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怎樣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自學能力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中數學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在數學教學中,如何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發展學生智力,培養學生能力是廣大教師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這里所說的學生能力是多方面的,其中的自學能力培養尤為重要。一個人要獲得豐富的知識,博學廣聞,就必須掌握一定的自學能力。因此,新時期教育的目的應當是培養具有較高自學能力的人。所謂自學能力,就是指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如果學生自學能力提高了,他們的學習效果就會顯著加強,遠非注入式教學所能相比。古人說得好:“善學者教師安逸而功倍,不善學者教師辛苦而功半!币粋學生有了自學能力,他就可以主動學習,獨立思考,將來參加工作,他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繼續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去自由探索,去發明創造。所以,用長遠的眼光來看,培養學生自學能力是有重要意義的。

在教學中應千方百計地把學生的各種感官全部調動起來,引導他們主動參加到各種學習活動中去,自己去看書、去思考、去發現問題,分析、解決問題,掌握自學方法,探索知識的規律。如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呢?筆者結合自己教學經驗,談一些粗淺的看法。

首先,要通過學法指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教師不僅要使學生“學會”,而且要“會學”。教師進行學習方法指導時首先要弄清學法指導的內容,然后去思考和落實怎樣指導,同時要結合實際提供可以操作、能夠運用的學習方法,注意學生的學法遷移,從簡單到復雜,從課中到課外,使得課內獲得的學法成為課后自學的有效法則。教師只有這樣教學,學生才會由對知識的被動接受轉變為對知識的探究,通過“學法”到“仿法”最后能“創法”,并逐步形成自學能力。

在數學教學中,學生基本知識的獲得、解決問題的基本思路均來自教材,教學中引導、培養學生養成閱讀的好習慣,使學生逐步形成善于學習、善于思考的風氣,充分調動他們聽課的積極性。在指導學生閱讀時,要根據教材內容及知識結構,學會粗讀和精讀有關內容。對于教材新內容的章節預習,在閱讀時要掌握所學知識的概貌,將教材內容在腦海中串聯成線,了解知識的條理特點,故只需粗讀。而對于教材中的概念、公式、性質、定理等的結構特點、性質特點,以及他們之間的相互關系,則需反復閱讀、體會、思考、記憶。對于一些易混淆的概念則需在閱讀中加以對比,體會特點,增強記憶,對于有疑難的地方,則要做出標記,以便帶著疑問去聽課,這就需要精讀。學生通過有目的的預習,能促使他們聽課時注意力集中,在疑點、難點獲得突破之后,會有一種恍然大悟的興奮之情,從而在大腦中產生深刻的刺激,留下較深的印象。這樣日積月累,能大大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教師在聽課方面要指導學生處理好聽課、觀察、思維和筆記之間的關系。聽課和觀察均是直接用感官接受知識,在聽課的過程中,要求學生聽清楚每節課的學習要求,聽知識的導入及形成,聽懂每節課的重點、難點和疑點,聽方法和知識的總結。當一個人掌握了大量的知識之后,如果不整理,則不利于記憶儲存,相近的知識概念還很容易混淆,不利于形成一定的知識結構。因此,在進行完一個單元、一個章節、一個月、一個學期的學習之后,應該讓學生自己總結,梳理知識,歸納方法。數學中有不少概念、性質、公式很相似,極易混淆,把幾個相似或相關的知識有機地聯系歸納,放在一起進行比較,可以溫故知新,相互彌補,加深理解,有助于學生主題思維意識的培養。

其次,教師要相信學生的能力,放開手讓學生去做、去說、去論。只有在實踐中能力才會受到鍛煉和發展。自學是一種實踐,學生在自學中不僅能夠牢固地掌握知識,而且容易與解決實際問題相聯系并形成能力。在教學中我們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這方面的能力,要優化課堂結構,改變傳統的滿堂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要做適當的引導,讓學生正確對待成功與失敗,要做到勝不驕、敗不餒。

再次,激發學習興趣,強化學習動機。自學是一種個體的、自覺的活動,開展這項活動需要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正確的學習動機。學習動機是直接推動學習活動的內部動力,教師要在平時課堂教學中注意這方面的引導和鼓勵,以便形成正確的學習動機。教師在培養學生自學數學能力時,一方面要對學生說明進行自學數學的意義,另一方面要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獲得成功的體驗,以增強自學數學的興趣。數學活動課是增強學習興趣、激發學習動機又一個主戰場。

總之,教師要充分利用數學活動課的優勢,對學生及時進行學習興趣、學習動機的引導和強化,使學生在成功后有了學習興趣,在失敗時能更加明確學習目標,使學生從教師“指路”學習,變成自己“找路”學習。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1325695.html

相關閱讀:高中數學學習方法:高二數學復習八大原則
高考數學復習:系統梳理 重點掌握
三角函數圖象性質
高中數學:扇形的面積公式_高中數學公式
科學把握數學新課標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