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是在有效的教學時間內體現出的教學效果和教學效率。教學要講求效率 高中化學,教學方法要講求效果。本文就生物課堂有效評價的基本要求、要素、評價體系等問題進行探討。
關鍵詞 生物教學 課堂教學 有效評價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和深化,對生物教師課堂有效教學的評價日益起到導向和質量監控的重要作用。課堂有效教學評價追求的目標是整合豐富的教學資源,構建最優化的教學活動過程,促進教師的良好發展。因此,對高中生物教師課堂有效教學評價應建立以教師自評為主,學校領導、科組長、同事、學生共同參與的制度,用評價代替以往評比的做法,筆者結合新課程實施三年多來的研究和積累,談談對高中生物教師課堂有效教學的評價的一些看法。
1 對高中生物教師課堂有效教學的評價的基本要求
對高中生物教師課堂有效教學的評價往往是同行們一次有意義的教研活動、是交流學術觀點和教學經驗的活動。在評價過程中,評價者和被評價者對促進自身的發展都有一定的收獲,因此,要明確對生物教師課堂有效教學的評價的基本要求,才能提高評價的有效性。
1.1 明確評價的目標與標準。即應明確評價的目標和制定一個行之有效、可操作性強的評價標準。
1.2 強調客觀性。即評價過程中應強調實事求是,按制定的標準進行分析評價,切忌帶個人感情色彩進行評價,才能實現評價追求的目標和起到評價應有的作用。
1.3 符合科學性。即評價標準的制定應符合《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實驗)》的要求,課堂教學要符合國家課程標準要求,體現新課程理念,符合教育教學規律,貼近學生認知實際。
1.4 注意全面性。一方面要從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以及個要素進行全面、綜合、細致的分析和評價;一方面收集信息的來源要全面、細致。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課堂教學的質量如何,學生有著直接的感受,因此,在評價時除了領導、老師的意見外,收集和分析學生的反饋信息也是十分重要的。
1.5 注意橫向比較評價和縱向比較評價相結合。橫向比較評價,是對教師已達到的水平進行評價,此時應注意結合學生實際、教學設備、場地等實際情況進行評價;縱向比較評價,是將教師現有水平與過去比較進行評價,以促進教師的發展和進步。
2 對高中生物教師課堂有效教學的評價的要素
新課程的實施對高中生物教師是一個全新的挑戰,教師能否適應新課程的要求,很大程度體現在課堂教學上。因此,筆者認為在實施新課程的過程中,對生物教師課堂教學的有效評價除了按以往評價中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組織和管理、教學語言、教態等要素外,應注重以下幾個要素:
2.1 三維目標的實現
能否讓學生在“過程與方法”中獲得“知識與技能”,從而培養他們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是課堂有效教學評價的首要因素。三維目標是新課程實施的精髓和關鍵,其實現不可能在一節課中完成,但應滲透到每個課堂教學中,在課堂教學中潛移默化。
2.2 分清主、導地位,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能否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是評價的一大要素。只有當教師將課堂教學的重心放在“學生的學”上,才會“授生以漁”,才會想方設法引導、激發學生通過多種渠道、多樣化的學習方法在體驗、探究中獲取和構建知識,并由此積累學習方法和提高學習能力,這樣的課堂教學才是高效的。
2.3 注重個體差異,促進全體發展
教師在生物課堂教學中能否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兼顧不同學生的需求,從而使全體學生都能學有所得,也是評價的一大要素。例如,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尊重不同學生的意見并加以適當的引導;應為不同層次的學生設置不同的問題情景,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在“跳一跳,夠的到”的氛圍中體驗獲取知識的過程與樂趣;在學生實驗中,應為不同能力的學生設置不同的實驗,讓他們分工合作、交流探討,這樣既能節省時間,也能使學生在不同分工中獲得滿足,既而在合作、交流中培養團結協作的精神。
2.4 對教材的處理
教材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依據和載體,教師對教材的認識和處理策略,直接影響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組織形式、教學方法和教學效果;教材又僅僅是一種重要的課程資源,而不是唯一的課程資源。為了完成課堂教學目標,教師在利用教材的同時,要充分開發、利用各種課程資源,如網絡、電視、報紙、鄉土等資源既能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又能把握時代的脈搏,在課堂教學中體現社會的發展和需求。因此教師能否創造性的處理教材也是評價的一大要素。
3 高中生物教師課堂有效教學的評價體系
科學、客觀地制定一個高中生物教師課堂有效教學的評價體系,要結合本地區、本校、本年級及教師、學生的實際情況。體系項目及內容標準應詳略得當。過于簡略,則會降低評價的針對性、可操作性和作用;過于詳細、復雜,則又會失之煩瑣。筆者結合這三年來在公開課、觀摩課中的互聽互評和我校生物組的實際情況制定了以下的評價體系:
評價
項目
評價
內容
項目
評語
1.教學目標的評價
①教學目標的確立是否符合《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實驗)》的要求
②教學目標的確立是否符合三維目標的要求
③教學目標是否清晰、切實可行
④完成教學目標的情況
2.教學內容的評價
①教學內容是否重點正確、突出,難點正確、突破
②教學內容的深、廣度是否符合《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實驗)》的要求和教學目標的設定
③相關基本概念、原理和規律的表述、論證和相關事實是否正確
④教學內容是否聯系實際,既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從而降低學習難度,又加強課堂教學與生活的聯系
⑤教學內容中的實驗處理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創設演示實驗或學生實驗為教學服務
⑥教學內容是否注意學生的知識結構和認知結構。既能注意學生知識的承上啟下,又能按由易入難、由低到高等梯度編排和設計
⑦是否通過小結使教學內容系統化和規律化
⑧預定的教學內容能否按時、按質、按量完成
3.學生活動及學習方式評價
①學生對本節課學習目標是否明確、重點是否掌握、難點是否突破
②學生思考、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積極性、主動性、準確性如何
③學生獨立、自主提出問題或不同見解的積極性如何
④學生是否積極、主動地參與實驗并與他人合作、交流
⑤學生針對問題、實驗現象、結論、規律等的分析、討論、交流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如何
⑥學生的思維是否得到鍛煉,學習、探究能力是否得到提高
4.教師教法和手段的評價
①是否能依教學內容及三維目標并結合不同學生的心理、認知等特點對教學方法進行優選和最優結合
②是否能創設問題情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形成學習動機
③是否能通過語言、實驗、生物史實、現實生活等創設愉快、輕松的學習氛圍
④是否注意對學生的學習方法進行指導并滲透科學方法的教育
⑤是否通過多媒體、創設實驗等手段輔助教學,效果如何
⑥是否通過多種方法和手段引導學生自主提出問題、見解、積極探討并給予適當的評價
5.教學組織和管理的評價
①師生之間的信息交流是否通暢、教師是否能及時掌握學生各方面的反饋信息,及時調整教學
②師生之間的教與學關系是否融洽、教師的主導地位和學生的主體地位是否明確
③教師對課堂突發情況的處理是否得當
④課堂結構、時間分配是否合理
⑤設計的問題、練習、作業等是否有針對性,有利于提高教學效果
6.教學語言、教態的評價
①教學語言是否清晰、簡練、準確、生動有趣、條理分明、邏輯嚴密
②是否能運用流利、標準的普通話教學
③語速是否適中、語調是否抑揚頓挫
④教態是否親切自然、端莊大方
7.學生的評價
①學生聽完本節課的收獲、體會
②學生對本節課教師教學的評價
注:本項目內容待下課后向學生了解、收集信息
8.總評語
總之,教師的發展是新課程實施的成敗關鍵,因此對高中生物教師課堂教學的有效評價應重在促進教師的發展。因此制定科學的評價方法和評價體系對于真正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新課程順利實施起到根本性的促進作用。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73741.html
相關閱讀:人神經膠質母細胞瘤的干細胞起源和精準干預研究獲進展
定時定向遞送miRNA的新載體治療骨質疏松
2016年高考備考:生物基礎知識111條
少揭“傷疤”,多貼“膏藥”
高中生物的“學習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