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水縣光坡初級中學 陳凌
摘要:本文分析了農村中學數學學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從學生自身、教師、教材、家庭、社會等五方面進行闡述;并從教師、學生等方面著手探討適合農村數學教學的應對措施。
關鍵詞:學困生、成因、轉化措施
義務教育的實行,初中教育對象由選拔擇優轉變為全部小學畢業生,不僅增加了初中學生數量,更主要的是擴大了學生之間的差異,特別是在數學學科上的差距。如何面對全體學生,全面提高數學教學質量,徹底地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對數學教師而言,解決好數學學困生的問題則顯得尤為重要。所謂學困生是指那些智力正常而學習成績低下,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學習困難的學生。在目前的農村中學,這類學生所占的比例很大,研究這類學生的特點及其形成的原因,并找出相應的對策,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和價值。
一、數學學困生的特征
數學學困生除具有一般學生的共性外,還有其特有的特征。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缺乏學習數學的興趣。表現在學習有困難,看書不懂,答題不會,這樣就使毅力欠缺的學生產生了畏難感,怕數學,煩數學。越不想學,成績就越差,越差就越不想學,導致惡性循環。從而產生了自卑和應付心理,抄襲作業,考試作弊,涂改分數,欺騙教師和家長的行為也時有發生。
2、學習品質差。學習品質一般指學習認真、踏實、勤奮、自覺的創造過程。學習品質是決定學習成績好壞的一個重要因素。學困生在學習過程中,往往出現不穩定的傾向。易受外界因素的影響,情緒波動大,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學習上起伏不定。其結果是態度消極,敷衍應付,學習成績直線下降。
3、參與意識不強。這些學生一般只對結論感興趣,但對通過觀察、推導,找出數量之間的內在聯系,揭示他們的共同屬性,抽象概括出數學規律、概念等一系列思維過程不重視,不愿參與探討過程。這種心理妨礙了學生知識形成的系統性。同時,沒有通過自己努力而獲得的結論終究不會形成牢固的知識概念。因而在使用知識時往往會出現"知識斷層"現象。
二、數學學困生的成因分析
學困生形成的原因是極其復雜的,由家庭的、由社會的、由智力方面的、也由非智力的、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但大部分數學學困生都是后天形成的。
?1、來自學生
首先,學困生在數學學習中基本概念、定理模糊不清,如:軸對稱對軸對稱圖形、中心對稱與中心對稱圖形,分不清哪個概念是研究兩個圖形間的位置、形狀關系,哪個概念是研究圖形本身的特殊形狀,更不會畫圖形的對稱性;又如,學困生對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容易記錯混淆;其次,學生自學能力差,不能找出問題的重點與難點,閱讀程度慢且容易受外界干擾,學習被動。作業練習馬虎應付,遇難不究、不問,甚至抄襲了事,解題過程雜亂,沒有邏輯性;最后,缺乏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習意志薄弱,與小學階段的學習相比,初中數學難度加深,教學方式變化也比較大,有的學生適應性差,表現出學習情感脆弱、意志不夠堅強,在學習中,遇到困難與挫折就退縮,甚至失去信心,導致學習成績下降。
2、來自教師
當前有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仍受到以升學為中心的"應試教育"的困擾,升學考試竟爭激烈,知識本位、智力第一的教育思想支配著數學數學,數學觀念陳舊,只重視知識傳授,忽視了學習指導。特別是初中二年級是數學學習分化最明顯的階段,并且學生正處與由直觀形象思維為主向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過度的關鍵時期,沒有形成比較成熟的抽象思維方式,有的教師沒有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與教材的要求認真指導學生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促進學生抽象邏輯思維的發展,導致學生學習困難,教學方法單一,對學困生缺乏愛心,乃至挫傷他們的至尊心,致使他們的學習成績越來越差。3、來自教材
與小學教材相比,初中數學教材結構邏輯性、系統性更強,特別是我國大部分地區實施新課程教材(北師大版、華師大版、人教版、浙教版),新教材要比舊教材更新穎、更有靈活性,但有的知識銜接不是很合理化,如:七八年級每冊最后一章有點重復感,沒有梯度;平行四邊形知識涉及到許多三角形全等知識,而舊教材把全等知識編排在初三,教學時學困生對知識的餓理解與掌握就有一定的難度,同時也就造成了他們連續學習過程中的疑問積累,跟不上集體學習的進程,導致學習的分化。
4、來自家庭
在農村中學,由于各種原因現在初中生的家長大部分是初中文憑,有的只是小學文化。他們的素質不是很高,管理子女的學習狀況只是問有無作業,主動來校了解子女讀書情況不多;有的家長來校只是問孩子生活上的情況,很少主動向老師了解子女的學習情況,更不要說檢查子女的家庭作業完成的如何,也談不上輔導子女的作業;還有的重男輕女的思想特別嚴重;甚至極個別的家長反對子女上學,認為打工掙錢才有用;更有甚者對子女根本不關心,任由學校管理,有時子女做錯事還要到學校找學校的麻煩等等。這些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子女的情緒,讀書無動力、無壓力、無監督,再加上學生的惰性、好玩的特點,學習更得不到鞏固,這些學生的數學成績直線下降。
5、來自社會
改革開放后,我國的餓教育得到了社會的高度重視和承認,但由于我國對教育的投資還遠遠不夠,特別是"拜金主義觸發的讀書無用論"和"社會信息中的消極因素"等影響,使一些人認為讀書沒有大的用處,有部分人小學沒畢業也照樣發財,這也影響了一批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對學習消極對待,這樣也影響了學生的數學成績。
三、應對措施分析
1、教師
首先,學習新課標、新教材,不斷更新和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加強了數學與生產、生活的聯系,增加了很多新的知識內容,有些內容是教師比較熟悉的,也有些是教師不熟悉甚至沒有學過的。例如,新課程中加強了與生產、生活聯系緊密的"統計與概率",加強了"數學建模"思想方法的應用,強化了探究式學習方式的運用,增加了"數學文化"的內容。新的課程標準在保證基礎知識的教學、基本技能的訓練、基本能力的培養的前提下,刪減了傳統中的用處不大的而且學生接受起來有一定困難的內容,與此同時,還增加了一些為了進一步學習打基礎,有在和廣泛應用的,而且又是學生能夠接受的新知識。作為初中數學教師首先要了解減去了什么,增加了什么。要從整體上理解和把握各個知識點,特別是要注意對保留的原教材內容的新要求。教學時要把握每一個知識點出現的度,防止因不了解整體安排而把教材中分幾次達成的知識作一次性處理,提前撥高;防止采用"舊瓶換新酒"的辦法處理原教材所保留的內容。對新內容,應分析為什么引入,引入了多少,怎樣教學能體現新教材的意圖,防止盲目擴大范圍,增加難度。其次,學習研究因材施教的能力。不同的人在數學上的到不同的發展的重要理念,對教師的因材施教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師要探索課堂教學的新模式,不僅要研究教法,更要研究學法,認真分析數學學困生的思維和個性特點,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每個學生的學習都有進步,在數學方面得到相應的發展。
3、學生
樹立正確的學習觀。鄉鎮農村中學生的學生,從小生活在農村、見識少、所學知識均為書本知識,對于生活中常見的一些現象等一無所知,因此,他們認為所學知識對自己的將來沒有什么作用。另外,家長多數是文盲,不懂得知識的重要性,也不懂怎樣教育兒女,甚至還有家長教給兒女的是"學那么多干什么、會算賬就行了",針對這一系列阻礙學生學習的客觀條件,教師有責任、有義務幫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在這一點上,教師應多與學生進行交流,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告訴他們知識的重要性,也可以帶他們去做一些有利于學習的活動。給他們講和他們生活有關的應用問題。讓學生發現知識存于社會,存于生活,和我們的生產、生活等密切相關,并不是自己和家長所想的一無是處。從而使學生產生求知欲,把"要我學"改變為"我要學"的正確學習觀。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901286.html
相關閱讀:高中數學學習方法:高二數學復習八大原則
三角函數圖象性質
高中數學:扇形的面積公式_高中數學公式
高考數學復習:系統梳理 重點掌握
科學把握數學新課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