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國人口發展現狀與前景
(1)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后,人口增長基本呈“J” 型曲線。
(2)20世紀70年代,我國全面推行計劃生育工作。
(3)1982年,我國將計劃生育確定為一項基本國策;2001年,把計劃生育方針政策和制度措施等用法律的形式確定下來。
(4)經過30多年的努力,我國人口增長基本得到控制,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長率明顯下降,已進入低生育水平國家行列。
(5)我國人口基數大,我國人口仍將在較長的時期內持續增長。
(6)發展目標:2020年,人口總數控制在14.5億內;21世紀中葉,人口總數達到峰值,接近15億左右。
2.人口增長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類別 | 原因分析 | 人均占有量(或其他) |
土地分類 | ![]() | 不足世界人均耕地的1/3 |
水資源 | ![]() | 淡水占有量僅為世界人均的1/4 |
能源 | ![]() | 出礦物燃料外,木材、秸稈等都成了能源 |
森林資源 | ![]() | 114個國家中退居后位 |
環境污染加劇 | ![]() | 增加治理難度和成本 |
知識拓展:
1、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全部人口可以看做一個種群,它同樣具有種群的特征,其相互關系如下:

2、人口增長規律與其他生物種群增長規律并不完全相同。
①人是生物界中的一員,所以生物種群消長規律有適用于人口增長情況的一面。
②人不同于一般的生物:人具有發達和善于思維的大腦,具有制造工具和能動地調控人口增長以及能動地改造和保護自然的本領等。因此,人口增長規律又有其特有特點,如實行計劃生育。
(3)

從圖中可以看出人口增長會對生態環境帶來壓力。
①人類生存的資源,如土地資源、森林資源、能源,都是有限的,過度利用會使資源減少。
②人口增加,人類需求也不斷增加,為了滿足衣食住行的需求和經濟發展,從而導致污染物的總量增大,大量工農業廢棄,人均耕地減少,人均能源資源減少,進一步加劇環境惡化。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317760.html
相關閱讀:人神經膠質母細胞瘤的干細胞起源和精準干預研究獲進展
定時定向遞送miRNA的新載體治療骨質疏松
少揭“傷疤”,多貼“膏藥”
高中生物的“學習策略”
2016年高考備考:生物基礎知識111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