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傳統的教學方式根深蒂固。新課程改革在不斷進行,人們對反思型教學越來越重視,灌輸式的傳統教學受到質疑,生物教師要對教學方法和教學觀念加以整理和總結。在新課程教學環境中很多老師對新型教學方式方法不能充分理解和運用,還是習慣采用灌輸式的傳統教學方法,學校沒有對這樣的老師進行指導教學,雖然使用了新的教材,但是教學資料依然匱乏,教學設備不夠完善,新課改不能發揮實質性作用。
(三)應試教育中考試成績決定著一切。教育部不斷拓展教學實踐,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注重生活和學習要緊密相互結合,增添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樂趣。新課改的不斷推新,要求生物老師改變以往的教學方式方法,跟上新課改的步伐,但是高中生學習生物知識的評價手段依然是根據考試分數區分,對于很多教學科目沒有正確與錯誤的答案,所以不能用試題進行評定,這樣就會降低教學質量。生物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就會產生很多顧慮,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只能放棄新課改的教學方式方法。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929101.html
相關閱讀:2016年高考備考:生物基礎知識111條
人神經膠質母細胞瘤的干細胞起源和精準干預研究獲進展
定時定向遞送miRNA的新載體治療骨質疏松
高中生物的“學習策略”
少揭“傷疤”,多貼“膏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