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數學課的墊腳石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中數學 來源: 記憶方法網

  一、問題的提出與意義

  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只重視訓練學生解答已提出的問題,并要求學生按一定的解題模式去反復強化訓練,而忽視了如何引導學生去發現和提出問題,從而嚴重地影響了對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發現問題是思維活動中最重要的環節。沒有問題的思維是膚淺的,被動的,只有當學生深入思考后,需要問個“為什么”的時候,思維才算是真正地啟動。數學課堂教學過程應該是以不斷地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的方式來獲得知識的問題性的思維過程,而教師創設一定的問題情境是學生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動因。因此,教師無論是在教學的整體過程,還是在教學過程中的局部環節上,都應十分重視問題情境的創設,揭示事物的內在矛盾,喚起學生的思維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巨大的內驅力,使學生進入探索者的角色,并真正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之中,從而獲得認知和能力。

  二、問題情境教學模式實施的理論依據

  前蘇聯著名心理學家魯賓斯坦的“問題思維理論”指出,思維的核心是創新,思維起始于問題,是由問題情境產生的,而且是以解決問題情境為目的。教學論專家馬赫穆托夫創立的問題教學論也認為,問題教學是一種發展性教學,創造性教學,可讓學生從中從事系統的、獨立的探索活動,在問題情境的創設、問題的提出和問題的解決的基礎上構建自己的方法體系。教師如何設置問題情境直接關系到學生對問題的發現,關系到探究教學過程的順利進行,關系到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和提高。

  三、創設問題情境的策略

  1.創設懸念式問題情境

  懸念是一種學習心理機制,它是由學生對所學對象感到疑惑不解而又想解決它時產生的一種心理狀態,對大腦皮層有強烈而持續的刺激作用,使學生一時既猜不透、想不通,又丟不開、放不下。所以懸念式問題的設置,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開啟學生的思路,活躍思維、豐富想象、加強記憶,有利于學生在緊張而又愉快的氛圍中獲取新知,發展智力。

  2.創設質疑式問題情境

  疑問是發現問題的信號,解決問題的前提,形成創新思維的起點。有了疑問,學生就不再依賴于既有的方法和答案,不再輕易認同別人的觀點,而是敢于擺脫習慣、權威的影響,打破思維定勢的束縛,敢于用一種新穎的、充滿睿智的眼光來看待事物,力求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和判斷發現新問題并提出自己的獨特見解。

  3.創設矛盾式問題情境

  由于學生知識、經驗、能力及思維方式的差異,可能會對同一事物產生不同的見解。

  教學中利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或抓住學生對同一事物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認識理解的差異,挑起“矛盾”,引發爭論,從而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探索動機,并且通過分析、判斷、推理等過程獲得對事物的全面正確的認識,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與辯證思維能力。

  4.創設開放式問題情境

  開放性問題是一種探索性問題,學生并不能完全依靠所學的知識或模仿教師傳授的某種現成方法馬上就能回答,而是要求學生善于從多方位、多角度分析問題,善于打破常規尋找新的解決問題的途徑,使思維活動具有獨創性。思起于疑,有疑始有進。疑要有一定高度,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選擇問題,解決問題,從而讓學習親身體驗,感受學習探究的全過程,形成學生積極探究態度,提高探究能力,獲取教學知識并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問題情境,可以促進學生在積極性的幫助下自主地、能動地實現數學學習再創造。

  四、設置的情境問題所應具備的特點

 。.設置的情境問題要有分明的針對性、層次性

  問題情境的設置應有一定的針對性,即針對學生認知上的缺口和疑處。問題應符合思維發展的特點,由淺入深,由易到難,根據知識結構層層推進,養成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

 。.設置的情境問題要有極強的現實性

  情境所設置的問題應符合客觀現實,不能為教學的需要而“假設”情境!吧罴磳W習”,教學環節中提出問題要根據數學學科的特點,與生活實際結合在一起。讓學生到生活中去解決問題會感到特別地親切,也特別地有興致,思考的激情也特別的強。從而能拓寬知識面,增強實際應用能力。

 。.設置的情境問題要有適度性

  教師應根據教學目標,將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與將要學習的知識聯系起來,設置難易適度的問題情境。如果設置的問題情境使隱含的問題過于簡單,就無法形成認識上的沖突,激不起學生求知的欲望;如果隱含的問題的難度太大,就會使學生產生退縮心理,失去參與的信心和熱情。因此,教師創設的問題情境,既要與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有密切的聯系,又要有一定的思維難度和強度,學生要經過努力探索才能解決的問題。

  4.設置的情境問題要有拓展性

  通過改變探究的目的、要求及條件,在原已得出的問題結論的基礎上,進行進一步的拓展、延伸,編制新的問題情鏡,從而激起學生新一輪的認知沖突,發現新的問題,產生新的困惑,讓學生化無疑為新疑,迫不及待地繼續學習,實現學生思維的可持續發展。

  5.設置的情境問題要有良好的啟發性

  積極啟發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克服困難的意志和決心,不搞無問而問,無病之呻吟,不必要的不問,不搞表面文章,設置的問題應是能夠回答又不是不需思考的,是要經過一定的努力。這樣的問題若能解決,學生既有深刻的印象,又有一種解決問題的成功感,學習的興趣情緒也會保持并增強。

  來源:233網校論文中心,作者:薛九武



相關鏈接>>

1、決戰高考數學之四月深化復習(學生版)

2、全國各地屆高三第二次模擬、調研數學(理)試題匯總

3、學年春初中數學備課資料精選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941272.html

相關閱讀:科學把握數學新課標
高中數學學習方法:高二數學復習八大原則
高中數學:扇形的面積公式_高中數學公式
高考數學復習:系統梳理 重點掌握
三角函數圖象性質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