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如何讓學生感受到數學中的美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中數學 來源: 記憶方法網

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我認為小學數學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現代教學手段,創設美的教學情景,將數學活動變為感知美、欣賞美、表現美、創造美的綜合審美活動,從而使學生熱愛數學,學好數學。

一、在思維方法上讓學生領略統一美

數學的統一美是指部分與部分、部分與整體之間的和諧、協調。在浩瀚如煙的數學之林中,各種對象千差萬別,看似毫不相關,但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巧妙和諧地統一起來。例如,在教學比的基本性質時,我通過類比分數的基本性質而得到,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或除以同一個數(零除外),分數的大小不變。既然分數有這樣的基本性質,而比的前項相當于分數的分子,比的后項相當于分數的分母,比號相當于分數的分數線,比值相當于分數值,那么比也就同分數一樣也應該有它的基本性質,即比的前項和后項同乘或除以同一個數(零除外),比值不變,這就是比的基本性質,這樣的教學就把分數的基本性質和比的基本性質這兩個概念很自然地聯系在一起,從而使學生從中自然地領略到了數學中的統一美。

二、在表達形式上讓學生感受簡潔美

數學的簡潔性是指數學理論體系的結構和表達形式的簡潔,并不是指數學內容本身的簡單。它既是數學結構美的重要標志,也是數學形態美的重要內容。愛因斯坦指出“美在本質上終究是簡單性”。數學最重要的特征便是用符號來表示,這種現象能使數學的思維過程更加準確、概括、簡明。例如,在教學加法結合律時,先讓學生對加數相同、運算順序不同的兩道加法算式分別進行計算,使學生初步直觀感知它們的運算順序不同,但所得的和卻是相同的。在這兩道算式中,一道是先把前兩個數相加,再和第三個數相加,而另一道是先把后兩個數相加,再與第一個數相加,它們的和不變,這就是加法的結合律,這樣的運算定律文字敘述冗長,學生記憶困難。

三、在幾何圖形中讓學生發現對稱美

對稱是指整體的各個部分之間的勻稱和對等。對稱性是最能給人以美感的形式。對稱美是一種形態美,數學的對稱美是側重于形態的。德國數學家魏爾曾經說過“美與對稱性密切相關”。對稱,展示整體的和諧與平衡美。在幾何圖形中,軸對稱圖形、中心對稱圖形以及圓等,無不體現出一種均衡流暢的美感。例如,圓既是軸對稱圖形,又是中心對稱圖形,它的每一條直徑都是對稱軸,它在各個方向都是對稱的,因此它是最完美的圖形。數學幾何圖形的對稱美,不僅給我們以視覺上的享受,更為我們解題提供了有利的信息,有助于我們從對稱關系上整體把握問題。

四、在探索過程中讓學生發現奇異美

奇異性是數學美的基本特征。它給人以一種奇特和新穎的感覺,頗有一點“出乎意外”的意味,但它又能引起人們的贊賞與嘆服。數學中的奇異美能象波瀾起伏的文學作品和珍貴奇異的藝術作品一樣扣人心弦,給人以美的享受。心理學告訴我們,學生對刺激物的變化多端與新奇入勝容易產生興趣。例如,計算1+2+3+……+99+100的和時,如果按運算的順序逐步計算,則計算的次數太多,計算的速度太慢,計算的結果易錯。而如果我們這樣來想:幾個連續自然數的和就等于首尾兩個數的和乘自然數的個數再除以2,即:幾個連續自然數的和=(首數+尾數)×個數÷2,這難道不是一個出乎意外的奇異結論嗎?這種奇異難道不是一種美嗎?

五、在數學活動中感知美、欣賞美。

數學知識雖然單調枯燥,但蘊含著豐富的可激發學生興趣的因素。因此,在新課教學時,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些因素,將數學知識與學生生活實際緊密地聯系起來,把社會生活中的題材引入到數學課堂教學之中,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求知成為一種內動力。我們知道,直觀性是審美直覺的重要特點,它要求主體必須親身參與和直接感受。任何優秀的作品和美麗的事物,光靠別人的轉述或傳達都不會產生真正的美感,只有親身去看,去聽,才會感受到震撼心靈的魅力。正所謂,“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審美體驗是主體在審美直覺的基礎上,調動再創造的聯想和想象,設身處地生活在作品以及實踐活動之中,獲得心靈的審美愉悅。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939493.html

相關閱讀:高中數學學習方法:高二數學復習八大原則
三角函數圖象性質
高考數學復習:系統梳理 重點掌握
科學把握數學新課標
高中數學:扇形的面積公式_高中數學公式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