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生物學科有一段時間不在高考之列,如今又在理科綜合能力測試中占了相當重的分量,因此,生物的復習就成了目前高三學生備考的難點和重點。下面,本文就著重談談生物學科能力的培養和一些復習建議,僅供參考。
一、培養生物學科的基本能力,向跨學科綜合能力轉化
1.構建學科知識體系
弄清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是學科能力向綜合能力轉化的知識基礎。能力是建立在知識這個載體上的。例如生命的物質和結構系統、生命的自我更新和調節系統、生命的自我復制和發育系統以及生物與環境關系系統,這四大系統(參見下圖)共同構成全書的知識系統。在復習過程中,將知識系統化、網絡化,才有利于知識的遷移,這是實現學科能力向綜合能力轉化的基礎。
高中生物分為三大板塊,四大知識系統。這四大系統又是緊密相連、相互作用的,體現生命不同于非生命物質的基本特征。每個大的系統下,又可分為若干相互聯系的子系統。
在復習中,構建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是至關重要的。
2.加強學科能力的培養和訓練是向綜合能力轉化的能力基礎
生物的學科能力包括:
其一是使用恰當的生物學術語,闡述生物學事實、方法、概念和原理。
其二是能理解生物學中常用圖、表等各種表達形式的意義,會用多種表達形式準確描述一些生物學現象。
其三是使用恰當的方法驗證簡單的生物學事實,并對結果進行解釋和分析。這項能力要求包括兩個內容:一是能對實驗現象、實驗結果做出正確的解釋和分析;二是能夠設計簡單實驗,驗證簡單的生物學事實。近年的試題比較重視考查生物實驗,可是生物實驗卻是學生較為薄弱的環節,所以無論在平時的學習還是備考復習中,實驗能力的培養應引起高度重視。
其四是能夠應用生物學基本知識去分析和解決一些日常生活和社會發展中的現實問題,要多關注生命科學發展中的熱點問題。
上述生物學基本能力,是培養跨學科綜合能力的基礎。
3.滲透綜合意識觀念,加強學科間知識遷移能力培養
理化生同屬自然科學,雖然它們研究對象不同、知識體系不同,但它們認識自然時遵循相同的認識規律,在研究方法上有許多共性。例如:水是人們最熟悉的一種物質,如果把它放在中學學科知識的交叉點上,就會發現同一種事物,不同學科研究的側面不同。生物學研究水在細胞內的組成,物理學研究水的物理屬性,化學研究水的化學性質。要想全面地認識水,就需要從理化生不同學科來認識、研究。這種學科間遷移能力的培養,就是理科綜合所涉及到的學科間綜合能力。
二、通過專題復習,培養學科內綜合能力
就生物本身的復習而言,一般來說,高三第一階段按章節捋清知識點,構建知識體系,配合經典的題例,將主干知識、重點知識向縱橫方向引申和擴展。第二階段可進行專題復習。
1.按體系分專題???體系專題,包括:
(1)生命的物質和結構系統。
(2)生命的自我更新和調節系統。
(3)生命的自我復制和進化系統。
(4)生物與環境系統。
2.按實驗分專題???實驗專題,包括:
(1)驗證性實驗,對實驗操作、原理、程序、現象和結論的分析、歸納、總結。
(2)糾正錯誤或補充不完整的實驗。
(3)設計簡單生物學實驗。
(4)對實驗、實踐中獲得的各種信息的分析和解釋。
3.按題型分專題???題型專題,包括:
(1)曲線坐標題解析能力的培養。
(2)圖形圖表題解題能力的培養。
(3)遺傳系譜圖鑒別能力的培養。
(4)數據分析和概率計算能力的培養。
4.按熱點分專題???熱點專題,包括:
(1)生態和環境熱點(人口資源、環境污染、溫室效應、環境保護)。
(2)生命科學前沿熱點(基因工程、克隆、干細胞技術、人類基因組計劃)。
(3)工農業生產,人類健康熱點(轉基因食品、酶工程、癌癥、艾滋病)。
(4)國內大事、世界風云(西部大開發、綠色奧運、貧鈾彈、反恐斗爭)。
以上專題復習應有主次、輕重之分,當然各專題之間并不是完全割裂的,不可截然分開。按知識體系復習,也會遇到實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282927.html
相關閱讀:少揭“傷疤”,多貼“膏藥”
人神經膠質母細胞瘤的干細胞起源和精準干預研究獲進展
高中生物的“學習策略”
2016年高考備考:生物基礎知識111條
定時定向遞送miRNA的新載體治療骨質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