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康市第三中學 王甫水
新數學課程改革要求學生的學習方式也將由傳統的接受式學習自主探究式學習轉化,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從傳授知識的角色向教育促進者的角色轉化,成為學生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教師應善于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鼓勵學生大膽創新和實踐。當一個學生對某種學習感興趣時,總是積極主動而且很樂意地去學習,不會把它當作一種負擔,有時達到廢寢忘食的地步,學生的學習興趣需要教師恰當地加以誘發,有意識地激發和培養。下面就數學教學中學生興趣的培養談談我自己的一點體會。
一、讓學生喜歡老師,從而喜歡數學課堂
有句成語叫“愛屋及烏”想必大家都能理解這個意思,試想一個不受學生喜歡的老師,又如何能讓學生去喜歡學習這門功課呢?布魯納在教學過程中指出:“學生的學習興趣、動機、好奇心以及情感在促使學生智慧的發展過程中起著重大作用,這些方面要靠教師對學生的熱愛和教師本身的感情熏陶,是其他任何教學手段都代替不了的”。所以教師首先要有平和的心態,放下威嚴的架子,與學生交朋友,多從思想、生活、學習上關心學生,了解他們所思所想,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對學困生尤其更要熱忱幫助和感化,建立融洽師生關系。此外還要注意樹立教師的教學威信,讓你成為學生學習上的“偶像”,這靠一味的“嚴”,“兇”是行不通的,只有以嚴謹的教學,扎實的數學功能,不但要心中有“術”,還要有教學的藝術,才能讓學生真正佩服你,喜歡你,自然就會喜歡這門課程了。
二、上好一堂課的開頭
能否上好一堂課,開頭很重要。如果一開始就抓住了學生的興趣,那你就成功了一半。利用一些數學趣味活動來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一開始就被你吸引,如講“概率與統計”之前,我一上課就拿出兩枚硬幣,硬幣上用彩筆畫了一些圓點,并反復落到講臺上,這一舉動吸引了學生,接著提出問題:“當兩枚硬幣的點數之和為奇數時,小剛得一分,否則小明得1分,這個游戲對雙方公平嗎?”學生必定會好奇,便帶著疑問去學習。又如:在上“圓與直線的位置關系”這堂果的時候,我以看日落為列:當太陽在天上的時候,在剛剛與地平線接觸的時候以及在山擋住了一半太陽的時候,分別出現了什么情形,從中引出圓與直線相割、相切、相割的三種情況。由此導新課,學生也就開始對本節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三、創設問題情境,實施啟發式教學,激發學生的認知興趣
新課程倡導啟發式教學。啟發式教學與傳統的填鴨式教學相比具有極大的優越性。要想實施啟發式教學,關鍵在于創設問題情境。創設問題情境是指具有一定難度,需要學生努力而又力所能及的學習情境。那么如何更好地創設問題情境呢?這就要求教師要認真鉆研教材,深入挖掘知識的內在規律和新舊知識之間的相互關系,充分了解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把數學特有的嚴謹、抽象、簡潔、概括等屬性,通過巧妙的形式引發學生的興趣,誘發學生的積極思維活動,這樣才能創設一個良好的問題情境。如在教學“軸對稱”一課時,我拿來了一面大鏡子,先叫同學們在鏡子前觀察里外的人物圖象,看看有什么不同?同學們一下子來了興趣,通過這個問題情境,誘發學生進一步的積極思維活動。
四、把生活問題數學化
為了讓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我們可以啟發學生把生活中的現象與問題變為數學的對象,把生活的實際問題和數學緊密聯系起來,從數學的角度,并運用數學知識對其進行思考,對之進行闡述、解釋,讓學生認識到平時學習的數學知識對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很有幫助,喚起學生的有意注意,引起學生對學習內容的好奇心,使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如:我們可結合學生的實際,舉一些簡單明了而又常見的列子,如股票、銀行存款與利息問題、物價的漲跌、水電費的計算、體育比賽成績以及現在全球關心的人口、土地、資源、環境保護等問題。講這些生活問題用數學的知識去解決,學生們的興趣被調動起來了,學習熱情和高漲,他們以積極主動的態度投入到新知識的學習中。這樣學生的思維在教師提供的信息撞擊和引導下得以活躍,使雙方都沉浸在一種輕松愉快的研討氣氛中。我們還要讓學生明白,除了掌握今后繼續學習和生活所需要的基礎知識外,而且要有意識地自覺運用數學觀念,方法處理現實問題,這才是最重要的,也是學數學的最終目的,讓學生體會運用數學來解決問題的好處。
五、開放課堂,營造探究環境
開放課堂,首先要為學生創造寬松、民主和諧的課堂學習環境,教師要同學生一起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并保證學生自主探究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積極參與,合作學習、自主探究,在參與中表現,達到師生互動。如:在講二次函數y=ax?y=a(x-h)?+k的圖象變換時,學生很容易搞錯,我就讓他們互相出題分組提問,我下到組上,了解到很多學生用了不同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有的用作圖,有的用平移,很快得出了答案,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們躍躍欲試,都想發言,通過師生共同探討,學生牢固掌握了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這樣,學生探究的欲望不斷生成,對數學的興趣得到了發展。
六、開展豐富多彩的數學課外活動
組織課外活動應注重其科學性、知識性和趣味性,在形式上宜多種多樣,內容要豐富多彩,才能吸引學生參加,使其興趣健康地發展。數學課外活動經常采用的形式有:
(1)開展數學專題講座?梢蚤_展奧林匹克數學和趣味數學講座,對于增強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應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很好的作用。培養他們勇于探索、交流與合作的能力,也可介紹著名數學家的生平概況,某個定理、公式的歷史背景等,讓學生知道書本知識的來之不易,也早一些接觸到一些新的數學思想。如可進行以下的主題講座:《勾股定理》、《歌德巴赫猜想與陳景潤》,結合教學進度舉辦這類講座,對于拓寬學生知識面,激發其興趣都大有好處。
(2)在老師的指導下閱讀課外書籍。新教材配有很多的“讀一讀”、教師可指導學生有目的地閱讀相關知識,此處還可讓學生訂閱《中學生數理化》《數理天地》等期刊雜志,培養學生閱讀能力,開闊視野、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積極性,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和探索科學奧秘的精神。
(3)開展數學實踐,激發數學應用的興趣。組織學生參加數學實驗、實測、調查研討等,如:我讓學生隨機調查統計了遵義市民吸煙的概率;還讓學生制作藝術幾何圖案;舉辦了校園數學報制作,有的是用計算機制作的電子報刊,有的是手抄報等等。通過這些活動,使學生學有所用,激發了學習數學的興趣。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691034.html
相關閱讀:高考數學復習:系統梳理 重點掌握
高中數學:扇形的面積公式_高中數學公式
科學把握數學新課標
三角函數圖象性質
高中數學學習方法:高二數學復習八大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