方時差現象,下面請大家思考兩個問題。
1.(單選)東經121°比東經120°的地方( )
A.區時早 B.地方時早 C.一定先看到日出 D.地方時晚
2.(雙選)在北京時間8時20分時( )
A.東經130°的地方時是9時
B.東經130°的地方時為7時40分
C.東經130°(位于東九區)的地方時正好等于區時
D.東經105°(位于東七區)的區時為7時20分
生1.B 2.AD
師回答正確?磥硗瑢W們掌握得很不錯。我們學習了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那么地球公轉又會帶來哪些地理現象呢?
第三節 地球的運動(板書)
四、地球公轉與季節
推進新課
師(動畫演示)地球是傾斜著身子繞日公轉的。地球自轉的平面,也就是過地心并與地軸垂直的平面稱為赤道平面或赤道面。
(動畫演示)地球公轉的軌道平面叫黃道面。地球在自轉的同時圍繞太陽公轉,因此,地球的運動是這兩種運動的疊加。地球自轉和公轉的關系,可以用赤道平面與黃道平面的關系即黃赤交角來表示。
(板書)1.黃赤交角
(方法引導)
生(指認赤道平面與黃道平面)
二分二至日時地球的位置與黃赤交角
師地軸與赤道平面的夾角為多少度?
生90°。
師地軸與黃道平面的夾角為多少度?
生66°34′。
師赤道平面與黃道平面的夾角為多少度?
生23°26′。
師剛才大家觀察的三個角度很重要,要記住它們度數的大小。地球在公轉的過程中,其方向總是自西向東;地軸的空間指向和黃赤交角的大小,在一定時期內也可以看作是不變的,即北極始終指向北極星附近,赤道平面與黃道平面的夾角即黃赤交角,保持23°26′。但地球在公轉軌道上的位置時刻在變化,赤道平面與黃道平面的交線在變化,地軸與太陽光線的相對位置也在變化。
(動畫演示)地球在公轉軌道上繞太陽轉動。
生(引導學生觀察地球公轉的過程)太陽有時直射北半球,有時直射南半球,有時直射赤道。
師如果地球不公轉,太陽直射點將永遠直射在同一緯線上;如果地球不傾斜著自轉,直射點將永遠在赤道上,可事實上正是由于地球傾斜著繞日公轉,即由于黃赤交角的存在,才導致了太陽直射點的南北移動。
地球在公轉軌道的不同位置,地表接受太陽垂直照射的點(簡稱太陽直射點)是有變化的。夏至日直射北回歸線,春分、秋分日直射赤道,冬至日直射南回歸線。
(演示)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來回移動的動畫效果
從冬至到第二年夏至,太陽直射點自南緯23°26′向北移動,經過赤道(春分時),到達北緯23°26′;從夏至到冬至,太陽直射點自北緯23°26′向南移動,經過赤道(秋分時),到達南緯23°26′。太陽直射點在赤道南北的這種周期性往返運動,稱為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太陽直射點回歸運動的周期為365日5時48分46秒,就是我們前邊學習的回歸年。
(投影表格)
生(根據觀察演示填表)太陽直射點的南北移動規律
代號日期節氣直射點位置運動趨勢
A3月21日春分赤道北
B6月22日夏至北回歸線南
C9月23日秋分赤道南
D12月22日冬至南回歸線北
師可以把上述內容總結為:
需要注意的是,遠日點和近日點的位置與夏至日和冬至日的位置有明顯的區別。不能混淆遠日點與夏至日的位置,也不能顛倒近日點與冬至日的位置。
生(觀察遠日點與夏至日的位置、近日點與冬至日的位置)時間上夏至日比遠日點早一些,冬至日比近日點早一些。夏至日過后很快就到遠日點,冬至日過后很快就到近日點。
活動與探究
探究課題:按步驟畫示意圖,表示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軌跡。
探究內容:
(1)按等間距畫三條直線分別表示赤道和太陽直射點所能到達的最北和最南緯線。
(2)在三條直線的適當位置標注四個點,分別代表北半球二分二至日太陽的直射點。
(3)結合課文關于太陽直射點回歸運動的描述,畫一條曲線表示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軌跡。
探究辦法、過程:根據演示逐個畫出二分二至日太陽直射點的位置,討論合作進行。
探究結果:學生畫出圖示,并能解釋所畫圖示的含義。理解南回歸線、北回歸線的含義。
師在太陽直射點上,單位面積獲得的太陽輻射能量最多。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使太陽輻射能在地球表面的分配具有了回歸年的變化。這種變化可以用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來定性地描述。先來探討一下晝夜長短的變化。
(板書)2.晝夜長短的變化
(演示)逐個演示二分二至日全球晝弧和夜弧的長度
(方法引導)
生(觀察、歸納、總結某地不同季節晝夜長短的變化,某日全球各地的晝夜長短的分布規律)
(1)春分日?秋分日:北半球的夏半年,北半球獲得日照時間最長的季節,各緯度晝長大于夜長,緯度越高,晝越長,夜越短。
(2)秋分日?次年春分日:北半球的冬半年,北半球獲得日照時間最短的季節,各緯度晝長小于夜長,緯度越高,晝越短,夜越長。
(3)北極圈以北地區:夏至日有極晝,冬至日有極夜現象。
(4)南半球的情況與北半球正好相反。
(5)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晝夜等長;赤道上全年晝夜平分;獲得日照時間相等,都是12小時。
生略
師晝夜長短的變化反映了日照時間的長短。對于北半球來說,一年中晝夜長短的變化情況是有規律的,可以歸納為:
(投影)
師下面是解答晝夜長短相關題目的三個方法,請大家記住并做一些練習。
(投影文本)
1.求某地點某日晝(夜)長的方法:過該地點作緯線(地球側視圖)或緯線圈(地球極心圖),判斷晝(夜)弧長短。赤道上終年晝夜平分,極晝區晝長24小時,極夜區晝長0小時。
2.某地點某日晝長2x小時,則該地點日出日落時間計算尺為:
3.春(秋)分日晨(昏)線與經線重合,晨(昏)線過極點,則為春(秋)分日:該日全球晝夜平分,6:00日出,18:00日落。
(過渡)晝夜長短的變化從日照長短體現了太陽輻射能在地球表面分配的變化,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則反映了太陽輻射的強弱,從另一個方面體現了太陽輻射能在地球表面分配的變化。
(板書)3.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演示)太陽高度示意圖
師太陽高度是太陽光線與過太陽照射地點所作的與地球表面相切的平面即當地地平面的夾角。正午太陽高度是當地地方時12時的太陽高度,是某地一日內最大的太陽高度,反映了太陽輻射的強弱。下面是相關的解題方法和一道練習,請大家看投影。
(投影)
太陽直射點所在經線地方時為12:00:此法可作為求解地理坐標和地方時的切入點。
【例題】 (經典考題)讀右圖(陰影部分為夜半球),回答問題。
若此刻西半球為夜半球,太陽直射點的經度是( )
A.東經70° B.東經90° C.西經70° D.西經110°
生(合作探討)選A。
師答案正確。(解析)據該方法可知12:00經線就是太陽直射點所在的經線。由西半球是夜半球可知東半球是晝半球,則20°W是6:00,可得12:00經線是70°E。因此答案是A。
(演示)逐個演示二分二至日全球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生(教師引導觀察、分析、討論)
師(分別提問,歸納講解)
(1)同一時刻:正午太陽高度由太陽直射點向南北兩側遞減。
(2)夏至日:正午太陽高度由北回歸線向南北兩側遞減;北回歸線及其以北各緯度,正午太陽高度達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太陽輻射最強;南半球各緯度,正午太陽高度達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太陽輻射最弱。
(3)冬至日:正午太陽高度由南回歸線向南北兩側遞減;南回歸線及其以南各緯度,正午太陽高度達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太陽輻射最強;北半球各緯度,正午太陽高度達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太陽輻射最弱。
(4)春分日和秋分日:正午太陽高度由赤道向南北兩側遞減;南北半球太陽輻射強度相當。
師正午太陽高度的求解是重要的考點,以下是解題方法,請看投影。
(投影)
求某地點正午太陽高度:H=90°-緯度差(太陽直射點緯度與該地點緯度之差),6(12)月22日北(南)回歸線及以北(南)地區達一年中最大值。
【例題】 (經典考題)下列4天中,北京某地(40°N)測出正午太陽高度角最接近50°的一天是( )
A.3月4日 B.3月8日
C.3月13日 D.3月17日
生(合作探討)選D。
師非常正確。(解析)據此方法知緯度差約為40°,則太陽應直射在赤道附近。故選D。
師前面我們學習了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知道除赤道外,全球同緯度地區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隨季節的變化而變化,太陽輻射也隨季節變化而呈現有規律的變化,形成了四季。請大家看書P21第3、4段,看看四季是如何劃分的。
(板書)4.四季
生(小組討論,總結)
天文四季:夏季是一年中白晝最長、太陽高度最高的季節,也是獲得太陽輻射最多的季節;冬季是一年中白晝最短、太陽高度最低的季節,也是獲得太陽輻射最少的季節;春秋季是冬夏兩季的過渡季節,獲得太陽輻射居中。
師答得不錯。天文四季這樣的劃分依據是什么呢?
生劃分依據是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師很好。是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影響了某地太陽輻射的大小和強弱。我們的祖先創立了24節氣來指導農業生產活動,四季的劃分是以24節氣中的“四立”作為四季的開始。誰能說出24節氣呢?
生(背誦二十四節氣或閱讀教材P22“閱讀”部分的內容??二十四節氣與四季)
師很好。那么“四立”分別是哪四個節氣呢?
生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師立春是春天的開始,而此時在我國北方大地,還是數九寒天的隆冬季節,立秋時正是烈日炎炎的盛夏時節,可見,我國傳統的四季與氣候變化不符。二分二至作為四季的開始又略顯遲了些。為了使季節劃分與氣候變化相符,現在北溫帶的許多國家在氣候統計上一般把3、4、5月劃分為春季,6、7、8月為夏季,9、10、11月為秋季,12、1、2月為冬季。南半球與北半球的季節正好相反。
練習:
1.(經典考題)讀“太陽直射點周年變化示意圖”,回答問題。
(1)太陽直射點位于A點的這一天,地球上正午太陽高度達一年中的最大值的緯度范圍是________________。
(2)太陽直射點位于B點的這一天,北極圈與南極圈上的正午太陽高度角數值相差______________度。
(3)太陽直射點位于C點的這一天,晝長時間北極圈比赤道上_________________(多或少幾小時)小時。
2.(經典考題)在30°N附近的日光城拉薩安裝太陽能熱水器,為了充分利用太陽能,盡可能使一年內正午太陽光線與集熱板保持垂直,集熱板與地面夾角的調整幅度約為( )
A.23.5° B.30° C.47° D.60°
3.(經典考題)當地球公轉至遠日點時,下列城市中正午太陽高度最大的是( )
A.悉尼 B.新加坡 C.廣州 D.東京
答案:1.(1)北回歸線及其以北 (2)0 (3)少12
2.C 3.C
課堂小結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yi/71842.html
相關閱讀:4.3 河流地貌的發育 學案(人教版必修1)
第三節 水資源的合理利用
第一節 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
3-1氣候在地理環境中的作用教學設計
《人口的數量變化》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