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黨錮之禍(166年)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漢朝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東漢后期,一些官僚和士人強烈要求改革政治。他們認為宦官地位卑賤,無德無行,在宦官手下做官是奇恥大辱;外戚控制皇帝,起用家人,也應該讓他們把權力交出。于是,東漢的太學生與正直官吏士大夫在反宦官專權、反朝政腐敗的目標下聯合起來,形成了一股頗有聲勢的社會力量,被稱為“黨人”。

黨人不僅在輿論上抨擊宦官專權,還試圖在政治上打擊宦官勢力。一批不畏強暴的官吏則利用手中權力直接懲治不法的權貴,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宦官的囂張氣焰,其中最突出的是司隸校尉李膺。他執法不避豪強,曾誅殺大宦官張讓的弟弟野王令張朔,使宦官們一時收斂,并因此贏得了人們的尊敬。

宦官對黨人恨之入骨,尋找機會進行報復。公元166年,發生了第一次大規模沖突,源于李膺處死了與宦官來往密切的方士張成之子,從而被宦官借機誣陷�;傅鄞笈钼叩�200多人被抓。后來,住陳蕃、竇武等人的反對下,桓帝迫于壓力,不得不釋放黨人,但規定禁錮終身,不許再做官,這就是東漢第一次黨錮之禍。

從此,宦官們對黨人運動仇恨日深。漢靈帝時期,又發生了第二次黨錮之禍。169年,曾告發過宦官侯覽的山陽郡督郵張儉被侯覽誣告結黨,張儉、李膺、杜密等百余人被抓,張儉逃亡,其他人大多慘死于獄中。此次黨錮之禍,被殺害、流放、罷免的黨人及有關人員達六七百人,宦官集團的氣焰一時猖狂到了極點。在恐怖氣氛中,正直的士人并未退縮,并有許多人同情支持他們。這說明黨人反宦官專權的斗爭在一定程度

上代表了民眾的要求,因而深得人心。

黃巾大起義爆發后,持續長達20年,殺害了成千上萬正直之士的黨錮之禍宣告停止了。然而,東漢王朝已危機四伏,病入膏肓,縱然釋放黨人,也不能挽救這個政權覆亡的結局了。

東漢·羽人騎士紋銅鏡(直徑19厘米。圓紐方座。飾四枚乳釘,各乳釘之間為一單元,分別飾以羽人騎于巨形怪獸之上。高冠騎士策馬飛馳,旁有一龍和一虎,緣飾流云圖案,紋樣整齊,形象生動,線條清晰如新。羽人或稱仙人騎獸圖像,是東漢慕仙道風氣的產物。)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1099855.html
八字精批2025运势命中贵人八字合婚

相關閱讀:劉邦異姓王有幾位 異姓王盧綰為什么背叛劉邦
清代《關羽族譜》被發現:他其實也是漢朝官二代
漢高祖劉邦的后宮:呂后戚夫人和薄姬浴血爭寵
漢文帝:史上最“小氣”的皇帝
公孫敖怎么死的:四次為將的公孫敖因何被腰斬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